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8章叙事散文之蚌壳灯戏灯儿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酒楼一出现在你眼前,你就可以看见:“古镇石堤豆腐鱼”店名叠映在石堤古镇长卷上。长卷左端,土字姑娘含笑挥手,热情友好。酒楼左膀托“小山坡”、“两江口”,挥洒上联“两江抒锦绣”;右膀托“小三峡”、“北河桥”,大书下联“一桥架通途”。大门含笑,向顾客招手;左手上联“品石堤美味”,右手下联“尝酉水佳肴”。红地毯待你如上宾,进门便入迎客厅。白天满屋清雅,入夜霓虹闪烁;入餐厅便见古镇风貌之缩影:“三十六道龙转拐”下码头,“摩崖石刻”中码头,“小山耸翠”两江口,“悬崖飞架”北河桥,“勾腰柳树”水坝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此境飘然欲仙,飘然上楼。上了楼,“楼上楼”,楼如船,厅如舱,这里又是石堤风貌之再现,再现石堤景点之佳处:酉水“小三峡”,元初九溪十八洞土家族苗族农民起义时所建之石堤卷洞门,“箱子岩”上之“铁厂坳”(又名特长坳)、石堤电站大坝下面之“龙梯潭”。
  服务员穿土家左襟便装,颜色鲜艳,衣料高档,服务一流,见之疑是仙女下凡。服饰文化的展现,又平添了石堤土家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楼上楼下,人来人往,口中美食,眼中美景,宾客盈庭,各各诧异:此乃仙界乎,吾人其仙乎!有时仙班罗列,餐厅不够,只得坐等;店家也以此为歉,甚为内疚。
  从老板到员工,无人不敬业,无人不忙碌,人人忙得风车转。
  美味佳肴是创新品牌,饮食文化、楼馆文化亦是创新品牌。
  品牌创立者二人,一为田茂清,一为向尔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茂清,本县石堤镇石堤村桔梗坡组人,1993年大溪中学初中毕业,现年30岁,在外闯荡多年,尽知人间冷暖;贤内助姚艳萍,1992年保安乡初中毕业,现年31岁。
  向尔荣,石堤镇猫岩村二组人,猫岩小学毕业,现年38岁;贤内助刘淑琼,1985年石堤中学初中毕业,现年38岁。
  按年龄,田茂清尊向尔荣为老大,二人如一人,共得连裆裤穿,共得鼻子出气。对内团结,对外热情。
  他们的经理田利强,本县官庄镇肖塘乡白杨村人,1999年于重庆市铁路技术学校毕业,负责接待服务,环境、卫生、厨房沟通衔接等项工作,热情好客,尽职尽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乎,他们办出了和谐的酒楼、智慧的酒楼、温馨的酒楼、艺术的酒楼。
  此店此楼,是善食者停车的驿站;此楼此店,是美食家泊船的港湾。
  头顶上,天是万里晴空,酒楼下,地是黄金地段;创业者,正当黄金年代;众宾客,尽是行家酒仙。
  美哉酒楼,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美哉品牌,大展石堤古镇风采。
  酒楼酒店,立地顶天。
  这一步,在秀山城踏得坚实;下一步,准备闯入重庆山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8章叙事散文之易太瑞冤死事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提高干部素质的必由之路,而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搞准部分干部素质低下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败坏了干部素质,于易太瑞冤死事件中可窥见一斑。
  易太瑞,1931年生,高小文化,19536——19538月任高桥乡乡长,19538月调到石堤区委工作,19565月任石堤区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生产。195512月,高桥乡并入保安乡,1958年公社化时,高桥为一个管理区,即划归石堤公社。
  无论高桥是小乡或是并入保安乡,还是划归石堤公社,石堤区委一直给予此地以极大的关注。因为高桥坝子较大,水源较好,日晒充足,农事季节早,民风与时俱进,故易于推广粮油优良品种,所以石堤区委将此地作为蹲点基地。石堤区及公社领导干部,对此地都情有独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曾在高桥工作过的易太瑞以区委副书记、区委驻高桥工作组组长的身份到高桥蹲点,他工作兢兢业业,把高桥办成了全区的先进典型,但因易太瑞实事求是地汇报当年产量,被区委书记池文章指控为“右倾”,因而于当年10月在涪陵地区五干会上遭到了无情的批判和斗争,回石堤后,加上区委副书记兼保安公社总支书记田胜祥火上浇油,池文章先是在涪陵地区五干会上把易太瑞作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批斗,以贯彻庐山会议批彭、黄、张、周反右倾的会议精神;回石堤后,池文章、田胜祥继续组织批斗。
  时值寒冬腊月,池文章、田胜祥等人逼迫易太瑞在一木床上跪了整夜。
  本来,县委知道易太瑞与池文章工作不合,为了保护易太瑞,便下调令调他担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委驻官庄工作组组长,但池文章既不向他传达调令,又不作任何说明,只叫易太瑞去高桥取回行李。易太瑞以为自己要被定为“右倾”分子坐牢,在去高桥的路上思之过苦,认为已无前途,痛哭半天之后,投酉水犀牛湾(在高桥与徐坪之间)自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池文章令人打捞易太瑞的尸体,然后送回易的家乡安葬,又轻轻松松以“右倾分子,畏罪自杀”的结论上报县委。在“人治”的年代,县委竟然认可了此项错误汇报。直到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1980年,党的好干部易太瑞,才得到平反昭雪,其女儿参加了工作。
  后来,池文章当过县贫协主任,此后不再任显要之职。他低下的政治品质,最终导致了他政治下沉,不可能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
  庐山会议错误地整了彭、黄、张、周,并且波及到全国各地,并使各级干部都有了危机感。于是很多人积极投入运动,层层抓“小彭德怀”,层层反右倾,秀山县批判了县委财贸部长牛中心,龙池区委批判了区委书记孙克强,石堤区委批判了石堤区委副书记易太瑞,石堤公社总支批判了书记章明德,“右倾”帽子戴到几人头上,其余人等顺利过关。“打一儆百”之法,使左倾路线得以顺利贯彻,畅通无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事件是1959年反右倾斗争的一个剪影,也是历次政诒运动的一个剪影,足以说明历次政治运动败坏干部素质的严重后果:培育了盲从意识,扼杀了民主精神;充耳唯闻奉承话,高压之下哪来真?后来,高压没有了,但盲从和假话却沿习了下来。
  说假活成了时髦,说真话成了犯罪!怪不得林彪要说“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这样的话。虽然建国后一直造假的林彪最后暴露,终至叛党叛国,自取灭亡,但是他这个鬼话现在却成了许多人要官买官跑官保官的潜规则,而且愈演愈烈,危害也越来越大,简直防不胜防。这潜规则,败坏了干部素质;这潜规则,在不断地孳生贪官。君不见贪官携赃外逃,不正是在走晚年林彪的老路吗?是采取有效措遏制这潜规则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有很多优良传绕在传承,也有民族的劣根性在生蛆。一人下坎,十人垒岩,哪怕良心全黑,也要高“垒”升迁的机会。这劣根性也在败坏干部的素质。这劣根性助长了封建糟粕的借尸还魂,与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情同意合,还有不凭手中权力去谋私利的吗?
  升官提干,一不要马屁精和说假话的人,二不要为个人升迁而处心积虑整人害人的人,而要提拔重用如易太瑞那些专干实事、敢于说真话的人。
  果能如此,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3: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8章叙事散文之詹天佑

在孙中山用革命手段为振兴中华尽心竭力的同时,詹天佑在另一条战线上,在铁路工程方面为祖国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了气。
詹天佑,字眷诚,中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中华民族的精英,广东南海县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1861426日生,其父詹兴洪种地养家,缺衣少食。1872811日,他才11岁,就随一批幼童赴美官费留学。
詹天佑在美国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后进入康涅狄克州纽哈文城威斯海汶“海滨男生学校”就读,1876年考进纽哈文“丘屋高级中学”。1878年,在数学老师诺索朴夫人的鼓励下,决心选修科学,考入耶鲁大学雪费尔科学学院,专攻铁路专业。 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之毕业论文,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奉命回国。
在美国,詹天佑与诺索朴夫人的女儿苏菲(后即华纳夫人)和儿子威利都是好朋友。回国后詹天佑多次与他们通信,还寄给威利一本相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