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一集心海情浪第二章抒情散文之百年难逢金满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2: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不少同事同行判为“撸不起的”石辉,同其他作文尖子一样,从全国中学生“创造杯”征文竞赛中捧回了鲜红烫金的“获奖证书”。作文尖子的白晔在获同一项奖以后,又写了八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故乡情》,热情讴歌了当代青年的开拓精神和高尚情操。素以“懒、流、扯”闻名全校的雷长文,如今一改过去的恶习,端正了学习态度,从班上的末几名进入了前四名。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以前他与我格格不入,如今他同我积极配合,他也是“创造杯”的获奖者。变了!变了!他们越来越朝气蓬勃,越来越像共产主义接班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需要金教鞭,金教鞭就在哪里出现。离开了受教育者,金教鞭就没有任何作用。
    同学们自主开展活动,我乐意当参谋,基至当观众,无论哪种,我都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他们从“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到逐步成熟,他们办的各种“专号”磁铁般地吸引着全校同学。“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他们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2: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教鞭啊金教鞭,我从你身上感受到了责任,感受到了光荣,也感受到了教书匠的喜悦。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我和我的学生连创辉煌,一九八八年至今,我们又一直在这偏僻的石堤山区——渝鄂湘黔四省市之间的山旮旯,满怀豪情地奔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大道。
    我是小小渡船,金教鞭是我的船桨,我要和我的金教鞭一起,把一船又一船师友情、栋梁材载向四化的彼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一集心海情浪第二章抒情散文之韭菜的头

二名、一晚、五日、八天,是我坎坷人生的四大亮点和拐点,似乎多少有点滋味,有一丝奇迹的趣味,有一丝传奇的韵味,更有一丝备尝艰辛的甘苦味。
这甘苦,当然是苦中有甜,甜在苦中。一生不怕辛苦,甘当老黄牛,苦亦家常便饭矣。
没有什么生花妙笔,没有什么得意之作,不过刷刷白,吹吹牛,也是大实话,说根由。根由就是源,根由就是头,韭菜的头,牛魔王的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名是空名  

1977年,我以初中四期肆业的“文凭”参加高考,竟然得了涪陵地区文科第二名。“地震”之波沸沸扬扬,从地区专员到石堤区委书记,层层予以廉价表扬,级级夸赞自学成才,最后结果却仅得一个空名。曾阻止丁凡进县政府大门的副社长,这次在政审期间又当了一回“把门将军”。更可惜的是:一位大队副书记把“伪保长崽崽”告到县委,县招办不得不按县委指示,截扣了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发给我的通知书。我的两位老师赵季龙(曾是我求学就读的宋农中学校长)、苏天义(我的班主任),他们当时都在县教育局工作,虽知此事,无力回天,眼泪打肚中落。后来,把此节告诉我时,他们都凄恻悲哀至极。我不怨天尤人,因为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西师敢于录取我,是因为他们已经清扫了“四人帮”的流毒;而秀山太偏僻,“极左”阴魂还未消散。
    当时我没读成大学,但“石大学”之名却在石堤、保安叫得极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晚抵千金

一晚,1978年的一个秋日凉夜。原本我已在石敦金校长那里填了代课教师呈批表,但因我当时虽只是民工蛋蛋一个,却在鱼篮滩水电站工程当工地采访员,石堤营(民工编制军事化,以区为营)指挥(又是工程管宣传的副总指挥长)张林富不放我走。我天天同他磨嘴皮,没有用。最后,我找到了工程总指挥长张希令,他正忙于电解锰实验,对我不怎么熟,就让我走人。
可是,我赶到李家庄小学时,却不见石校长。一个女教师告诉我两个信息:一是石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到龙潭溪看患病的王先法书记去了;二是可能我的代课教师呈批表已作废,代课教师或许已易人。我企望另找机会,必须立即见到石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李家庄到龙潭溪,全是山路,我原先虽路过龙潭溪一次,但此时记不起路径,迷了路,在里仁到上川的黑松林、夹皮沟中穿行。
         幸好山风呼呼,不见野兽;月色莹莹,不需摸黑。终于,听到鸡叫了,穿行到了上川,一个守夜(守护花生)人给我指了路,我才一路顺风到了龙潭溪,见到了石校长等人,向石校长倾诉了十多天的委屈。第二天,石校长到保安公社管委会找到管学书记,说是呈批表还未送走。石校长松了一口气,重填一张呈批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夜迷路程,山黑沟又深。幸得见校长,校长是知音。当然,这只是小气候。其实,我也赶上了于我此生有利的大气候:改革开放。  
感谢邓伯伯,是他重教育、重人才的政策使我1977年得以参加高考,虽考取而没走成,却燃起了美好的希望;又使我1978年梅开二度,重登讲台。李家庄小学校长石敦金把我迎接到他们学校当代课教师时,他对学生说:“欢迎‘石大学’来给我们上课!”当时的氛围是那样的祥和、热烈,我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的工作、出色的教绩,使他对我信赖有加。他到秀山县城找文教科长刘朝栋,请求给我转正。刘科长答复:无中央文件作根据,他无钱无粮票,无法给我转正。石校长回来对我说了结果,我神情泰然,就说转不了公办,转个民办也好。他把我推荐给桥堡大队,我又当起了民办教师。这时,我又想着要到涪陵教育学院去深造。
从这一年起,我一直紧执教鞭,直到走完34年教学生涯后依法退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13: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五日两夜拼  

涪陵教育学院创办第三年,学校领导为了抓质量求生存,决定从这一年(即1982年)伊始来一次彻底的整顿,规定合格旁听生可转为正式学员,不合格者一律退学。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这个初中四期肆业生当上了语文函授旁听生,并且向着正式学员的目标前进。
    目标明确,不等于就会如愿。参加复习第一天,杨胜礼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现代汉语定时作业。我三下两下做完,第一个交作业,成绩却属最差之列;杨老师给了我几十把叉,当时我计算了一下,分数上不了三十。顿时,我“凝钩子锥屁股,冷心大半截”。赵季龙校长把我介绍给他时,说我“自学成才”。现在看来,这又成了哪门子才?烂木柴。
    然而,“贵人”搭救丁凡来了,杨老师把我叫去,借给我江津版的两本(上、下册)《现代汉语》。我不知他有此书;别的学员知道,他又不肯借。他把此书借给我,其他学员都吃了醋。我已经没有时间管这些,离考试只有36小时了。我必须抓紧时间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