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40年奋斗,30年耕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的教师,曾四次津津有味地通读毛选,并研究了近现代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几百个短篇作品,开始穿梭于国内各大网站,这都是受惠于毛选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
毛选不仅仅是中央党校和各级党校的必读教材,而应当是全党全民的必读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所有的共产党员、共和国公民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来受惠于毛选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则党和国家幸甚,民族和人民幸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2集心海浪花第3章情感散文之奉献之光

一名普通党员,为什么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同志多次高度的赞扬,并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一位军队的基屋干部,转业地方后,何以能成为国内第一流的化工企业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的行家?
一个平平常常的高中毕业生,事业的成功是怎样使他的名声飞出国界、飞到海外的?
没有别的原因,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红心在跳动,那是创业之花在结果,那是奉献精神在闪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是本文主人公、年已63岁的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三角滩电化厂厂长张希令同志。
三角滩,位于秀山东北角,处于梅江下游,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丛生、蒌蒿遍地的荒滩。一边是水力能源白白浪费,一边是农民生活还有困难,很多人连电灯都未见过,捧着金碗讨饭吃。谁能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会成为人才荟萃,出“金”产“银”的地方?
1973年,石堤区各公社在这里联办了一个200KW的电站,作用微乎其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7年,国家投资,把电站扩了5000KW。在知天命那年,张希令任工程副总指挥。人称“张司令”,实际主持全部施工工作。在这里,他同时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和甜蜜,爱上了三角滩这片美丽的土地。他打算终其一生在这里干一番事业,为秀山人民奉献一切,不走了。
三角滩电站第一期扩建工程于1979年建成投产,装机总容量为5200KW(1988年扩建为6000KW)。当时,全县工业十分落后,在丰水季节,除保证本县用电外,还销售了一些到湖南龙山县的里耶镇,但发电量还是用不完,每年有1300-1400KWH电造成浪费,一台机组白白地安睡在那里。按0.085元1KWH的成本价计算,每年损失130万元;按0.21元/KWH的使用价计算,每年损失更要在270-300万元之间。
作为指挥长,他心痛啊!他为国家不应有的损失而心痛,他为人民劳动血汗的结晶没能全部发挥作用而心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来三角滩之前,他在县委工交部工作,知道本县锰矿含量丰富,有较大的开采价值。此时,他打算以电站为依托,建立电解金属锰工业,此时得到县委、政府的及时支持。他立即派出干部、技术人员到上海、成都、重庆、贵州、湖南等地参观学习,然后与他们一同白手起家,勤俭创业。
万事开头难。张希令身体力行,亲自动手,与干部、技术人员一道,用大小烧杯代替浸出桶,用农村滤豆腐的滤布代替现在的橡胶压滤机,用碾中药的小铁槽代替雷蒙机等,土法上马,艰苦创业,反复试验,逐步提高电解锰生产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电解金属锰试产成功,当年试产24.4吨。1983年正式产,打出了电化厂的牌子。从1983年至1989年,共生产电解金属锰8978吨,总产及出口量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居于全国前列。产品销往日本、英国、西德、印度、南斯拉夫、东南亚各国。1983年至1989年,该厂共为国家创汇1257万美元,固定资产达2173万元,加上兼并过来的磷肥厂,固定资产达2444万元。累计实现利、税和积累2362万元,成为秀山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该厂除有非农业职工138人外,还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981个人的出路问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每生产一吨电解锰用9000KWH,彻底消除了电力浪费现象。此外,还为秀山锰矿石打开了销路,提高了利用率,为省内外一些运输公司或车队提供了原材料运输量12万5千多吨位,扩大了社会效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成绩,张希令和全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并没有满足和陶醉,而是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以电养电,采用“滚雪球”的办法,扩大再生产,使本厂不断发展壮大,除向国家交利、税和捐资助学外,用自己厂积累的1600余万元发展本厂,还向县财政和重点工程提供400余万元资金。
张希令办厂、管厂,立足点在三角滩,着眼点在整体,在全局。为了发展本厂的电解锰生产和全县的磷肥生产,为振兴秀山农业作贡献,该厂又投资700万元,建立了硫酸分厂,1988年建成,1989年下半年投产,当年产硫酸11000多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地进口硫酸,每吨530元,硫酸厂自己生产的硫酸才324元/吨。现在硫酸分厂的生产能力是2万吨,供料足,成本低,既保证了本厂电解锰的用量,又保证了全县磷肥生产的用量,满足了全县农民对磷肥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6: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远见和科学求实精神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企业家、实干家的共同特点。在这一点上,张希令尤为突出。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他非常尊重知识,推崇科技,非常注重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此,厂里专门设立了科学实验机构。张希令厂长亲自挂帅,由厂里的骨干和聘请的专家组织、进行工艺改革和新产品试验研究。结果,不仅以化工为重点,先后培养了三十多个科技人才。有了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技术的进步就比较容易实现。由于改进了工艺、设备,特别是在电解锰工艺流程中改革复合添加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产品成本逐步降低,质量大大提高,电解金属锰纯度由99.7%提高到99.9%,纯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