楼主: 绿叶草根 - 

[散记]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大溪酉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石堤下码头

石堤开发较早。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秀山县著名土特产秀油和中草药材以及秀山周边各县土特产品的集中心和出口江海的重要商埠。极盛时期,这里商云集,店栈拥挤,舟船如织,堆货如山,故石堤街修建了上、中、下三个码头,以保证货物装卸方便、上下畅通。其中,下码头最负盛名,因而这里成了一个景群。
  从常德上溯石堤,船到两江口,号子震天,三十六岩在水里,三十六岩两边上,七十二岩进石堤,七十二步转了拐,一百单八进了街。
  另一说则是:下码头,乌篷船,七十二道龙转拐,三十六步才上街。卷洞门,文昌宫,九溪十八洞农民起义遗址永存,英雄史诗光照千秋。三个码头,当年商贾挤挤挤;天灯堡上,万盏红灯明明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景点密集,主要有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卷洞门、景阳炮台、一碗水等。
  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个历史时期,土家族、苗族先民长期被历代统治者称作蛮夷,予以鄙视,甚至大动刀兵,逼迫土家族、苗族先民西迁、南移,苗族所受的灾难尤其深重。土家族、苗族先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共同艰辛地开发了石堤。他们的辛勤劳动至今在石堤这片古老的热土上留存着历史痕迹。他们的艰辛生活与开拓精神,于此可以想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初至元二十年(1283),以石堤为中心的酉水流域,以土家族(彭、白、李、马、蔡、田、杨、向、冉、谭十姓)为首、苗族和其他民族参加的九溪十八洞家民起义爆发。
  九溪十八洞起义,旨在配合合川钓鱼城、南川龙崖城、彭水绍庆府等地的抗元斗争。这次起义声势浩大,涉及今渝鄂湘黔边区九溪十八洞范围(宋时均属酉阳直录州),而参加者主要是土家族、苗族先发,古时他们被蔑称为“蛮民”,故史称此次起义为“九溪十八洞蛮民起义”。
  酉阳宣慰司所辖地中有九溪十八洞同。“九溪”即清溪(今酉阳清泉、后兴、后坪、龚滩、治岩等地)、佑溪(今酉阳之酉酬、李溪、南腰界、南龙、天山等地)、庙溪(今酉阳庙溪、浪坪、南溪、双泉等地)、土溪(今秀山县地)、哨溪(今秀山县地)、叠溪(今湖南省花垣县地)、后溪(今酉阳后溪、新溪等,北河沿岸地区)、溶溪(今秀山县地及酉阳苦竹乡地)、樵溪(今贵州省松桃县地)。“十八洞”即:酉酬洞(酉阳县酉酬区地)、息宁洞(今酉水、五福、老寨、沙滩、可大等地)、宋农洞(今秀山宋农)、晚森洞(今秀山县地)、鲁碧潭洞(又名鲁被洞,今湖南保靖县地)、打妖家洞(又名打绕寨,今酉阳沙田、新溪,秀山石堤、大溪等地)、巴息洞(又名八雪洞,今酉阳兴隆、土坪、泡木、车田、柏溪等地)、寅王洞(今酉阳渤海、石营、亮垭、白竹、龙东、龙潭、木桶等地)、溶坪洞(今秀山溶溪、玉屏等地)、上际洞(今酉阳大涵、黑水等地)、治西洞(今酉阳丁市、天馆、董河、宜居等地)、感坪洞(又名感坪洞,今酉阳李溪、蚂蝗、小河、铺子、小岗等地)、九江洞(今贵州省松桃县九江乡)、云罗洞(今贵州省松桃县地)、地隆阡洞(今秀山县地)、南溶洞(今秀山县地)、地寅洞(又名地灵洞,今酉阳县钟多区)。
  宋末,无军南下,灭亡了南宋以后,迅速征服了江东,复遣大军远征西南“诸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抵抗元军南侵,石堤土家族十家土著大姓“联合起来,书立合同盟誓”,同立洞府,留客为官。同时,修内外罗城、隘门口,重修卷洞门9座,“设伏险要,以大弩竹尖”抗击元军。
  同时,在打妖寨(今打捞寨)和上下宋农“修花街、选衙署”,石堤取名之石支洲,打捞寨取名湾支洲、上下宋农取名直支洲,“三支洲,六长官,十二旗长坐镇把水”,以石堤为起义指挥中心。义军拥杨正约将军为王,统率义军抗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起义爆发,土家族、苗族“蛮民”应者万人,迅速占领了川黔湘鄂四省边区大片大地,震惊元庭。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21年(1284),忽必烈命令四川行省参政奇尔济苏、宣慰李呼哩济率川军和湖南湖北土司兵联合镇压了这次起义。义军坚持两年后失败。于是,元军大肆屠杀土家族、苗族人民,焚烧石洲衙门,捣毁十字花街,拆掉石堤城墙,结果仅下码头一处城门部分城垣未拆。此城门得以幸存的原因在于十分坚固险要,拆之对下码头管理不利。
  事后,土家族人民把这次起义的史实编入祭祖的《梯玛神歌,从此,神歌里就有“石花九洞门”,“石支洲、湾支洲、直支洲”的唱词,在每年的土家族祭祖日(即四月八)都要诵唱一遍,以表示纪念,使之一代代往下流传。
  后来,秀山人把石堤称为重庆直辖市的“钓鱼城之二”。钓鱼城是抗元名城,声誉在石堤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文昌宫,解放后已经县政府拨款重修(初步恢复)。
  石堤文昌宫和青石卷洞门遗址,是土家族、苗族人民反抗元军南侵的历史见证。该遗址即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于1984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卷洞门
  石堤下码头青石卷洞门,是当年九溪十八洞起义农民修建石堤古城九门之一。石堤古城城高约5米,厚约5.5米,宽2.7米。该洞门上有门楼文昌宫,因三建三毁于兵灾、火灾,现在仅存的卷洞门,始建于宋元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下码头卷洞城门历经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虽然表层石头已经风化,但貌完好,是仅存下来的石堤古城遗址,是土家族苗族人民斗争的历史见证,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即“九溪十八洞土家族苗族农民起义遗址”),并修复门楼文昌宫。
 景阳炮台
  元军镇压了九溪十八洞起义后,文昌宫被毁。后明、清时期的土司、官府,又在文昌宫旧址修建景阳楼,在景阳楼外临河石岸上修一景阳炮台,意在防患水盗,保护当时繁盛的商业,维护酉水、梅江的航运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石堤中码头

石堤中码头,现在仍然停泊着各种船只,特别是石堤街逢场天,中码头格外热闹。然而,在1976年石堤桥建成之前,这里又有双重作用,即除了作为码头之外,又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渡口。在这个古渡口,不但有几处景点,而且有种种关于石堤得名的传说。
  该处的景点有:1、白布下河。在梅江河东岸下面的河床中。所谓白布,其实是一块白色巨石,晶莹剔透,层次分明,如一层层白布。2、从石堤半边街到古渡口的石阶临河一方,原有自上而下的十八罗汉石栏杆(又叫十八和尚十八桩),可惜现已不存。石阶最高处,原有清代所立李老爷碑,今亦不存。3、马蹄岩,在梅江河中。
  与这里有关的传说,一个与马蹄岩有关。传说明朝末年(永嘉元年),流寇自保靖进犯,酉阳宣慰使冉奇标命军前监纪推官冉天泽防守,冉天泽之部将张柱石同打捞寨总管彭贤率兵防堵。张将军因等不及渡船,便骑马过河,从东岸骑渡到西岸,因骏马奔驰过猛,后蹄踹在白布下河巨石上,蹬断一蹄,落于河中。因此,人们即以石堤(谐音失蹄)附会石堤地名之由来。并雕其马蹄供于湖广庙(即伏波祠)中。而古渡口东侧河中又确有一石如巨型马蹄,奇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传说的时间比上一传说可能要早得多。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因为沿河两岸都是茂密的椿木树,所以就叫椿木坪。两岸古木凌空,粗藤、树枝把两岸连成一个整体,根本看不到梅江河。
  椿木坪有一个秀才,名叫江茂毕,苦读寒窗多年,一心想求取功名,借以光宗耀祖。有一年,他踌躇满志地准备赴州府参加乡试,于是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出门。家人把他的行李打点好,他牵马来到椿木坪中码头,牵马上船,马的前两只蹄子都下了水,打湿了,即“牵马过河——湿蹄(石堤)”。可是,马无论如何不肯上船,还发起怒来,扬蹄一蹬,就在码头石阶上赫然留下一对蹄印。江茂毕认为此行不利,遂打道回府。三年后,江茂毕又一次准备参加乡试。是日,天正拂晓,江茂毕牵马出发。刚走出院门,忽然听见母鸡啼鸣报晓,江茂毕大吃一惊,甚为忌讳,又进了院门。其祖母问明情况,就封赠孙儿:“公鸡不叫母鸡啼,金榜题名江茂毕。”江茂毕转忧为喜,又牵马上路,从中码头过河,结果中了举,接着做了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家以为是神灵护佑了江茂毕,就向神灵许愿,准备为椿木坪人做一件大大的功德,从中码头修一座桥,以方便世人。于是,江家捐出全部家产,并四处化缘,但由于工程巨大,根本无法修建。岂知这事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带人来凡间为椿木坪人修桥。修桥前,太白金星托梦给江家族长,叫他告诉族人不要再去化缘,只要多推些豆腐放在家门口就行了。但是,太白金星告诫族长,夜晚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能出门看。当夜三更时分,梅江河上似有万人忙碌,号子声连绵不绝,原来是神仙用法术把豆腐块变成石头架桥。江家有一人被号子声惊醒,抑制不住好奇之心,就推窗探视,只见许多影子正在修桥,石桥正在合拢,说时迟,那时快,猛然轰隆一声,修桥石头全部掉进水里。原来,神仙法术乃是天机,不可泄漏,被人偷看,法术就不灵了。后来,只要梅江河水清澈时,还可以隐约看见河底排列有序的大石头。
  江茂毕听说此事,深感遗憾,回家祭祀天神,替族人深表忏悔。为了感谢天神示警,使得自己第一次因“牵马过河--湿蹄”而躲过灾星,第二次高中举人,便与乡人商量,将椿木坪改为“石堤”。乡邻以他为荣,纷纷赞成他的提议,遂改了地名,沿袭至今。
  历史上,江梦毕实有其人,名叫江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