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秀山苗岭山寨“万年台”探秘

[复制链接]

武营帐下

Rank: 5Rank: 5

141

主题

171

帖子

1830

积分

UID
1166
发表于 2017-6-29 2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戏楼神庙古老文化物象    人文情感记忆符号载体

秀山苗岭山寨“万年台”探秘

——政协委员王世金呼吁留住草根文化

秀山苗岭山寨的“万年台”,是古人在群体娱乐、传统节庆、传播儒学等方面自娱、遗兴、抒怀的古戏楼,亭台楼阁、古朴典雅,是秀山人演辰河戏、阳戏、灯儿戏、花灯戏的场子,数百年来经久不息,也是秀山苗岭山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县政协特聘文史委员、“秀山民歌”传承人王世金,通过几十年舞台艺术生涯、大量的民间歌舞史料,整理出具有秀山民族风韵的“万年台”史料结晶,呼吁留住草根文化,留住“万年台”,珍藏体现精神回归和价值现实的民间艺术瑰宝。
文化背景:秀山“万年台”始建于元代
秀山,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渝、鄂、湘、黔交界处,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土家、苗族聚居地区。至今仍留着大量包含人文情感“万年”记忆符号载体古戏楼的“万年台”。以古戏楼透出“万年台”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工艺特征、人文意趣等,展示秀山古文化地标建筑,成了现在人们观赏古建筑和演出的场所,独具秀山民族风韵。
在秀山历史上,本土统治阶级,一直受中原王朝册封。
如平凯镇尹家坝人尹电阳,在清朝官居翰林学士,他带着京城的“字灯”技艺,回归故乡平凯,教练“字灯”技艺,在渝、鄂、湘、黔边区各地演出,引起振动和好评。后来,他又带着这个班子耍到北京受到皇封。
又如秀山各地普及的辰河戏,由湖南传入已有百年历史。当时常德,洪江一带的名伶陈化隆(烂棉絮)、宋福龙、邓占葵、游福芝、夏福千、冉应龙、王之刚、杨华金、王老容、罗家喜、毛香云、张金秀、华平治、尹神仙、糜寿之(乐师)、熊世伯(鼓师)等,都到秀山的俄溶、雅江、中和、平凯、清溪、宋农、梅江、龙池、石堤、溶溪、平马等乡镇传艺和演出。
辰河戏被称为中国戏的“活化石”,是集表演原始、粗犷豪放、明快悠扬、幽然深情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辰河戏的演出是要有戏楼的,因此这些地方的富户巨商,在自己的大四合院修建古戏楼 “万年台”。在这里养戏班、搞常年演出供自己娱乐,在传统节庆的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也搞“普天同庆”演出。
其实,这些“万年台”是在元代传播儒学、兴建文庙就开始了。如:乾隆3年(1738年),在平凯镇石莲村处修建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乾隆4年(1739年),在县城鸭子塘处修建的武庙(关帝庙)和马王庙;乾隆28年(1763年),在县城西街建的城隍祠;乾隆29年(1764年),知县边镛在县城原招待所处修建的孔子庙和明伦堂;乾隆33年(1768年),在县城建立的先农坛;乾隆44年(1779年),在县城梅江河边修建祭龙求雨的龙神祠; 嘉靖6年(1801年)在平凯镇建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祠;嘉靖24年(1819年),在县民族中学里建的凤台书院(后改名凤鸣书院)及清溪场镇在土司统治秀山年代修建的土司城里都设有万年台等。正是这些因素,使秀山文化不断的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出现了本土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30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30 09: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不知道哦
喝合适的茶 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00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UID
3
发表于 2017-6-30 15: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秀山百姓网,关注百姓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43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活跃会员论坛元老优秀版主灌水之王荣誉管理最佳新人

UID
61
发表于 2017-7-1 0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