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一集心海情浪第二章抒情散文之百年难逢金满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金姑桥还是桥堡村的一部分,有第一至第四共四个村民小组。那时,保安信用社的两个银行同志﹙姑且称1号、2号﹚伙同村干部﹙3号﹚伪造100多户村民的私章,贷了一笔小额贷款,买了一个“簸簸”﹙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因为管理不善,“簸簸”不久即报废。1号、2号叫3号卖掉废“簸簸”,按村民小组序号还了70多户村民的贷款,还有30多户村民的贷款没有还。3号估计这30多户村民一来不知情,二来没有上镜的人,没有敢同他们扳手劲的人,于是放心大胆,向1号、2号报了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上镜的人”,或者当官掌权、有钱有势,或者德高望重、背靠大树。与前者相比,我当过最大的“官”不过是生产队的记工员、大队民办小学的负责人、单设中学的班主任而已;与后者相比,我写诗最屁火、写文最笨拙,有生以来无靠背,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小教书匠,天生是个不上镜的人。
就是这个不上镜的人,成了敢同作案者扳手劲的人,而且用一步步脚印丈量着自己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思念和眷恋,用一个个行动为现在为将来做一点点该做的事,做一点点能做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家是“半边戸”,还有承包地,这笔冤枉贷款也有我家的份;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我家也在30多户村民的范围内,冤枉贷款猫头﹙斧头﹚脑壳也挺不脱。
可是,后来信用社合并了,保安信用社合并到了石堤信用社。石堤信用社对上述30多户村民的冤枉贷款毫不知情,老大不客气,还贷通知黑着脸,发到了我们手中。这时候,1号已调到了远处,2号已升了不大的官,两人虽然知道漏了岜岜,但都鞭长莫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脸还贷通知到了我手中,我不相信,就到石堤信用社去查。于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了冤枉贷款黑贷款。三个作案者还算搞得天衣无缝,我家的承包土地证上是我的曾用名,这冤枉贷款黑贷款上也是我的曾用名;但是,丁凡的曾用名已经有30多年没有使用了。我自己刻的几枚私章都是我的现用名,与身份证吻合。
粗略读懂了黑冤枉,我就向这个黑冤枉挑战了。
我要上课,没有空闲,就在课余时间找到较近的2号,要他把这笔黑冤枉贷款全部还清;他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往后推,厚脸皮,耍赖皮。我周末到县检察院反贪局汇报了黑冤枉贷款事件,反贪局长不久就敦促他把这笔黑冤枉贷款全部还清,他也是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
有一次,上面处理了一些贪官,我借势又催了他一下,他反而硬了起来:“他们还有人保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周末,我回到家乡,发动20户村民同我一起行动,到乡政府联名上告作案者。当时,大家情绪激昂、沸沸扬扬;我奋战将近一个通夜,写好了诉状。可是,到了第二天,只有我的一个堂弟同我一起行动。他说20户内有几个智者,说贪官早就把证据毁掉了,根本找不出证据,告不倒有靠背的人,我们只要不还这黑冤枉贷款就行,贷款要滚到哪代子孙,就滚到哪代子孙。
太不负责任了!
我对堂弟说,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不能让子孙后代谴责祖辈无能。堂弟表示赞成,但他说不去乡政府了,我们一起去找2号。到了石堤,只要再走半里路就可找到2号了,歪长的笋子又变了卦,他说两个人为30户村民去得罪人,患不着,划不着。
堂弟走了,我没有灰心。我要坚持下去,我要为对得起父老乡亲而坚持下去,我要为对得起子孙后代而坚持下去!
我拨通了1号的电话,他比2号还可恶,竟然矢口否认。我气得有生以来第一次骂了他的娘,并且厉声警告他:“你们伪造私章是违法的,我们联名上告,叫你们牢底坐穿!”他被震慑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其人到石堤有事,我俩一个大碰头,争执了一阵,他竟然强盗恶似解差,出口成脏之余,还气势汹汹地大骂:“我贪了,你又怎么样?我是贪大家的,又不是贪你一个人的!”
后来,我联系了另外几户,要把作案者告倒;可是,他们太鲁莽,为另外一件事打了3号。我只好联系最后一户,这次成功了。
家乡的父老乡亲时时刻刻在我心头。为他们而斗作案者,名正言顺,义薄云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斗勇还得斗智。于是,我向石堤镇一位镇领导学到了联名向信用社请求消除假贷款的方法。正要使用此法,上面又处理了一批贪官。此时,1号幡然悔悟,带了两千元到石堤,与2号一起,把他们强加给30多户村民的贷款全部还清。
感谢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国策,把1号、2号教育好了。
丁凡与1号,多年未谋一面,只是把他骂了一场;与2号保持不冷不热关系。对3号则是不打不成交,乡里乡亲的,事情过了就算了,莫计较那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丁凡和3号渐行渐近,走到了一起。大家常来常往,老少就是一个亲热。
这次回乡,古稀之年的哈一仁一看见丁凡,就激情难耐地用他的双手一把捉住我的双手,一再说我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我说:“这是应该的。”
铭刻肺腑的乡情,挥之不去的乡音。我还应该为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呢?我还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需要,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想当初,1960年代前几年,全国在搞技术文化大革命,家乡的男女青年文盲都想学文化。于是,我就在家乡办了一个农民夜校;在陋屋里,照油枞膏,居然也扫除了一批文盲。虽然学员辈份比我高,是老太、姑婆、叔叔、舅舅等,但他们向我学文化却都是实心实意、勤奋刻苦的,其进步也是实实在在、令人欣慰的。
山沟沟荒坡也能绘新图,黄泥巴脚杆也能出秀才。学员中的佼佼者吴忠恩竟能与我一起在报纸上发表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你看神气不神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0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有必然。
大概因为“两个顺应”,社会认可了我。于是,我办夜校之举,便成了我教育人生的最初端倪。退休后,我又坚持“两个顺应”,到县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挥余热,同时偶尔在刊物上挤进去几行拙笨的文字,继续奉献于社会;老而不朽,老有所为,故而内心更加火热,眼界更加开阔,生活更加充实。
现在,家乡金姑桥的父老乡亲又需要我了。向我明确提出要求的,是他们的非正式代表哈才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