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文史委, 如今保存着一批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秀山人氏李稷勋,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赴京会试,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一名传胪,经清光绪皇帝珠笔亲批“殿试举人”的“皇榜”和“弥封官关防”、“川汉铁路宜昌总经理李稷勋秩事”、“李稷勋《甓盦诗录》”等珍贵历史文物。 土家苗寨走出的科举状元李稷勋,曾与詹天佑修建川汉铁路并投身辛亥革命。 《蜀海丛谈》载文曾说:“秀山虽远在边陲,然文风殊盛。”《苗防备览》也说:“秀地山川明丽,人物都雅,其地秀,其人亦秀。”实际情况也确乎如是,我县土家、苗、汉各族人民一道,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历史地位的人物。 传胪大人李稷勋,又称稽勋,字伯粢,一字伯子,号姚琴,重庆秀山县龙池龙冠人,生于1860年。《清明进士提名录》作李稷云,字姚琴,一作尧琴,土家族,秀山县龙池乡人。 他虽出生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学习优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乡试考试,考中戊子科举人;光绪十六年,任秀山凤鸣书院院长,于当年冬月开始撰写《秀山县志》。历时年余,李稷勋不分酷暑寒冬,亲自到各乡村采访收集素材,于光绪十八年春完成。全志十一篇,二十四卷,21万余字,勘称当时秀山之巨著。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他赴京会试,成绩优良参加殿试,清光绪帝临场监考,38岁的李稷勋不负众望,考中二甲1名(一甲3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即:传胪。1898年农历为戊戌年,因此李稷勋又有一别号:"戊戌传胪"。遂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邮传部参议。善诗,工书,近颜真卿。有《甓盦诗录》。 参加殿试的李稷勋有一段传奇故事。说是李稷勋与清末革新派的六君子中的谭嗣同为好友,因涉变法嫌疑,受慈禧太后在仪銮单独召见。慈禧问及:"康梁要变法,你以为如何?"李稷勋巧妙答道:"先王之法、未尝不善,有法治,还须有人治……"在场的同僚为之捏把汗,为李稷勋躲过一劫而暗喜。慈禧认为称旨,李稷勋得钦赐荷包二枚,即选翰林院庶吉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