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40年奋斗,30年耕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任教多年,与学生关系还不错,此时又有一位当年的高足彭亚来主动援手:让他的爱人代我登录一些诗文。而且他自己再忙,有时也代我登录一些,还代我往“诗文论坛”发帖、回帖,使我第一篇散文《芭茅花》得以在《诗文杂志》上发表。
  终于,一切“外援”都中止了:他的爱人患了慢性病,身体比较差。于情于理,我都必须自己动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好在我已有智能打字的基础,但我又嫌智能打字一天看电脑屏幕时间较多,不利于眼睛保护,因而我又买了书写板。终于,我在我昔日的高足今日的密友和本单位同事指导下,开始织网,而且越织越爱织。所捕之鱼,也一天天增多。老伴也替我高兴:“不要求人了。”其实,万里长征还没走完第一步呢,我还要学上网,学发帖呢!
  鼻子还在出气,头脑就要思维,手脚就要动作;只要还在做事情,求人帮忙的时间还多得很。况且,我一生都不主张“万事不求人”那种孤家寡人哲学。
  在大家帮助下,我和我的“笔记本”成了情投意合的伴侣,每天形影不离,一起勤奋,一起进步。
  红娘积德否?学有伴矣。长铗出行乎?食有鱼矣。
  此时是2009年3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正捣瘾,双眼却患了结膜炎。
  结膜炎不是个好东西,它忽悠我,没留半点情面,弄得我硬胀生疼、泪眼婆娑,连上网、登录都不敢了,但又心有不甘,不愿挂免战牌。
  我打开笔记本,艰难上网的狼狈相惹恼了老婆,她立即痛批了我一顿,最后总结说:“人老了,不要想出什么书了,电脑、网络只是个玩具,能玩就多玩一下,不能玩就少玩一下。”
经老婆这一点化,我参禅明道、大彻大悟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对万事万物都具有一份平常心。
  没有文化的人有社会经验,从社会经验中可以抽出哲理来。这点化使我立即突破思维定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快受益了,检了药,安心治疗十来天,终于痊愈了。眼明心亮,重操秃笔,又乐滋滋地与电脑、网络她们厮混,“玩具”么!  
一年后,我又花了1080元钱让笔记本联了网。不吝“一掷千金”,只因一“网”情深,既是勇往直前,也是“义无反顾”。我上网,远离色情搞笑游戏污浊之类;不知寿缘长短,只求认世发文。对不起,亲爱的网络垃圾们,这辈子没有时间同你们厮混了,下辈子能不能与你们厮混,那是遥远的事情,无法预测。
自2010年2月3日联网起,得彭亚来、熊媛媛、石琼玉、白秀、吴正勇、冉光进等人帮助,又经反复实践,费了一个多月的周折,才于3月21日在上海文学论坛注册成功,却因“手写输入”盖住了“提交审核”,而脑筋又未能急转弯,竟未能发帖。关闭网络、电脑后才悟及此层,翌日才顺利发送出6个短篇,赓即发表了两个短篇即《火烧良心》和《寸角土皇帝》,3月23日短篇小说《一吨等于吃饱》又被评上了“好”。也许,托上海文学论坛好心情原创文学网站的福,我第二轮花甲之人生圆心工程就此正式启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玩具” ,“玩”了半年,真是越玩越爱玩。即使“玩”而有意,果而不硕,仍瘾粗瘾大、依之傍之。有意者,传点高尚之情;依傍者 ,维点正气之德。因而我“玩”而既久,“玩”而够味,学之不辍,耕之不停。
电脑技术永无止境,学电脑技术则老师无处不在。在这些无私的老师中,有昔日教过的学生,而今青出于蓝;有萍水相逢的同志,因工作而成师友。其中最近的两个,就是王志明、付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却是做人的大意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经过不懈的努力,渐渐掌握了一些网络知识,并顺利在网站发表了一些作品,并取得了些许可喜的成绩,也算此生不虚。人老心不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个丰富,这个充实,在学习中慢慢品味,在生活中慢慢咀嚼,在思维中慢慢消受,顿觉身心飞扬,时时自乐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我的心肝宝贝;网络,让我的花甲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文明上网,终有所得;积小成大,必有质变。如此看来,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续生命。
  所以说,学习就是进步,学习就是生命:既然一“网”情深,那就相爱到永远永远。

  (2010年3月23日初稿、国庆节修改于重庆秀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一首充满朴素辩证法光辉的好诗

一首充满朴素辩证法光辉的好诗
——读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下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1037——1101)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的篇幅虽小,全篇却充满了朴素辩证法的光辉。
诗人游览名山,不是去具体描绘庐山的风景名胜,而是概括抒写观察庐山的总印象,运用他广博的学识,借观察庐山的体会,凝聚成并揭示出一条生动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面对雄伟的庐山,诗人这样写道:从正面看,从山前看,山后看,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看,它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从上从下,从远从近,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又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深山里面,在大山的怀抱之中,眼界受到了限制,不可能对庐山全貌有个完整的了解之缘故。至此,诗文终,哲理出。这条哲理告诉人们:不管对什么事物,只有跳出它的圈子,打破局限,才能弃清事物的真相,得到正确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启发着人们的智慧。“庐山真面目”更取得了成语的资格。
人们总说宋诗一反唐人规律,风格趋于散文化、议论化,议论入诗,学问为诗,味同嚼蜡,其实并不尽然。
凡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不能绝对化。我们不能用唐诗去看宋诗,用唐人规律去要求宋诗。诗歌的发展,要求这种文学体裁有更大的容量、更高的艺术,不必一律以唐诗为范。如果诗歌不发展,它还有什么艺术的生命力呢?苏轼此诗更是一个明证,说明诗歌不仅需要发展,而且只有发展中才有它的生命力。试问:宋诗的庐山真面目怎么样?宋诗中一些好诗,在闪耀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的同时,不是也闪耀着艺术的光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凡一首诗歌,或者以意境取胜,或者以哲理取胜,或者以情辞取胜,只要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引人入胜,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使人奋发有为、健康向上,那么,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诗是生活的火花,生活是诗的源泉。从充满诗的生活中去发现诗,用诗来反映现实生活,怎么会没有诗味呢?《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庐山真面目,可不可以让我们这样去看呢?

1982年12月19——20日初稿于桥堡
1991年8月7日修改于石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3: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议悔

不久前,接到几年前已毕业回乡务农的学生的信,信中说:我以前没有听老师的话,一到初中二年级就不爱学习了,一天发狂地玩耍,混日子,以致于三合一考试成绩一拿到手,就在几乎科科都是五十九分以下的那些可怕的数字面前,产生了深切的后悔和极度的恐怖。从此以后,我言不敢称,在沉默中参加了三年农业劳动,不敢见昔日的老师和同学。谁知现在叔叔从K市发来电报,叫我带初中毕业证书去他那儿工作。至今,我无颜到母校去,连毕业证书有没有也不知道,请代我过问。
  对于这个学生的忏悔、求助,我还能勉力为之,因为终究要求不高,而对于更多的类似问题,就是爱莫能助,无可奈何了。
  所谓更多的类似问题,确有所指:一批又一批学生继续在走着厌学——后悔的曲折道路,简直成了恶性循环。当他们有着充分的学习条件和大好的学习机会的时候,他们厌学,混几年日子,养几年骨头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当他们一旦离开了学校、走进了社会之后,才觉得机会已失太可惜,感到处处要文化,时时要知识,于是,后悔二字就钻进了他们的骨髓、神经和心灵,长时间地纠缠他们,折磨他们,刺激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