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秀水明山之第3章苗家羊马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8 0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爆竹声声,响彻了武陵山区;喜气洋洋,弥漫在苗家山寨。
啪!
八方亲朋团圆聚会,欢歌笑舞壮观气派。
唢呐吹奏着一曲曲喜庆,山歌手争抢着上歌台,花灯、龙灯、狮子灯舞得山河增辉,飞轮秋打到了九宵云外。
一切是那么温馨、和谐,一切是那么多姿多彩。
一切都告诉人们:阴历四月二十六“报菜”已过,苗家羊马节已经到来。团圆桌边,你劝酒,我劝菜,好不热闹;亲朋满座,剥粽子、品粉粑,喜笑开怀。
龙吴廖石麻五姓一族,与各兄弟民族常相往来。而今共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齐声赞颂共产党恩深似海。
等到酒醉饭饱,把白胡子太公团团围绕——听听苗家世代迁徙的艰难,听听苗家羊马节的根苗。
讲啊,讲啊,听啊,听啊,一双双眼睛露出悲愤之色,
一腔腔热血在呼呼燃烧:历代的反动统治者压迫苗民,一页页血泪史长恨难消。
相传黄帝蚩尤之战,九黎战败,苗民于是从中原离开,然后向四面八方逃亡,有一支到了陇西塞外。在甘肃武威留下一部,另一部到了贵州的贵棚、尖岩。石家宪富、宪贵兄弟两条扁担从贵州下了川湘,参加开发武陵山区功绩永在。梯田、梯土、山塘、水堰可以作证:
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使武陵大放异彩。
武陵山区东部的川河盖山峦连绵,川河盖冒出了九十九处清泉,
清泉汇成九十九条溪涧,小锅巴溪转过了九十九道弯弯。锅巴溪水流走了九十九个故事,只有羊马拒官军的故事还在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是那么悲壮;这个故事,是那么惊险。
故事发生在明朝未年,明朝的暴政逼使苗民揭竿造反。
司令部没有里仁蛮庄,起义军的声威震动了川鄂湘黔。
蛮庄是一个古老的乡场,四周屏障着雄峻的青山。小锅巴溪从街道流过,山明水秀分外壮观。它沟通川湘边境,历史上曾一度热闹非凡。蛮庄桥两岸耸翠,一寺一塔(现都只留遗址)点缀其间。
一道道雄伟高大的石街门,俨然是一道道铁壁雄关。
义军司令部一声号令,各民族人民都来参战:每棵树木都喷射着怒火,每块岩石都燃烧着烈焰,每家住户都挂起了义旗,每个山民都拿起了枪杆。十里青山呐喊助阵,溪涧流水助阵呐喊,打得官军尸横遍野,打得官军血流成川。
军情频传京城,热锅上的蚂蚁团团打转——崇祯帝胆战心惊,朝廷上乱成一团。官军一再增援,还是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崇祯帝恨得直咬牙:当末代皇帝尽遇祸患。你看他山珍海味咽不下,御龙床难入眠。他心中顿时起了恶念,咬牙切齿把圣旨传:要把苗蛮杀绝种,不踏平蛮庄我心不甘!
官军大增兵,狂风卷恶浪,是崇祯帝派出了心腹大将。
官军团团围攻蛮庄街,岂料蛮庄街始终固若金汤。
官军害怕了,恐慌了,不敢近战,就把火药炮远远地架到了山上。火药炮打死了无数苗民百姓,摧毁了无数民房。守街的起义军将士,也一批批壮烈阵亡。
官军猛攻不下,却又不见义军抵抗,过了好久好久,崇祯的心腹大将费尽了心思量:为什么不见箭矢射出,只听到战鼓震天价响?
官军疑虑重重,不敢贸然打开大石门,进一步,退两步,生怕中埋伏,见阎王。
再说起义军的领袖们,几天都在紧张地商量:虽然屡次重创官军,但起义军也遭到重大伤亡,现已寡不敌众,再也无力与官军打仗。为避免亡族灭种大祸,必须及时撤出战场。
隐蔽到深山老林,忍痛离开可爱的蛮庄,保存最后一批人丁,保存最后一批力量。
但是,由于连日与官军血战,起义军将士九天九夜没有合眼。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更何况还有一些伤病员。不得不借用诸葛亮的空城计,以赢得撤退的充裕时间。
他们想好了拒敌妙计,撤退得井井有条,平平安安。
他们集中了所有的战鼓放在大石门里,又把所有的羊马拴在战鼓上面。官军的箭矢射满了蛮庄街,好久也没见一个人影现出来。
战鼓声也渐渐稀落,官军就是不敢把石门打开。
他们骄横一世,如今才领略到民不畏死的厉害。直到战鼓声最后停止,官军才敢开门进街。蛮庄街已一无所有,壮烈的场面使他们惊骇:战鼓上的羊、马已经死的死,伤的伤,未死的也已完全累坏。
原来起义军撤退之时成竹在胸,靠的是羊马建下奇功。官军在外呐喊、猛攻,羊蹄马蹄就在战鼓上擂动。
那鼓声,使官军丧胆;那鼓声,震万里长空;那鼓声,使苗家保住了族种。
鼓声从羊、马的蹄下响起,羊马拒敌之役是苗民的智慧和光荣。羊马拒官军的动人故事,将千秋万代到处传颂。
官军回京缴旨:“苗蛮”已灭族绝种。崇祯帝听后并无喜色,他担心天下都如此暴动。他的担心不是多余,因为明廷已十库九空。仅仅几年之后,闯王的起义军就敲响了明朝的丧钟。
官军离开蛮庄,苗民重回家乡,阴历四月二十六日,把拒敌的羊马厚礼埋葬。
为了世世代代纪念拒敌的神羊神马,苗民以四月二十六以后的第一马日、羊日作为盛大的节日,千年万代永流传,子孙万代不遗忘。
如今,蛮庄已改名南庄,各民族欢聚一堂。
那悲壮而又优美的故事连同传统的苗家羊马节,将万世流传,万世流芳。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氏宗族历史源远流长,宗派繁多,来历各异。有在“湖广填四川”时迁来的琳公派系。多数是琮公派系后裔,因受“赶苗拓业”之苦,在300多年的战争中,先祖们为避战乱,为保全孙子后代,纷纷从湖南、贵州等地迁来此地。隐居于秀山坝子周边山高路险、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土地贫瘠的崇山峻岭之中,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他们每到一处定居,繁衍后代到一定人数时,又要分支迁徙他乡,另立字派。于是就形成了聚族而居的各个人数不多的自然村寨,杂居在土、汉民族之间。19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有少数人迁往贵州。由于先祖们长期过着艰苦的躲避迁徙生活,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几无历史名人,各宗支也几乎无谱,即使有谱也在“文革”中毁掉,这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不便。本概况中多有疑点和疏漏。据初步调查,秀山龙氏共有31个宗支,分布在50多个自然村寨中。所有龙氏宗族均为武陵堂,苗族。宗族现有人口10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又纷纷向城镇迁居。有不少龙氏聚居的自然村寨正逐渐消失,原本保留的苗族文化习俗也随之丢失。  
2013年7月,在中华龙氏宗亲联谊会重庆分会的指导下,秀山龙姓族人成立了重庆秀山龙氏宗族分会。联谊会的成立,是秀山龙氏大家族的一件大喜事,给他们弘扬龙文化、重新修定龙氏宗谱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经费保障,为龙氏宗族共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理事会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调查,搜集了第一手原始资料,撰写了秀山龙氏各宗支的概况。  
1 保安凉水井宗支  
始迁祖龙虎军,由湖南花垣麻栗场尖岩老家迁来。据传,四弟兄分家时将一只盘子打成四块碎片,一人拿一块以作今后相认的证据。虎军公迁到此地帮李家打长年,然后当李家的上门女婿,又聚二房王氏。虎军公逝后葬于椅子山,有碑。两房后代分家时,长房住凉水井老屋,二房迁到干溪,干溪支又分支到保安大锅粑溪、小锅粑溪和里仁大油方,现共有五个自然村寨聚族而居。清光绪年间,龙文化任族长,在凉水井主持修建了龙氏宗祠。1947年,龙昭凡(又名龙子军)任族长,再次招集了湖南花垣、里仁上川、涌洞岩纳溪、老安坡、大面坡、山岔溪、干川水源头及酉阳后溪等龙氏家族在此合族,并统一了字派。解放后,宗祠和龙文化的房子被改为学校了。学校经过几次修建,所有老屋都被拆除了,现在唯一留下一块纪念碑,已被打继成两截。在族中老人们的要求下,学校把石碑用水泥接起立在围墙边,碑文模糊不清,大致如下:  
恭闻  
恩莫大于水土,德无过于君亲。忠则感乎天地,孝则动乎鬼神。三教之中明其理而报其先,五常之内慎其中而追其远。此地凉水井泉源虽小妙用莫测,灌溉千亩之良田,既济合境之群生。肇自显祖,遗之父辈,於是知恩有自报答无由。每逢朔望之辰恭就井泉侍俸香登一诚许修设。三元庙宇,九玄宗祠。 命竭力勤修系将榨房一所永作祠堂香灯之资,焙植先灵庶使。  
香灯永传,祭祀常兴,监立家训,各宜谨守家训,勿自盗用,以示减伦自干阴律,慎之思之。云是为序。  
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寅 龙文化 文图文壁 文峰 公立  
  
此宗支现有人口980多人,老字派歌:  
再应朝宗永世长,文新焕跃远家邦,明良友庆乾坤定,忠孝仁贤万代昌。  
龙文化任族长时改为40字的字派歌:  
现章开景运,立本正家帮,发守超先策,朝应永世长,文星焕跃远,刻绍祖德光,心源崇汉代,大启乾道昌。  
龙昭凡于1947年组织合族时,重起40字新字派歌:  
绍启由官纪,云崇树大明,作艳虞志显,伦助猛源金,德立知书盖,才长治国平,祖宗余策厚,万世继承荣。  
这三个字派现在都在用,“跃”“官”“景”合为同辈。本支主要习俗有“五月年(羊马节)”、“祭家仙”、“抱菜节”、“拖秧船”等。  
讲述人:龙焕鲜 龙跃仙  
  
2 里仁上川龙家寨宗支  
听说由湖南花垣麻栗场尖岩老家迁来。始迁祖及之后两代先祖名讳未详。第三世祖龙化、龙武由龙池茶园迁到涌洞庙坝,因躲避大汉族的追赶而迁到里仁上川.弟兄俩曾被酉阳州府聘为保朝武师,逝后葬于里仁老鹰村小地名老鹰嘴。留有遗物铁衣铁帽,文革中连同族谱、石碑一起被毁。现有名可考的从国字派起,长房国元、二房光(国)星,但未知是谁的后代。弟兄俩分家后,国元住上川老屋,光(国)星迁到涌洞岩纳溪龙家寨,岩纳溪又分一小支到龙洞水。现有三个自然村寨聚族而居。本支现已发展到“应”字派,有人口620多人,字派歌:  
国(光)昌胜秀代,地灵(林)启俊英,乾德应鸿泰,佳兴吉久贞。  
1947年与保安凉水井宗支合过族,这两支的习俗完全相同。  
讲述人:岩纳龙启初(退休教师) 上川龙俊付  
  
3 涌洞三岔溪宗支  
廷公后裔。据1986年重修宗谱记载:“伯高公第76世孙,龙再舞,生于康熙45年(农历丙戌年、公元1706年)3月初4日,往四川省成都府秀山县三岔溪住。”再舞公由贵州天柱县高浪镇小归村迁来此地,披荆崭棘,刀耕火种,开基建业。卒年及葬地未详,配吴氏,生二子,正璞、正宝。本支现已发展到伯高公第86世“明”字派,现有人口120多人。现有博士一人,龙拥军,任贵州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由贵州龙升田宗亲主持续谱,三岔溪龙步林、龙登典等参与,现多家保存有谱。  
字派歌:  
朝再正应秀,通升连步登,昭明克昌大,日后必高腾。  
存谱及讲述人:龙登典(家具专卖店老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4 涌洞高洞溪宗支  
旺公后裔,始迁祖龙秀超由贵州迁来,1998年,与贵州锦屏同支一起重修新谱。已发展到旺公第19世子孙,现有人口70多人,9户,字派歌:  
朝庭文武秀,政令见照明,永先开泰运,贻世振家声。  
存谱人:龙祥明 讲述人:龙祥礼  
  
5 涌洞大面坡宗支  
老谱被火烧毁,始迁祖名讳及来历未详。现有人口60多人。字派歌:  
文从(崇)碧景严,德品重壮先,乾被启全道,广大清开应。  
讲述人:三岔溪宗亲龙建华(村支书)  
  
6 涌洞老安坡宗支  
始迁祖光贵公由干川水源头来到此地当梁家的上门女婿,从此落业。现有人口78人,繁衍了九世子孙。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通湖   
  
7 涌洞川河盖后朝宗支  
先祖由干川分家迁来,现有人口110多人,字派歌:  
再正通光子洪德  
讲述人:龙子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8 溪口苗龙塘宗支  
据光绪26年所修的手抄本老谱记载:“不知是龙英公后代还是龙才公后代,自英公才公后有无数代未详。始迁祖龙洪照由贵州三穗县红土坡村迁到苗龙塘付家湾居住。”之后不断分支,队迁上贵州的两支外,本地现已由付家湾分开到苗龙村的下坝、黄土、塘坎、湾里、坳上,草果村的瓦厂、龙洞,芭蕉村的大坪上、小坪、马炉塘等10个自然村寨聚族而居。现有人口2200多人,现存有清朝秀才龙胜麒于光绪26年所修的手抄本老谱。近几年,湖南怀化旺公后裔过来联系修谱。龙子怀、龙子金、龙子玉等老宗亲参与过清谱,未出版,现有手抄记录。现有人口2200多人,字派多次修改。  
据光绪26年所修的手抄本老谱记载,湖南老字派30字:  
幸念崇道槐,欲令建表翁,宝殿文武秀,再正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新字派20字:  
宪章开景运,立本镇家邦,法守昭先德,克承永世芳。  
过来后又改成9字:  
再政通光昌胜子洪秀。  
现用字派7字。  
通光昌胜子洪秀。  
存谱人:龙子怀(退休教师)  
讲述人:龙子金(退休职工) 龙秀恩(退休教师) 龙通畅(退休教师)   
  
9 干川宗支  
此支始迁祖龙通富由溪口苗龙塘迁来杉林园居住,后世又分为码头上、火木湾、茅秧坪及、涌洞老安坡和川河盖等小支。干川现有人口700多人。有两个字派:  
一是:再正通光昌胜秀。  
二是:再正通光子洪德。  
讲述人:龙子高   
  
10 龙池白水溪宗支  
此支系溪口苗龙塘通字辈抱养一人到此,发展到120多人。字派与苗龙塘相同。通光昌胜子洪秀。  
讲述人:龙秀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膏田拖木沟宗支  
始迁祖龙国仁从贵州沿河龙家岩迁到高东庙,再迁到拖木沟。续谱由溪口苗龙塘宗支龙子玉整理,资料保存在子玉手中保存。现有人口200多人,字派歌: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志安。  
讲述人:溪口苗龙塘宗亲 龙子玉(退休教师)  
  
12 清溪太平寨畔宗支  
明洪武8年,始迁祖龙才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市上图第八都迁来。老谱记载“龙才,多功,勒封土侯之职,于洪武八年创秀山,草茶开荒……”。“生太胖,太胖生五子,长子龙保,落业平茶司寨畔,生一子胜道。次子龙权,落业印江司。三子龙安,落业朗溪司(梅江)。四子龙端,落业邑梅司。五子龙会,落业让平司。”龙氏家族与人合伙购置肉行,共28股,龙家占12股。龙再昌于上世纪80年代花了几年时间,个人花了大量精力续谱,亲自到过江西、贵州和湖南等地考查,现保存有手抄寨畔谱。现有人口600多人,字派歌:  
再正文世邦,德胜运通昌,朝官兴腾秀,金才祖自光。  
存谱及讲述人:龙再昌  
  
13 隘口坝芒龙家坡宗支  
始迁祖龙秀举,由江西迁来。之后三弟兄分家,长房住坝芒龙家坡,二房迁住水点,三房迁龙凤坝,再由龙凤坝分了一支往司城。坝芒龙家坡、龙凤坝和司城共有人口220多人,水点宗支另表。字派歌:  
仁洪太宗庆,显祖应朝庭。  
讲述人:龙应高 龙朝正(林业局退休职工)  
  
14 隘口屯堡水点宗支  
此宗支由坝芒迁来居住,还沿用24字老字派,又分小支迁往岑龙、清溪寨畔及贵州印江等地,现有人口260多人。字派歌:  
长生从(崇)祖洪序(隧),大启永廷登文,忠儒贤良俊秀,尚照景兴庆荣。  
讲述人:龙俊波(中学教师)  
  
15 隘口水库宗支  
此支系坝芒分支,在县政府修建隘口水库时,成为库区移民,整支迁往秀山迎凤坝,分散在他姓人之间,没有形成整村龙姓,字派与坝芒相同。现有人口150多人。  
  
16 官桥大教宗支  
始迁祖龙秀庭由江西迁来,到现在发展到“胜”字辈,第7世人,已有190多人。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峰(小学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石耶中坪茶园宗支(现改名蛇岭湾宗支)  
此支现由两个小宗派组成。一是七字宗派始迁祖龙胜地由贵州天柱县被“赶苗”时赶来此地开基建业,现有人口30多人。  
字派歌:再正通光昌胜秀。讲述人:龙通军。  
二是二十字宗派始迁祖(名讳未详)由贵州天柱迁到岑溪贵迷,后世再由岑溪分几个人到茶园上八家堰守庄屋,定居此地繁衍后世,又分了八家住下寨,取名下八家堰。现有人口80多人,字派歌:  
纪廷通胜秀,朝祖永光昌,承忠少仕德,明正(经)四(世)大帮。  
如今,三个宗支在党的“高山移民”和“宅基地复垦”等政策引领下,搬迁到中坪蛇岭湾混居,大家都亲如一家人。  
讲述人:龙光荣  
  
18 石耶中坪泡木山宗支  
属湖南东山宗字派后裔,始迁祖龙再福在“赶苗拓业”时被大汉人捆绑着送到此地,采果为食,开基建业。生二子,富荣、富帮。长房富荣居老屋中岭,二房富帮住下寨,形成现在的两个自然寨子,属中坪乡中寨村。后世另一支迁往贵州,去向不明。现有人口300多人。字派歌:  
幸念从道槐,再正通光明,宝廷文武秀,胜历建表翁,叶(颜)定并(便)远志,汉朝虎(府)谢君。  
讲述人:龙武纯(退休教师) 龙秀才(村长)  
  
19 洪安新场猫儿洞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现有人口约200人,已发展到“兴”字辈。字派歌:  
玉光昌胜秀,国代永万田,兴(新)朝元仕泽,再运化青平。  
讲述人:龙万祥 龙万来(秀山县中和镇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经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 峨溶黄瓜洞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由贵州天柱迁来,现发展到六个小支。现有人口1100多人,字派歌:  
仁贵志道秀,崇直景运长,文昌飞尚国,百代照书香。  
讲述人:龙长海(省车队退休职工)  
  
21 晏龙民族村宗支  
始迁祖龙光才由贵州松桃县黄板乡老寨迁来,秀江宗亲还与黄板有联系。现有人口约70人,人们还会讲苗语,保持苗族习俗,有一所民族小学,学校教学生双语,是我县重点保护的民族村。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秀全  
  
22 晏龙民族村花香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与松桃桂阳溪是一个祠堂,1947年曾经组织过族务活动,龙太平参加过。后世分了一支到后头坡小地名兰坪居住,现有人口120多人。字派歌:启志贤文正,天朝国胜德,芳昭泰(太)宗(中)碧,祖福吉元毫。  
讲述及手抄家谱:龙太平  
  
23 晏龙上坝宗支  
据传是麻公后裔。上祖公从湖南麻阳迁到贵州松桃县黄板乡卡洛,与卡洛字派相同,后世祖公由卡洛迁到梅江,天赐祖公由梅江迁来定居此地。之后有一支迁往贵州,不知去向了,至今无联系。现有人口120人左右。字派歌:  
长延祖宗鸿绪,大启世代仁文,重略乾良俊秀,尚昭景兴庆荣。  
讲述人:龙绪书  
  
24 钟灵大坳坡宗支  
始迁祖龙正禄由湖南芷江县广平府迁到大坳坡居住,逝后葬于老屋堂屋,有碑。后世相继分支,现已分支到中溪上坝两支、中溪小沟及梅江大草坪等形成聚族而居的5个自然村寨。老家大坳只有几家人了。各小支现有人口约700人。字派歌:  
再正通胜秀,继祖永光昌,绍世承宗德,明金志大帮。  
存谱及讲述人:龙绍富(梅江镇农机员)  
  
25 巴家杠龙宗支  
始迁祖名讳未详,听说是“再”字辈。由贵州松桃苗爱乡寨实水井湾迁来,最先迁到总岭,再迁到杠龙,后来有一支人迁过贵州松桃黄板上棚,至今约有150年左右了,现有人口170多人。现在人们陆续迁到街上居住。字派歌:  
再正通光昌胜秀  
讲述人:龙光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26吏目马鞍山宗支  
麻公后裔,祖籍原系湖南省靖州通道县扶又里艾江团。龙齐德之子辅泰披着蓑衣看羊子来到此地,定地名蓑衣羊,后人口头误传为蓑衣塘。逝后葬于母猪塘,坐南朝北向。龙新明有并不完整的手抄谱,现已发展到第八世“通”字辈,人口为220人左右。字派歌:  
幸念从道怀,再正通光明,保廷文武秀,游佑建表翁,延应变远志,汉齐辅艳君。  
存谱人:龙新明 讲述人:龙锦标(村干部)  
  
27 洪安镇新田宗支  
始迁祖龙再榜,现有人口100人。字派歌:  
再正通胜秀,记祖永兴昌,绍世承宗德,明井仕大帮。  
讲述人:龙承华  
  
28 洪安新场猫儿洞宗支  
始迁祖及来源未详,已有人口120多人。  
字派歌:玉光昌胜秀,国代永万田,兴(新)朝元(绵)仕泽,再运化青平。  
讲述人:龙万友,龙万详,龙万来  
  
29 兰桥寨总宗支  
与清溪寨畔属同支。据民国三十六年龙质义手抄谱记载:“伯高公五十一世太泮,系咸公后世。龙太泮,杨太勇,吴太胜,石太保,潘太祖于民时奉旨征苗于元佑元年六月初三午时而入平茶征苗获业。”龙太泮四子龙瑞由平茶司寨畔迁来。现有人口200左右。  
老字派:再正通光应永秀。  
民国年间龙永兴任族长,修建了祠堂,召集贵州沿河松桃印江,湖南花垣凤凰等龙氏族人到此地合族修谱。修定新字派:  
朝廷流芳远,汉室发派长,传家国太久,继祖永德昌。  
存谱人:龙庭拔 讲述人:龙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30 兰桥广子坳宗支  
始迁祖人称木脚老祖,又名木脚将军。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因受伤失去右脚,用木架绑起当脚还能干活,故得此美你。他痛恨战争而回避于此地落业,繁衍后世,后有一支迁往贵州。祖公逝后葬于老坟山,石碑在文革中被打毁,仅留下一截,不足一尺高,碑文无法辨认。一九九五年,湖南麻阳龙文峰过来联系修谱,龙秀文及父亲参与调查周边宗支。当他们走到钟灵时,身上所带的钱被当地不法青年抢劫,此事未能完成。二000年,龙文峰所修族谱出版后,送了几套。龙秀文弟兄俩保存完好。现在此宗支已有300多人。
字派歌:  
再正宗胜泽应永秀  
存谱及讲述人:龙秀文  
  
31 峨溶贵邓大喜场龙家寨宗支  
据传,始迁祖龙文清从常德沅陵县小地名芝麻雅珍珠油麻启铺迁来。文清公是个书生,在沅陵龙祠堂掌管财务。有一年,族长召集族人聚会议事,叫文清把钱拿出来开支。他因挪用公款,一时拿不出钱,就一夜外逃到此地。由于他有文化,就在这里办起了私塾,以教书谋生,繁衍后世。现有人口70人左右。  
字派歌:德韶山启文门,光宗在有成,传家维可吉,荣华万世兴。  
讲述人:龙传金 龙定成  
  
秀山龙氏宗族虽然支系繁多,来源各异,但堂号、民族都一致。共同的始祖伯高公,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也是值得我们龙氏宗族庆幸的事。族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代代承伯高公“敦厚周慎,口无译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的八德,炼就了勤劳与智慧,积淀了独有的龙氏文化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提高了我们苗族人民的地位,1983成立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苗族儿女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今天,我们苗族人民不再受汉人歧视,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龙氏宗亲理事会的统一组织下,谨记祖德,不忘祖恩,同心协力,共谋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43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活跃会员论坛元老优秀版主灌水之王荣誉管理最佳新人

UID
61
发表于 2017-9-28 11: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0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