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欧先生是李稷勋的三子,1918年出生于湖北宜昌,祖籍四川省秀山县,土家族人,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从1941年开始在燕京和清华大学教数学直到1991年去世,从教50年。他热爱数学教学,关爱学生,在家里他常常对家人提起他的得意门生们,对好学生如数家珍。 李欧,著名的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是蒋南翔时代教授治校的“一百零八员干将”之一。但白旭见到他的第一印象,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穿一件灰黑色的粗呢短大衣,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1973年,白旭进了清华,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工农兵学员”“上、管、改”。经历了“三个月运动”,于是至1974年初,有了三个月“开门办学”。
在北京特殊钢厂,李欧老师被分配到白旭所在的铸锭小组,这也是最艰苦的一道工序,又脏又累,常常夜班。谁都知道,那时候他这种人日子并不好过,要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工农兵学员”还要监督他的“改造”。
当红色的烈焰出现在炼钢炉前,而后巨大的钢水包由天车运送缓缓进入铸锭平台时,你总会看到一个身影,拎着一桶水玻璃,第一个在浇铸区等侯,预先备好汤道砖,修补好汤道,默默地工作着,检查着每一个细节是否完善,那是李欧老师。
他总是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有序不乱。即便炼钢铸锭,他也像在解数学题,做得那么专业,逻辑思维在运筹着,一招一式绝不含糊,令白旭等学生暗暗惊叹。 白旭想,那就是穿越,他能把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从一个领域运用到另一个领域,把事情做得最好,做到极致。
原来,谨小慎微、注重细节、逻辑思维,是对宏观的把握,是为未来的准备。
白旭和他的同学都觉得很幸运,也很自豪,从短短三个月的开门办学中,学到并悟到了李欧老师这个秘诀,白旭称之为“李欧工作法”:第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博大胸襟,虚怀若谷的态度,放下架子,教授为何不能做? 第二、预则立,预先准备,心中有数,有备无患;雄兵百万在胸,知己知彼,何愁不能?
第三、扎扎实实,反复检查,绝无疏漏,绝无不成功之虞,岂有不成功之理?
白旭参加工作,及他后来出国,其间经历和变换了各类不同的工作,但李欧老师留给他的敬业精神、能力、方法,使他获益匪浅。 “三个月运动”和“开门办学”后,回校进行的教学改革之一,是用四堂课讲完微积分。微积分对文化基础极差的工农兵学员可谓困惑、迷惘,因此如何在这四堂课讲清微积分的概念和思路,真是难题。白旭记得第一堂课由白旭讲,作为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工农兵学员上讲坛”。可是,不知深浅的白旭,用马克思“数学手稿”的概念,大谈“微分就是零”,“扬弃的差值”,使同学们如堕五里云雾。 从白旭心灵深处,是带着批判旧教学方法的想法,拿马克思数学手稿的大棒去对待李欧老师,本就十分幼稚。白旭在台上,他在台下,白旭注意到他是认真倾听的,他不可能不知道白旭为什么这样讲。可他大师风度,第二堂课从无穷小、逼近、极限开始,重新讲起,用四节课余下的三节,讲基本概念,讲基本方法,用更适合工农兵学员特点的讲法,去答疑,去解惑,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理解微积分的思路。一位只有小学基础的学员,课下向他讨教,他亦谆谆善诱,尽力让她掌握思路,了解微积分大意。
白旭突然明白了,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争论“微分就是零”没有任何意义。 李欧老师讲课,逻辑有序,板书漂亮整洁,体现他的功力所在。黑板上画园,无论要大或小,一气呵成,绝对标准,这也说明他基本功深厚。 白旭记得一件小事,一位黑龙江来的同学也想一蹴而就,要学李欧画园,黑板前,摆出李欧画圆的姿势,姿势挺像,就是画不圆,乐得大家哈哈大笑,从而被班上同学戏称为“小李欧”。
从李欧老师这些小事,使我领会到清华数学不欲浅隘亦忌浮夸的真谛李欧先生,一生命运多舛,多次运动的磨难练就他的沉稳,但与他的接触中,你可以感受他积极要求上进,矢志不渝。 还是在1975-1976年那个特殊的年代,春节时,同学们照例会到住在北大宿舍的李欧老师家中拜年,与他聊天,他尽显对学生的耐心、和蔼和亲切。在那清华多灾多难的岁月,白旭记得曾谈到邓小平出来工作,同学们听到他话中流露出来的喜悦,透出他心中留有的希望;议论到四人帮倒行逆施,白旭看见他眼中的忧虑,亦有深沉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