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散记]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1章写景散文之大溪酉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过了,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友,谢谢好友点赞,谢谢好友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友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如此,在十八堡第一座山峰前面同等距离处,另有一座山体比十八堡略为高大,形如观音坐莲台之势,此山便名“观音山”。于是,当地人称其景观为“十八罗汉撵观音”。十八罗汉撵观音,亦步亦趋;十八罗汉一观音,各自独立。
十八堡是由十八座山峰和一座“观音山”组成的,有着幽美的山环体形态。每座山峰,各自独立,拔地而起,山体底部平面横长约五百米,垂直高度约四百多米,山形略星扁圆形的锥体,每座山之间的底部相距约二百米。由于地势的原因,看上去每座山峰还略为向北倾斜,“观音山”则在最前面高耸矗立,于是有“十八罗汉撵观音”的称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看,十八堡酷似十八罗汉列班,遥向川河盖山神致敬,庄严肃穆,各具情态。十八堡面前(东麓)是纳沙河,每到山花烂漫之时,山花映入纳沙河,景色非常秀丽。更兼此山此河上下周围还有草鞋桥、龙潭孔、滴水岩烂钟等奇事珍闻,又平添几分传奇色彩。
十八罗汉规规矩矩,站于一直线上,由南到北,由高到低,从涌洞乡杨家村的将军岩到里仁乡凉水村的上川大坟山,风姿绰约,蔚为壮观。十八堡各有美名:马头岭、黄帝坨、狮子口、金鸡岩、金竹山、豹子董、猫儿岩、石钟山……
各山皆有神话传说:天鹅抱蛋、金狮借粮、金鸡报晓、神猫捕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如此,还在十八座山峰前面同等距离处,另有一座山体略为高大,形如“观音”坐在莲台上的大山,名曰“观音山”。由是,当地人又把“十八堡”称为“十八罗汉捧观音”或者“十八罗汉撵观音”。十八罗汉撵观音,亦步亦趋,十八罗汉一观音,各自独立。
十八堡、观音山,各峰山上苍翠如娇,山下绿草如茵。山两侧梯田层层,五谷丰茂;山内外牛羊成群,六畜兴旺。春来百花争妍,夏到鹃啼蝉鸣,彩虹飞秋叶缤纷,冬雪如银,一年四季,美景无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排奇特的名山,古往今来,人们对它寄予了许多神往的遐想和幽美的憧憬,留为人间美传,它是秀山的名胜之一,是古老秀山的见证。
早先座座山上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山下绿草如茵,百花争妍;山的两侧则梯田层层,五谷丰茂。每到春天,草木荫发,枝叶繁茂,山花遍野,群鸟争鸣,牛羊满山岗,农人牧子,往来耕牧,晨星夕月,牧歌互答,十八堡显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夏秋之际,或烈日当空,暑气蒸腾,鹃啼蝉鸣,山雀唧唧,朝晖夕荫,气象万千;而或山风起而松涛吼,禾苗翻而绿浪卷,给人们送来了果熟稻香的喜悦;及至浓云密布,地暗天昏,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山洪横溢,流泉飞泻,禾苗草树,更加郁郁葱葱。已而云散雨雾,上下天光,分外明丽,斜日西照,银雾升腾,彩红似弓,映落在十八堡山间整齐的雾幕上,真是红装素裹,江山多娇啊!霎时彩虹隐没,雾漫山腰,一个个山顶高耸,如雾海轻骑,别是一番景象,待到冬残岁尽,雪飞六出,十八群山,洁白如银,那才叫“原驰蜡象”呢,多么宜人的四时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黑黝黝的山峦又如潜夜疾行的神兵,不一会,月出东山,高挂在十八堡群峰之巅,又好似一幅“山高月小”的剪影,幽静而壮观。
书云:“有山没有水,如同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十八堡不仅山形壮丽,而且水利资源丰富,据古今水工们介绍,十八堡山脚地底下,是一条宽阔的地下暗河,故十八堡东面山麓的每座坡下,几乎都有一股泉水或“龙洞水”涌出,给山区人民提供了水利条件,洞水沿着山沟从山腰的岩崖上奔泻注入纳沙河,形成了条条瀑布,发出如雷巨响,溅起莲瓣似的水花,壮观已极。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士,樵夫渔翁,或弄墨舞笔,或俚语村言,都以十八堡的山形水势为题,讲故事,吟诗对,赋予十八堡以许多神思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3: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中,秀山县第六区(龙池区)区长饶雪禧视察永兴(涌洞)小学时,仰望十八堡山峦飞瀑,甚为壮丽奇景所感,遂提笔于学校大门楹柱上成联曰:

永昼高歌相观瀑布奔流浪涌神龙归大海
兴怀论道默数奇峰岗峦翩联学士步瀛洲

给永兴小学一代一代的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起了鞭策、勉励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河南驻马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