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一集心海情浪第二章抒情散文之百年难逢金满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辈分讲,此人是丁凡的叔祖父。他四+开外,跑过江湖,头脑相当灵光。以近处肥土换远处瘦土,他在村寨东南的马岩坳就拥有了一块面临乡际公路的用武之地。当初寨上人无不说他要多傻有多傻,要多笨有多笨;他一声不吭,还装出一副傻儿憨相,让大家乐个够、醉个够。谁知他后来买了农用车,开了采石场,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成了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主。到了此时,包袱一解,谜底一揭,闷葫芦一抖露,智叟才大呼上当,愚公则在心中好笑,但决不显山显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钱,他就想为本寨村民办一件好事,积无量功德。他已在本寨中心地带买好宅基地,准备修建一座高质量的教学、办公综合楼,开办-所便民私校,彻底解决本寨村民子女读书难的问题。
朝古朝代,在这天高皇帝远的金姑桥,村民子女都有个读书难的问题。山里人渴望文化,却没有学校,没有书读。民国中期,本寨人超先生办了一所私塾,虽然不过“子曰诗云”,但是总算开了金姑桥办教育的先河。寨上人都很敬重他,均以“超先生”称之。民国后期,外地人麦鹤龄先生借天生洞尼姑庵办私塾,因学生不断增多,他便发起办一所新式学校,村民闻讯而喜,闻风而动,热心捐款捐物、捧土筑墙。眼看校舍屋架已成、成功在望,却因保甲长们大多不热心,加上寨内外土匪的一再捣乱,终至竹篮打水、功亏一篑,村民唯有呼天抢地、望空而叹。
旧社会寿终正寝之时,金姑桥的教育同雇农一样:一穷二白。
    新中国的建设逐步发展,使金姑桥办人民教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代后期,桥堡大队在金姑桥中心地大屋坝坝自力更生建起了一楼一底的长五间教学楼,办起了桥堡民办小学。教学楼秀气坚实,读书声整齐悦耳。后来,在改革开放头几年,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民办教师曾创造了该校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石元英教绩最佳,她任教的六年级百分之百升了初中,在全乡乃至全区、全县,都是第一名。后来她到湖南保靖坝木小学跨省任教,成了重庆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和道德模范,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于2006年同其他道德模范一起受到胡总书记的接见,这些都决不是偶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个民师都转了正,都到公办学校任教去了之后,又有了三位民办代课教师。虽然他们中有两人后来转了公办,并成为新的工作单位的骨干,但金姑桥学校却越办越糟糕,弄到树倒猢狲散的地步,真令人痛彻肺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眷恋故乡的现在,思念故乡的过去。
我和老伴差不多每年都要在三位过世老人的坟头墓地砍刈一次杂木乱草,忆谈他们生前的音容笑貌。前年冬天为他们分别立碑,就是想留下永久的纪念。父亲的坟墓坎高土虚,还得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轻的年幼的不认得我们了,但是看到了同龄人的一张张笑脸。
丁凡因住在堂弟哈文群家,只不过给他的孙子买个乒乓球拍乒乓球什么的,他却找人承包了我家保坎立碑活儿;立碑那天,他既帮粮菜又帮豆腐;我和老伴离乡时,他还送了柑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因购买哈才树的石材,并请他运石运碑,故而与他就有了谋面的机会,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乍听到哈才树欲办私校的想法,我心中一阵阵窃喜:金姑桥,我的家乡,您的儿女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土改后,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代人刚够学龄,于是每天都在美女山爬上爬下,从一年级爬到了六年级。那种爬山之苦乐累乏、求学之艰辛酸甜,我至今记忆犹新。可叹金姑桥现在的小学生,又在重复丁凡们孩提时代的求学之路;特别是那些学前班儿童,雨雪天气上学放学路上难以自理,更是令人揪心!
这样的景象必须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人企盼我也企盼,故乡人揪心我也揪心。
一两百户、近千人口的寨子,一定要有一个呵护儿童的低年级段学校。如果村民想要子女就近入学方便的愿望和哈才树办学的理想实现了,那该多好啊!
我从教三十多年,因为对一个个顶头上司多有得罪,所以除了二十多个学术奖项之外,很少得到校级奖项,更不用说县级先进之类的奖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学生和家长的口碑令我无限快慰,令我此生无悔。
哈才树正是看准了这-点,所以他把师资的希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听说我是中学高级教师,他更为高兴。
我答应他,在有生之年一定鼎力相助:一俟他建成学校,我就走马上任,一边教学,一边培养师资。哈才树的儿子侄子、儿媳侄媳,凡有文化愿教书的,我愿-律予以培养指导。万一师资不足,我还愿从外地给他物色人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六十周年大庆之时,我们金姑桥已有多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多名大学生、两名硕士研究生。然而,本寨眼下的幼童教育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两相比较,反差实在太大了!
金姑桥人虽然信奉“千个屋场,万个水井”,有些人家迁到了异地,却不曾迁移故乡之恋;虽然卖了老家的房屋和宅基地,却不曾卖掉故乡之情。父老乡亲常在心里,故乡山水存放梦中。而且,足迹不离金姑桥,心思不离故乡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立碑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我要回秀山上班(返聘);堂兄族弟送的几袋柑橘也要带进县城。天公作美,艳丽冬阳,在哈才树家共进和谐的早餐以后,他让我搭乘他的农用车,连人带物送我夫妻俩到老鸦洞,并帮忙把几袋柑橘移上班车,才与我挥手告别。
当晚,我梦见在哈才树那崭新的综合楼里,小学生和学前班儿童满脸喜气、认真读书;梦见哈才树又在拟订办幼儿园的计划……
一个人来到世上走一回,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年逾花甲,垂垂老矣,该关心、该想到的事情就更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