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40年奋斗,30年耕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是,就在这个“当初”,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厌学竟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来了危机,而且由此引起的危机感正在与日俱增。
  学生就该读书,自古以来如此,为何现在的学生却会厌学呢?究其原因,颇有几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曰:课程艰深,升学无望。大多数中学生害怕课程多,其中就最怕外语和数学。课程艰深本来就令人望而却步了,加之很多教师教学不得其法,教育教学收效甚微,尤以英语(或其他外语)为最。学生智力有高下,接受能力有快慢,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却“一刀切”下去,“黄鳝泥鳅扯做一般长”,最相当不合理的。这诸种因素的结果,就造成了学生的变态心理,“反正考不上大学、中专,不如得天耍天”。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实现四化的重担就要担到他们肩上,怎一个“耍”字了得?“耍”的结果,有的只混了一张毕业证,有的连毕业证也没有混到手,回到农村几年,初中生甚至高中生成了半文盲、“科盲”,这是十分可怕的现象。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那么四化的实现就会无望。只要想到这种情景,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每一个教师,难道对此就麻木不仁到激发不起危机感的地步了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制度就不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适当的适应变通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就不应当千方百计地改变、改革我们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曰:家庭拮据,白费心血。有的学生虽有智力,但一想到家庭没有供养他上高中、上中专、上大学的能力,再努力、再刻苦也白搭,于是浑身无劲,江河日下,加入了“玩耍团”,作为对家庭的“惩罚”。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还不是充分的高,不少家庭在入学、看病等方面的支付能力就有限了,因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充分富起来。从学校这个角度看,虽然国家“一免一补”,但生活费逐年增高(也并不是学校单方面增高,而是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相关联,因为生活费、水电费等费用均因市价增高而水涨船高),也使这类家庭不堪经济重压,用农民的话说:“越来越‘盘’不起学生了。”这个问题,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彻底解决。目前,只能加强社会助学工作,同时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求暂时解决。在社会助学方面,除了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之外,多创办勤工俭学式的学校(大学、职业高中、中专均可)以供家庭经济能力不足的学生来学习与深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曰:社会影响,风气所及。由于后门风、裙带风到处乱刮,刮乱了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逆反心理,条件越好、越优裕,读起书来就越没有吃苦精神了。有一个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前的复习阶段,还成天不上课,不做作业,老师批评她不该不做作业,她就写下了一通:“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我不想做,就是再少点我也不想做,因为我毕业后反正少不了我的一份工作。”气得那个政治教师话也说不出来。毕业不到两年,那个女生的亲戚确实给她找了一个工作,多么惬意!只要有靠山,有“背筋”,有关系,前途少不了,工作少不了,工资少不了,还要读书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曰:无政府主义。“想读就读,想耍就耍,天王老子也管不着。”无政府主义流毒于社会,也必然影响到学校、学生。不读书就耍,怎么“耍”?赌博、打架、小小年纪谈恋爱,“六害”还要加“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仅这么四条,就够人担心的了。如果真正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看到这些情况,就一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但愿所有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一齐努力,让我们的下一代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志气;少一份灰心,少一份消沉,少一份后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育苗养花

在岗时,退休后,总能见到和听到某些教师不爱岗、不爱校、不爱生的陋行和谰言,甚替他们脸红,甚替他们汗颜。他们应该学学杨通兰,视生如幼苗;学学范仕林,育人如养花。
  杨通兰,女,土家族,生于1946108,小学高级教师,家住重庆市秀山县石耶镇青龙村,青龙小学退休教师。1991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7年被评为重庆市师德标兵。2001年退休后即被聘为青龙小学校外辅导员、代课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爱花爱到退休后,爱生爱到夕阳红,退休后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终身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和红领巾事业”的誓言,数十年的人生历程,充分展现了她热爱祖国、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关爱学生、乐为人梯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高尚品德,奉献社会、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
  “一棵幼苗,只有接收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园丁精心呵护,才能抵御暴风雨的侵袭,长成参天大树。”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杨通兰同志对孩子倾注的爱厚重如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龙河是青龙小学大部分孩子上学必经的一条小河,因为老桥年久失修,孩子们只能踩着河中的石头过河,每到冬天和下雨时,时常有学生不能到校上课。这时,人们经常能在青龙河上看到杨通兰赤着脚、挽着裤脚背学生过河的身影。村支两委干部被杨通兰的事迹所感动,当时就表示: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修座桥。后来,杨通兰帮着村干部四处奔波,多方筹资,硬是在青龙河上修了一座石拱桥。某年冬天一日,天下大雪,杨通兰发现一个孩子蹒跚着上学,询问孩子后才知道孩子的脚冻伤了,看到这铺天盖地的大雪,他打起了退堂鼓;家长也心疼孩子,也没让他上学。见此情景,杨通兰当即把孩子接到家,既为孩子补习功课,又为孩子上药。退休后,杨通兰每学期都要帮助10多名孩子重返课堂,只要听说谁家孩子到了该上学的时候没上学,不管多远,她都要上门劝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学生、调皮孩子,杨通兰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她要让每一片绿叶都充分享受雨露和阳光。在杨通兰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在学校那间狭小的宿舍里经常有他带回来跟自己生活的孩子。孩子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她的爱心始终充满着这间小屋。2004年,杨明的父母从从湖南到青龙做泥瓦工,他随父母来到青龙小学上学。杨明刚上小学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寻找母亲,家里只剩下这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杨通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没有衣服,杨通兰买;没有钱交书本费,杨通兰找学校领导为他减免。杨通兰还给他送去衣物、生活用具。另一孩子杨勇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调皮贪玩,家长和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一天,杨勇怕做作业,偷偷跑了。杨通兰发现后,硬是叫自己的儿媳开车把杨勇给追了回来,而且杨通兰主动找到他的父母商量,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一同吃住。有人劝杨通兰,这孩子哪还管得好?杨通兰说:“就是一块石头,我也要把他捂热!”在杨通兰的耐心帮助下,杨勇终于改掉了调皮贪玩的毛病,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也从倒数第3名逐渐到了前3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