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散记]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大溪酉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家以为是神灵护佑了江茂毕,就向神灵许愿,准备为椿木坪人做一件大大的功德,从中码头修一座桥,以方便世人。于是,江家捐出全部家产,并四处化缘,但由于工程巨大,根本无法修建。岂知这事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带人来凡间为椿木坪人修桥。修桥前,太白金星托梦给江家族长,叫他告诉族人不要再去化缘,只要多推些豆腐放在家门口就行了。但是,太白金星告诫族长,夜晚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能出门看。当夜三更时分,梅江河上似有万人忙碌,号子声连绵不绝,原来是神仙用法术把豆腐块变成石头架桥。江家有一人被号子声惊醒,抑制不住好奇之心,就推窗探视,只见许多影子正在修桥,石桥正在合拢,说时迟,那时快,猛然轰隆一声,修桥石头全部掉进水里。原来,神仙法术乃是天机,不可泄漏,被人偷看,法术就不灵了。后来,只要梅江河水清澈时,还可以隐约看见河底排列有序的大石头。
  江茂毕听说此事,深感遗憾,回家祭祀天神,替族人深表忏悔。为了感谢天神示警,使得自己第一次因“牵马过河--湿蹄”而躲过灾星,第二次高中举人,便与乡人商量,将椿木坪改为“石堤”。乡邻以他为荣,纷纷赞成他的提议,遂改了地名,沿袭至今。
  历史上,江梦毕实有其人,名叫江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俶,号少鄢,字梦毕,秀山石堤镇人。出生于工商家庭,祖籍江西。其父江天生随祖上于同治年间来石堤经商。江天生作为“江西帮”商号老板,在石堤半边街设有“天生”油号(秀山县最早的油号之一),在秀山、湖南保靖拥有榨坊18家,每家有四、五口榨。石堤街上,从腰店子到半边街两旁,都是他的油坊。
  光绪十年(1878)左右,江天生到秀山龙池开“天泰贵”商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鄢少年时即聪明伶俐,青年时期便是王壬秋(掌四川学经学院)的得意门生。他学识渊博,藏书最富,但凡他读过之书必有眉批,或注释或质疑,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学经学院一出来,经王壬秋介绍,就任湖南衡山岳麓书院山长。少鄢初去时,诸生不服。中秋节,师生赴衡山赏月,诸生有意“考师”,相请乃师出一上对,让大家作对。少鄢不辞,挥笔题书:

  孤雁南来一声叫破衡山月

  诸生无一能对,始信服江山长之能。
  李传胪(稷勋)曾受业于门下,江意以妹妻之,其母不允,少鄢说服其母:“稷勋学识出众,将来前途远大,非我们所能及。”后江母许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己卯(1879),少鄢中举人,参与采访编撰《秀山县(光绪版》,已丑(1889)中三甲二十三名进士。榜下后,分发河南,实授光山县知县。期间,课其两子及弟江倩甚严。其两子玩忽学业,有一次期课,两子抄袭阅墨旧文缴卷,少鄢阅后,闭口痛笞两子,其母捶门而入,斥责曰:“对儿子怎能这样打?”对曰:“他俩以旧文哄我,实在不该。他们如果真能写出这种佳文来,我在梦中也要打哈哈。这种不肖子孙,不打死留来何用!”其第江倩,读书用功,少鄢特别爱重,时届北闱考期,其母拟遣倩赴考,少鄢说:“他的工夫,还欠一筹,下次考吧!”次届北闱,少鄢欣然为倩备装赴考,并告其母曰:“他这次去,一定给你老人家拿回一个顶子来。”是届果中举人。
  少鄢任光山知县二年,政绩显著,升为汝阳知府(据江家在石堤街的后代所说,江俶及其弟江倩均在湖北宜昌当过知府),后到京师晋见,死于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弟江倩,号季粲,举人,曾任酉阳书院山长,后任湖南洪江电报局局长,后捐道台,进京引见,辛亥革命发生时,病死于北京。
  石堤人评论石堤街三名人,把江梦毕放在第一位,道是:江家的顶子,陈家的谷子,黄家的窨子。
  秀山自乾隆建县至民国的170余年中,全县仅六人考取进士,他们是:王达琮、尹殿飏、杨佩芬、江俶、吴思让、李稷勋(江俶之学生)。同一时期考中举人者21人,当然亦有江俶、李稷勋师徒在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石堤地名的传说,总归都是传说,即使有几分相像,也并非史实。其实,石堤乃两岸石壁夹峙梅江之堤而得名;清刊《秀山县志》上即有明载。早在秦汉之时,“石堤”就已著名,史籍所载“石堤蛮”就是明证,因为“石堤蛮”即住在石堤的少数民族(巴人、獽人、蜒人),有民族,更有地名。
  另据古史记载,巴人、獽人、蜒人早在商朝时期就已同中原互有来往,巴人曾助武王伐纣,故有巴国之封。
  而今的中码头以致整个石堤风貌古镇,山川风物,历史人文,都自然活谐、超越时空,蕴含于乾坤之内,长存于天地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书箱宝剑峡

书箱宝剑峡,是秀山县最大的内流河梅江最终河段,从石堤上码头直至两江口。梅江在两江口汇入干流酉水。因传说峡江东岸之仙人洞中藏有书箱,内装天书、宝剑,故而得名。
  该峡又是一个景群,有上、中、下三个码头,有石堤石刻(摩崖石刻)、仙人洞、仙人洞下之水文石刻及仙人踩地等多处景点,水秀山青,如诗如画。
  其中,仙人踩地的景点来自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仙人洞中的仙人从洞中下来,踩地望江,因望得呆了,身子倾斜,一脚踩入水中,急忙收腿脱鞋晾晒,故此景点又叫仙人晒鞋。此外,还有人把它叫做仙人晒网,则又与捕鱼有关。在仙人晒鞋台上向上观看,从崖葬南侧垂下一石,正面看像猫狮,侧面看像鳄鱼,狮鳄垂涎,滴地为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地处要冲,两江环抱古镇,峡江风光又为其锦上添花,只见河道曲折,峡谷幽深,壁立如削,藤木凌空。山、水与古镇交相辉映。船行峡中,头顶一线青天,脚踏一泓清水,满目苍翠,佳景联壁,犾如穿行道道石门,又如同亲历桃源仙境。
  2005年,重庆电视台编导刘芳晓偕丈夫到酉水流域拍摄《水上人家》,来到此江峡,与他们到过的所有江峡相比,其丈夫认为,此江峡最雄奇、最险峻、最壮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堤石刻
  石堤石刻,位于石堤街中码头梅江河岸摩崖之上,因而又名摩崖石刻,属水文石刻种类。
  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石堤因出口“秀油”(秀山著名桐油品牌)、中药材等,商业繁盛,木船往来石堤、沅陵、常德、武汉之间,上水下水,络绎不绝。酉水、梅江(主要是书箱宝剑峡)两岸停靠之木船如长龙一般,长达5千多米。因此,石堤码头拥挤不堪,只好上溯芹菜湾,下靠水坝滩;商业之胜,远胜邻县各城镇。
  为了在中码头摩崖下面的河道上维修河道,改造滩口,抢占码头,酉水船帮便刻下了摩崖水文石刻,以作为木船停靠主权的标记和记功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5: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文石刻横长90厘米、竖宽82厘米,高(离江岸地面)仅1.5米。摩崖下面平整光滑的石壁上刻着斗方的“化险为夷”四个阴刻大字,字迹清晰、秀美,行笔流畅、圆滑,阴阳分明,笔走龙蛇,诚为书法佳品;在4个大字右下角又有“酉溪帮龙正辉、龙正光、龙正国”字样及“民国乙丑年夏月吉立”等落款。落款中之“酉溪帮”,即湖北帮,也就是龙家船帮。落款中之“民国乙丑年”即1925年。
  连同梅江上游其它石刻看,这一石刻确属水文标志,因而是研究酉水及其支流的水文、水运和川鄂湘黔边区土特产以及商品流通的历史文物资料,其中也隐含着清朝、民初该地帮会斗争的内容。
  石堤石刻,于1984年被列为秀山县水文标志及石刻书法文物,进行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