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散记]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大溪酉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朝时,酉阳的一部分(酉水北岸)增设黔阳县(今湖南龙山县),石堤在酉水南岸,未划入,仍属迁陵县。
  其后,经东晋永嘉之乱以后,直到隋朝初期,武陵民族实现自我统治达256年之久,但名义上仍属中央政权,这一时期,石堤属民族自治区域。
  由于石堤依山傍水,土家、苗族先民自古以来,就过着艰辛的渔猎生活,他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漫长的开拓历程,从渔猎生活过渡到了农耕生活,但仍保持着渔猎生活的某些特征,特别是一代代渔民,他们把水上生活一直保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时期。而此前,早在明朝清时期,石堤就有了繁荣的商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人民开发了这片土地,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同时,他们虽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夷,但仍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上曾有奉旨征辽、东进抗倭的壮举,特别是土兵多次参战,均战功卓著。
  土家族、苗族人民对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民族歧视有着长期的反抗传统,大大小小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从西晋至南北朝时期曾争取到250多年的自治时期;元朝初年爆发的九溪十八洞起义那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更是历史上的光辉一页。这些都说明,石堤人民的革命斗争传统是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不可磨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元间,石堤古城为九溪十八洞起义军所重建,后被镇压起义军的元朝统治者拆毁,如今仅存下码头一处城门――卷洞门。城门上之文昌宫,即九溪十八洞起义军司令部遗址。当年被元军拆毁的文昌宫,解放后已修复。
  明、清、民国特别是清朝的统治者,因为可以在石堤征取较多的税收。为了保持石堤的繁荣,统治者创设了古代的春节黄金周(只是没取这个名称而已,实际情况是无名有实):每年从大年正月初一到初七,整整七天,让湖北之百户司,四川酉阳之龙潭、后溪,四川秀山之梅江河沿线船队来石堤存货、闹春,把这七天弄成石堤至水坝最热闹的时节。每年到这个时节,石堤街禹王宫、万寿宫、文昌宫这“三宫”的戏楼﹙均待恢复﹚一齐开演,观众云集、喧闹非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厘金局﹙待恢复﹚设立在水坝以后的年代,水坝的热闹有时甚至超过石堤街,一天可卖三头猪。即使在水坝的石堤厘金局被特大洪水卷走以后,石堤厘金局﹙待恢复﹚设到了石堤街上,水坝也未失掉两百多年的繁华。
石堤街是古代建筑最集中的地方,除文官衙门、武官衙门之外,主要的古建筑是各种寺庙﹙待恢复﹚,最著名的有禹王宫、万寿宫、三义庙、关灵宫(关公庙)、张飞庙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元年,秀山设县,并设分县性质的石堤巡检署。巡检署有文官、武官二衙门。文官衙门,即石堤巡检署﹙待恢复﹚,它的建筑很讲究,一连三层平台,每层平台一进房屋,总共三层三进,中间一进衙门屋顶修成轿子顶形状。衙门公堂悬“明镜高悬”匾额。公堂两侧,各有4根一抱多大的马桑圆柱,使公堂更加威武、气派,令人敬畏有加。武官衙门,即石堤典史署﹙待恢复﹚,在文官衙门南头,不仅有公堂,还驻清军两棚和塘兵(警察);其屋顶也是轿子顶形状,不过建筑总体没有文官衙门那样富丽堂皇。江家窨子,在石堤街北侧与堡上结合部,是石堤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外围盒子墙相当完好,只可惜窨子内房屋、天井建筑荡然无存﹙待恢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家族、苗族特别是苗族从上古到民国都处于被压迫,被摧残的地位,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之光辉,才照耀着这两个民族,使他们获得了翻身解放和自由、幸福。
  石堤地当酉水流域的核心位置,是渝鄂湘黔自古以来的军事要塞、商业重镇、文化古镇,所以,它在九溪十八洞起义时,是起义指挥中心;在渝鄂湘黔边区,是商业贸易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自古以来,以土家族、苗族居民为主,但因为此处是商贸中心,所以吸引了大量汉族人远道而来,在此定居。
  历史上发生战乱的时期,汉族难民就会进入石堤,如宋朝时期,他们大量涌入秀山、石堤,为秀山、石堤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清雍正帝改土归流以后,“客不入洞,蛮不出境”的封闭局面被彻底打破,汉族人民更多地涌入秀山、石堤,使秀山、石堤农业、商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此后,石堤就成了渝鄂湘黔边区与外地沟通、连结的纽带;它作为商贸中心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这个时期,是石堤商业和水运的极盛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石堤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一个水路重镇,作为抗战首都重庆东南的水路交通枢纽,商业仍居重要地位,但已不如清朝时期。到民国末期,商业之花已经凋零,石堤街一片萧条景象。
  1949年11月7日,秀山县解放。从此,石堤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新天地清新明朗。在共产党领导下,石堤人民艰苦创业,修桥修公路,修三角滩电站,架设电网,开发电解金属锰;到改革开放时期又大种烤烟、大种柑桔,还办起了水泥厂,并正在建设石堤水电站,筹备开发铅锌矿,真是土家苗寨今胜昔,山山水水换新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镇政府驻地石堤街,位于秀山东北,地处酉水、梅江河交汇处的两江口附近,是渝东南门户和要塞,也是毗连渝鄂湘黔四省市的交通纽带和酉水、梅江河水运中枢。该镇在古代秦汉时是“五溪蛮”生息地之一,属“五溪”之一的“酉溪”,且在辰河五溪及沅江五溪中都有名。水路进常德,入洞庭,明清时就是川鄂湘黔边区桐油等土特产品出口的主要商埠。沅江的支流酉水流经石堤镇境内,酉水的支流梅江河在石堤街附近小山坡下与酉水汇合,汇合处名两江口。酉水、梅江河两岸,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因而也就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古镇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保靖县清水坪镇毗连,天然组成渝湘边三镇;其西北又是市内酉阳县的土家历史文物古镇酉水镇。酉水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境内,经重庆市酉阳县境正南方向的酉水﹙原后溪﹚镇、红岩洞流入秀山县境,再经秀山县的大元乡、石堤镇向东流到湖南省龙山县的里耶镇和湖南省保靖县的清水坪镇。
从酉水镇经石堤镇到里耶镇,就是一条晶莹剔透的渝湘边界旅游链;石堤风貌古镇就是这条旅游链上的居中一站,更是稀有景点的集结地。
2002年4月20日,该镇被列为重庆市“亟待抢救的传统风貌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