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散记]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大溪酉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巴国,是指先秦时即公元前336年秦灭巴以前的诸侯国区域。据晋人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棘道,北抵汉中,南及黔涪。巴志所称鱼复,后称夔州、夔府,即今重庆市奉节县;棘道,今宜宾市;汉中,位于陕西之南部,今未更名;涪即今重庆涪陵。殷商后期,巴国迁都于此,称枳。周武王依靠巴、蜀之师灭了商纣王后,封其宗姬于巴地,此时的巴国便正式成为子爵一级的诸侯国。至于志上的黔,虽然巴、楚、秦各有黔中郡之记载,但疆域大同小异,其地包括今重庆市之黔江、彭水、酉阳,秀山和贵州省之沿河、印江、务川及湘西部分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国之南疆,正是今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之地,也正是当今中国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区。如果民国末期以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的发祥地)设置清江省能成为事实,那么以清江省为基础建立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也未可知。
  《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其属有濮、苴、共、奴、獽、夷、蜒之“蛮”,其中獽、夷、蜒之“蛮”,即石堤与周边的土家族、苗族先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在先秦时期,巴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湖北鄂西清江流域,而石堤则为次一级的中心,秦灭巴国后,遂正式置黔中郡,涪陵郡。此时之黔中郡,比巴楚之黔中郡小得多。
  在此前后,苗族也经历了数次变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禹时代,在今大庸一带的崇山地区(今武陵山)形成了古代的苗蛮居住区。
  商代时,古苗人在崇山凡事以舞事神,流行巫风,并传之五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巴人之后,在“於”(即巫)地及以南的五溪地最早开始宗教傩祭。傩祭是一种古代祭仪,傩祭的对象是伏羲、女娲,尊伏羲为傩神爷、傩公,尊女娲为傩神娘、傩母。当时的五溪地,即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其中酉溪(含今石堤)居其首。
  土家族、苗族的宗教文化世代相传,最终形成了有数千年历史的傩巫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溪中之酉溪,即今酉水,源于湖北省宣恩县东南之七姊妹山,流经龙山北境、来凤、酉阳,再从酉阳经秀山之大元、石堤,流到龙山县南境,经保靖、古丈、永顺等县,于沅陵县张飞庙流入沅江,全长477千米。流域面积18530平方千米(其中龙山县流程最长,流域最广,流程达123千米,流域面积7930平方千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时,酉阳、秀山(含今石堤镇)均属黔中郡,秀山在其西部边境。汉朝时(公元前206—公元前24年),秀山地区属益州巴郡。汉朝未年,益州刺史刘璋将巴郡之涪陵县改建为涪陵郡,归属益州,取涪陵县为中心地带,以秀山地区出朱砂命名为丹兴县,与武陵郡(今湖南保靖县地)交界,故石堤也随之归属巴郡丹兴县。
  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2年前后),石堤名义上属于酉阳,实际上是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光武帝中兴,视蛮夷为隐患,数次派兵进攻武陵五溪,逼迫土家族特别是苗族西迁南移,
  三国初期,吴国黄盖作武陵太守时,史书将五溪蛮载为巴,醴、由、蜒4种民族。
  三国蜀汉时(221—263),刘备沿袭汉高祖,再设酉阳县,然驻地辖区已经不同。此时,酉阳及秀山地区属荆州武陵郡。汉高祖的酉阳旧城在迁陵(唐代叫三亭县)以东,而刘备所置之酉阳县,乃原丹兴县,在迁陵以西。此时,石堤名义上仍属酉阳县,实际上还是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时巴人统治下的五溪有所变更,为武陵五溪蛮,此时五溪虽仍为酉、辰、巫、武、沅,但酉溪(含今石堤)已居中心地带。
  巴人、巴国、五溪蛮,均与武陵山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山,在《元统志》上原名髑髅山(唐天宝元年改为武陵山)。古书上说,武陵山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沅二江间,海拔达6000多米,至常德西境平山上,通称武陵山脉。平山一名武山,一名太和山,武陵山自贵州北出后,经川湘间入湖北,分为二支,南支绵延来凤、咸丰、鹤峰诸县境(贺龙与秀山与石堤有缘,盖有此历史渊源),北支绵延利川、建始诸县境。一名施山山脉,郁积盘亘,山高谷深,至为险阻。利川县之文其岳山,尤为高峻,夏日积雪不融。今人考测,武陵山在重庆(东南)、湖南(湘西)、湖北、贵州四省市边界,东北至西南走向(使流经武陵山脉中段的梅江河亦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又称武山,主峰梵净山,在贵州县印江县东南大约30千米处,海拔2494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