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2 1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龙舞
接龙舞是川湘黔边区苗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龙”是吉祥昌盛的象征。
在古代,生产力十分落后,刀耕火种,靠天吃饭。苗族人民为了战胜各种自然灾害,摆脱困境,企盼以“接龙”的形式来谋求幸福,因而产生了“接龙”的风俗。经过长时间演变,成了苗家喜爱的“接龙舞”。
接龙舞主要表现苗家人接龙到家时的喜悦心情。至少由八名俊俏端庄的男女青年参加,特别要求群众演员――儿童相配,且配合舞蹈之儿童越多越好。
表演时,“龙师”与舞者走在最前面,“龙师”手持瓷碗。龙师后,两个装扮成“龙”形的青年(也有牵着苗家长帕子做龙形的)。随后,一群身着盛装的苗家姑娘右手打花伞(由此,解放后整理出了花伞舞),左手持手巾,面带笑容,旋转花伞,翩翩起舞,喜气盈盈。打花伞,意在接得龙来必兴云布雨,用伞迎雨并遮雨。
接龙舞的舞蹈动作有龙翻身、龙穿花、龙进门、龙拦客、跳龙门、关龙门等。一组舞蹈象征接一条龙,几组舞蹈象征接几条龙,舞组越多越好;几组同舞,形成宏大的接龙舞场面,相互比试水平的高低。
配角儿童的作用不可小视,人们常说:“幼童吐真言。”因此,群童在先期训导下,可以高诵童谣,迎龙接福:“吹大风,下大雨,乡里娃娃吃大米。龙也来,福也来,乡里娃娃笑颜开……”
这样一来,接龙舞就更宏大、更欢快了。
跳接龙舞的时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间举行,尤以秋收时节为最多。
解放后,接龙舞多在大的院坝和草坪上进行,已成为欢庆丰收、欢度节日、自娱自乐的民族民间艺术。
此舞在石堤镇已经绝迹,实为憾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