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秋天该很好,倘若有你在 这句话,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或者换一种说法,难道不可以理解成:因为你不在,所以秋天很不好吗?细细咀嚼,好像有点明白,从古至今,秋天为什么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了。 秋天,蕴涵着一年中成熟季节的独特美丽:田野中沉甸甸的谷穗,大山里红透的枫叶,像白雪一样飞舞的芦花,满城飘香的丹桂,盛开的芙蓉,傲寒的金菊;甚至,那粒粒晶莹的霜,那片片泛黄的叶,哪一样,不是造物主的恩赐,哪一样,不值得我们欣赏和赞美? 然而,影响我们对天地事物感受的,永远是心情大于景致。当你钟爱的人不在,当你一直凄伤于离别,那么,这些美丽的风景你便会永远看不见,更不会带着一颗愉悦的心去慢慢欣赏,去细细品味。你眼里,只会看见在萧瑟的寒风中飘零的落叶,只会看见阴暗的暮空里孤飞的雁只。秋天,在你眼里就是一个只适合抒发伤感的季节。 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天地给你呈现的事物让你感伤,而只是缘于你心里的那个人不在,你首先有了伤感的心情,所以,任何事物你都只能品出苦味。同理,这也是古来伤秋的文字,感物忆人为什么占了那么大的比例。 让我们换一个场景,把时光推向遥远的那年那月,如果赵明诚不曾远离,李清照的《醉花阴》想来不会写得那样缠绵婉转、哀伤凄切;柳永的《雨霖铃》更是直抒“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原来啊,是人离别更逢清秋,如何不凄切! 其实,秋天本来该很好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是多美的秋景,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那是多豪迈的秋情,可是,只因你不在,这一切,便无从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