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散记]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大溪酉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在秀山县四位朋友的引导下,我们慕名前往湘渝交界、鲜为人知而又神奇美丽的地方———川河盖、黑洞河。
川河盖位于秀山县涌洞乡,东面与湖南保靖县野竹坪镇相连,野竹坪像一只长鼻子,伸进川河盖版图之中。川河盖上面太平坝的集市乡场小街成为渝湘分界线,百年赶集形成和谐“连理”。站在这里,晴天可以看到渝、湘、黔三省市相邻的花垣、保靖、松桃、秀山四县的梯田、村寨、河流和高山。
在行驶的车上,秀山县万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兴伟不停地介绍着。川河盖是秀山境内三大高盖之一,另外两个叫“平阳盖”和“木桶盖”。人们一般都把平地叫做“坝”或者“坪”,这里为什么叫盖呢?原来,秀山人习惯用“盖”来形容海拔很高的平地。这个“盖”也是有原型的,秀山家家都有泡菜坛子,坛子上面都有个盖子,而悬崖绝壁之上,突然出现的一片平地,就像坛子上面的那个盖子。这就是川河盖的来历。我们听得入迷,入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小车沿着弯曲的山路爬上一座山顶时,秀山县万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邬吉强指着远处的大山说:“那里就是川河盖。”放眼望去,薄雾笼罩的高山,没有山尖,周围则是刀削斧劈般的峭壁。那笔直的陡,数百米的高,人置其下抬头难望其顶,真是一座罕见的奇山,让人激动神往。人虽在车上,心却早已直线奔去
来到川河盖远眺,犹如身临九天,让人励志高远;走在川河盖上,令人心旷神怡,催人产生欲搏风击浪、谁主沉浮的豪情。近看有野草丛生,芭茅草花随风飘忽,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草亦开花争艳;远观地平线与天相连,似乎天边就在眼前。看到成片的金银花树和成块的映山红树,我们想象在鲜花盛开的时节,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徜徉其间,那是怎样一种美的享受啊!
川河盖在凌云绝壁之上,一片方圆28平方公里的土地,横亘在千山万壑之上,无遮无拦,一马平川,云卷云舒,山影婆娑,恍若仙境。这里有万亩天然草场,春季成块成片的映山红迎风怒放,秋季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汇成壮观的花海。盖上地质奇特,资源丰富,地下暗河穿越整个盖区,形成四门洞、黑洞和亮洞等天然溶洞,出现许多天然石锲的景观。天工开造,妙趣横生,加上那些民间传说的故事,增添了景物的神秘,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桑花是这里的一大品牌。好在,湘西团结报旅游团还不是完全错过,尚有零星的格桑花正迎风绽放。看那花瓣,颜色不一,有的浅淡似水,有的却红艳欲滴,黄色的花蕊有时还有蜜蜂光临。彭老师就幸运地抓拍到了一只蜜蜂正在花中采蜜的镜头,可把她乐坏了,像拾到了一块金元宝一样,在团结报旅游团面前炫耀一通,增添了一份别样的乐趣。
川河盖边陲是万丈悬崖,却又有诸多美景奇观。观将军岩,他正面对他的是千军万马,好像要带领他们奔赴战场,大有不消灭来犯之敌誓不还乡的英雄气概。来到凤凰岩边,那突兀耸立的小山峰很像凤凰的头和脖子,后面的山峦则是它的身体和披展的羽毛。邬吉强介绍,春天,凤凰头顶绿色的灌木与颈项和身上岩石的褚红色相间,山风吹来,绿叶摇动,凤凰活灵活现。冬天,白雪覆盖山峰,树枝上裹满白雪,堆银砌玉,凤凰一身素洁。朝晖夕阳映照着它,身披彩霞,凤凰又变得金碧辉煌。在凤凰岩左边,还有一块蟾蜍模样的巨石望着凤凰。这里又叫金蟾求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门洞是川河盖上的一个大溶洞,高约十米,洞里天然形成四道门的形状。这里门洞相对,洞和洞之间相距数十米,连成一迭,当地人分别叫它头门洞、二门洞、三门洞和四门洞。一股清澈的地下水从头门洞流出,叮叮咚咚地穿过二、三门洞之后,在四门洞又流入地下,真是鬼斧神工的奇观。
在川河盖边缘的山崖之间有一座小山峰,叫“朱氏殉情”。朱氏立于茂盛苍翠的草木之中,脚下却是万丈悬崖。传说那是一位美丽温婉的女子,头挽发髻,身材修长,裙摆飘曳。她叫朱音,已经在那里站了一千年了,一直守望着她的将军。在不远处,有一座将军崖,还有一个将军印,这几个景点之间,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这里的美景还有很多,爱情草场、爱情长廊、梳子山等等,或秀丽,或雄伟,各有特色,旅游团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河盖是县境内东北部著名的高大大盖,辣上四季多雾,山影婆娑。盖上溶岩形的石门洞4道,亦称“四门洞”门门相对,洞洞相通,一条地下河水从头门洞淙淙流出,穿过3洞,然后在四门洞坠入地下。附近还有一黑洞和亮洞,黑洞暗如幽室,钟乳石或矗或垂,隐现其间;亮洞又名“自生桥”,凌空飞架,公路行其上,河水流其下。一暗一明,相映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学士峰”,川河盖西的涌洞北岸有一列大小、高矮大体一致,形象相似呈相互跟随行进状态的18座山峰,当人称“十八堡”、“十八学士峰”,亦称“十八罗汉拜观音”。“观音”就是耸立在前方和婆婆山,山上原有一古刹名”婆婆庙“。此景内风韵独具,雅趣天。
川河盖又是一块红色革命的热土地。“红二、六军团独立师川河盖战斗纪念碑”立于川河盖楠木村,纪念碑镌刻着那段红色历史,讲述着黔东独立师血染川河盖的故事。
据邬吉强介绍,1934年10月27日,红二、六军团在黔东胜利会师。第二天,两军从南腰界出发,挥师直指湘西北。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主力东征湖南发展根据地,贺龙创建的黔东独立师坚持黔东物区根据地的斗争,以牵制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力军团离开南腰界的第二天,黔东独立师就挥师西进,佯装成红军主力,和围剿黔东根据地的一万多敌军展开血战。他们的行动迷惑了敌人,川黔军阀以为是红军主力,马上布置防堵,围剿独立师的兵力达到了十个团。独立师根据情况,把部队分散到各地,展开游击战,借助大山密林的掩护,四处游击进攻敌人。不久,鉴于敌情严重,掩护主力向湘西转移的任务已经完成,独立师决定采取外线作战的方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在完成牵制任务后,独立师向湖南转移,独立师三百余人沿着川河盖的星子岩,从悬崖峭壁下通过,上了川河盖,于11月27日到达川河盖大坂场,饥饿和疲劳使战士们体力极度下降。
第二天早上,红军在大板场、河街、山河坝、肉塘一带和地方民团展开激战,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之下,红军战士弹尽粮绝,几乎全部牺牲,师长王光泽在突围中被俘,被杀害于酉阳龙潭镇。为纪念英烈,1986年县人民政府在大坂场竖立了纪念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员,当年黔东特区党委书记兼独立政委段苏权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和题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段苏权同志题词:

    秀山,是红三军活动地区,大大推动了黔东特区的坚持和发展,从而使得红六军团和红三军胜利会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黔东独立师在敌重兵围剿靠向主力行动中,遭敌阻击、截击、尾击弹尽粮绝失败下,秀山人民掩护接济和医治红军失散人员,尽了最大努力。
全国胜利后,秀山人民政府坚持镇压反革命分子,人民扬眉吐气,他们怀念牺牲的红军同志,政府受人民的委托,修建川河盖纪念碑,深受教育和鼓舞。
别离四十九年,正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谨致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祝愿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人民幸福。
段苏权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八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
川河盖战斗纪念碑

(碑文)

一九三四年夏。贺龙同志率红三军在川黔边区的酉阳、秀山、松桃、德江、沿河、印江等县创建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同年十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师组成红二、六军团,东征湖南发展根据地,为此,特建立黔东独立师坚持根据地斗争,牵制敌人,掩护主力。
独立师与敌三十个团周旋近一月,胜利完成任务后奉命东进奔向主力。十一月二十八日晨,独立师所属三百余人,途经川河盖,遭敌伏击,是时盖上大雾弥漫,红军将士不避险恶,英勇奋战,终因弹尽粮绝而失利,二十多人壮烈牺牲,队伍大部失败,师长王光泽身陷囹圄,被害于龙潭邬家坡。
川河盖战斗英勇悲壮,可歌可泣,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特树碑以志其事。
红军浩气长存,烈士永垂不朽!

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战斗,只有10多个人突出重围到达湘西,找到主力部队。红军血战川河盖的壮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怀着崇敬的心情,团结报旅游团驱车来到四十八道拐,那是一道公路奇观。看去似仙女浣纱,随意搭晒在山坡上的白练。细瞧则可发现,公路随坡就势,虽拐弯较多,却多了一份灵动的秀气。胡兴伟告诉我们,秀山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新举措,决意打造高端旅游服务品牌,扎实推进川河盖、黑洞河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工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十八道拐公路就是新修的旅游公路,却成了一道罕见的人文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