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40年奋斗,30年耕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师生捐资助学,有一个共同的侧重点,就是给孤儿、高残、特困这三类学生提供作业本费和午餐费,对一般贫困学生则视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资助能力适当解决一部分。资助经费的来源,除校内师生捐资,就是寻求外援。
  每个学期伊始,在第一周之内,少先队大队部在学生中开展捐资活动,各班级一齐发动,声势沸沸扬扬。通过捐资活动,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收效甚佳。与此同时,学校工会也在教职员工中组织捐资活动。学校领导带头,教工一起踊跃。全校1300多学生捐资总金额1380.6元,教职员工捐资114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6: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员教师龙小兰,对班上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关怀备至。学生李吉军的母亲患了癌症,家庭经济困难。除了学校统一组织捐款活动外,她又带头在班上捐资,学生也纷纷慷慨解囊,为李吉军解决了午餐费。女生张元元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龙老师和班上学生共同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张元元,并教育张元元不要怨恨改嫁的母亲,因为她有她的无奈。老师和同学的爱心,化解了张元元对母亲的怨恨,她对老师、同学由感恩产生了爱心,热爱班集体,窗子擦得雪亮,教室扫得特别干净。张元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积极为学生刊物写稿,优秀作文登在《课堂内外》等杂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6: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免一补”政策把休学在家的女生田长艳召回了学校,得到龙小兰老师呵护过的田长艳,又到了杨再群老师的班上。杨老师同龙老师一样,给予她母亲般的师爱。杨老师连续三年为田长艳、毛严莉交了保险费。见田长艳冬天穿得单薄,就把一些现成的衣服、头巾、发夹拿给她穿用。家无长物,田长艳给老师提来了几个红苕。因为感恩,田长艳在杨老师身边小鸟依人;为了感恩,田长艳拼命学习。因为她反应较慢,原是留级生,杨老师就给她反复辅导,使她进步很大,升学以后,城内有次预报汶川余震,她打来电话:“杨老师,今晚有余震,你千万莫睡觉,要到室外去!”杨老师为学生对她的感恩之情怦然心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求外援,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外联系。该校的网站在网上发出了本校留守儿童、特困学生一个又一个信息,迎来了社会方方面面捐助本校学生的一个又一个喜讯。
  在县内,有县团委,中和镇党委、政府,县妇联,县总工会;在市内,有涪陵市工商所、重庆后勤工程学院等单位,为迎凤小学学生捐款捐物(书籍、文具、书包、生活用品等)。
  远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厦门市英才学校,师生110人风尘仆仆来到迎凤小学,他们一到迎凤小学就把英才学校师生捐款1.5万元交给了该校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英才学校两个学生一组,由迎凤小学一个留守儿童(或贫困学生)陪同,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考察。秀山县教委领导和英才学校校长一起走进一个特困儿童的家,看到了该户的贫困状态很受触动,立即各掏300元现金捐给这位特困学生。英才学校学生也发现一些家庭确实困难,当即现场捐款,200、300、500元不等。一片爱心如春花,情牵万里比海深。两个学校的学生非常融洽,一起交流了学情,建立了友谊,凝结了友情和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6: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一家亲,天南海北一家人。情牵万里,和谐闪光;闽渝紧连,心灵相通。
  通过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的关心,迎凤小学师生一条心,教学相长,既整体推进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又促进了该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情倾幼苗鲜花,园丁德莫大焉;举国和谐团结,前途灿如锦焉;儿童茁壮成长,蓝天放飞梦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这里有黄金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标、新课改以雷霆万钧之势覆盖了神州大地,而它的得与失、进与退,每天都在经受着社会实践的检验。除了今日的检验,还可以从历史上的检验中发现一些可取的东西,以找准、巩固、展开素质教育的着重点。
  历史上对素质教育的检验,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及其社会功用,也即他的所学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等情况。这里有黄金。
  纵观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可以发现:素质教育的着重点在因材施教。根据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表现,谁要把他培养成科学家是万万不可能的,要把他培养成文科、理科全才也是不可能的。
  感谢德高望重、高瞻远瞩的杨昌济先生,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发现、培养和保护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7: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昌济先生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成功,得力于他坚持的因材施教原则。若让毛泽东英语、数理化都考个100分,不现实,不可能,因为他的世界观已基本形成,他志在改造中国与世界,仅靠英语和数理化知识是不行的,而是必须具备第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智慧,第一流的政治头脑。所以,他只要求毛泽东把英语、数理化考个及格,而让他在其它学科大展鸿图、纵横驰聘。
  我们现在的教育考试制度怎么样呢?要全才,无一不考外语。具备一种或多种外语知识,无疑国家民族和个人的人生斗争多了几种武器,在外交、外贸、科技等方面尤其如此。但奥运冠军并非样样都是佼佼者,作家也不可能去拿奥运冠军。所以,全才是找到了一些,但大多数的非全才却加入了农民工之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7: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一个例子,国家有段时间出了技工荒,长时间处于技师荒的境地。怎么办?其实,我们只要不求大求全,农民工中有的是技工,有的再学习、锻炼一段时间就可成技师。为什么要用一纸英语成绩去堵死许多技工特别是技师的通道呢?这无疑是国人自戕国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学英语的,难学英语的,各自要有各自的空间,二者必须兼顾。技工、技师、技师硕士研究生中其它各科成绩特佳者,实践、动手能力特佳者,大可不必以学英语一事去为难他。懂英语的技师可以与不懂英语的技师配合起来工作。
  大学分文科、理科,高中二年级适应之,这是可取的。不要处处要求全才。全才好不好呢?好,但没有那么多。一技之长常常是人之所以能够谋生的依托,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一技之长上,所以素质教育的着重点是因材施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7: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总结了上古的教育经验,也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和实施了宝贵的因材施教。现在,我们口头上也天天在喊因材施教,一到考试关头就变卦了,这怎么行呢?
  与因材施教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可忘记了因势利导这一法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7: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少年时期就爱看《三国演义》特别是《水浒传》,有着强烈的对旧社会的叛逆精神;他从反对父亲的某些陈腐观点(由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和做法,发展到立志反对整个旧社会。他的思想和品质无疑都是好的,但他顶撞了给他作文打40分的袁吉六老师后,杨昌济先生是怎么做的呢?一方面,他肯定了毛泽东追求真理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又因势利导,指出毛泽东的做法中失之浅薄的东西,结果使他明白了袁吉六先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思。
  袁吉六与杨昌济先生相比较,杨更注重因势利导,所以他的做法是成功的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