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初冬,山川颇为萧条;绵雨细雾,大地森然。但河湾不冷,雾霭从酉水湖上袅袅蒸腾,笼罩在吊脚楼上,若即若离,整个的“海市蜃楼”,横竖河湾不失妖娆与艳丽。 河湾在哪?很多秀山人未必知道,如果说酉阳后溪,大家可能就晓得个一二了;河湾就是酉阳后溪(现在叫酉水河镇)临湖的一个彭氏聚居的村寨,因为宁静而秀美、因为飘逸而休闲,秀山人是此地的游客主流。 我很固执,去大溪很多,从未涉水河湾;我感情脆弱,怕去了受不了刺激。这次,随市文联组织的民间文艺专家采风团前往,确实深受刺激,深深地嫉妒了。 后溪,酉水河上的一个码头,因桐油而受倚重,又因偏僻而受忽略;河湾,酉水小寨,彭氏一隅,800余年漫长岁月,多是“乃不知有汉”的日子,捕鱼围猎,日出而作,不足为外人道也,是白河电站的堵水,湖水上溯,外人一波又一波探视再探视,甚而有的小住些日子不走了,于是乎河湾成了休闲圣地。 河面,波光粼粼、细浪轻舟;近山,绿树成荫,层峦叠翠;人家,吊脚楼群飞檐翘角、错落有致……走进河湾,扑面而来的不就是我们心灵中久违的恬适与宁静吗? 河湾,一个可以让灵魂张弛与洗礼的地方。 走进村寨,处处是憨厚的微笑和朴实的热情,这是河湾人不变的守候。 无疑,酉阳把河湾作为住得下来呼朋唤友还来来了一次还想再来的休闲小景来打造,是成功的。每个单位帮扶一户人家、修缮一幢木楼,树林中露出的屋角俨然有序又鸡犬相闻,水的灵气、树的生机、房的装点相映成趣,河湾已经焕然一新。节假日高峰,日接待客人千人以上,对于当前只有200多床位,五六家餐馆来讲,是不够的,但他们并不想扩张,那就饥饿经营吧! 他们每每提到秀山人,他们说百分之六七十的来自秀山人,让我很受伤。 如果我们仅走走看看、吃吃鱼、喝喝茶、坐坐船,欣赏沪湖光山色,只算一种浅尝;参观他们彭氏祠堂展示的“农事|博物馆”、看土家摆手舞、听酉水山歌、品树叶吹奏,才算真的来到了河湾,让你对酉水的厚重、文化的丰富有了深层的理解。人们如此的流连,原来有文化的韵味,资源与民风民俗的文化元素相融合,这就是河湾的魅力。 彭氏祠堂已经被库区淹没,现在这座是复健,挂牌为“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科普宣教馆”,收藏并展示的锄头咑耙、磨子土灶自不必说了,那些五花八门的渔具,又让我这个秀山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唤起无数美好记忆,单是那票兜、捞杠类,看得我眼睛酸酸的,一股儿时的童趣犹如蜂蜜浸润心田;怪不得专家们一个个注脚一个个物件前,用心把玩,不忍离去。 从这些陈列物件的尘埃中解读800河湾年历史记忆,不得不让人想很多很多。 或许,这里离主流太远了,单调是他们的主体,但他们就地取材,创造了多元的娱乐趣味。他们以山为乐、以水为歌,一个木盆有节奏的敲击,就可以摆手舞跳起来、山歌唱起来、阿哥阿妹嗨起来,高亢得翻山越岭的歌喉引来酉水河千年的回响;树叶,是他们最方便、最丰富的做器乐的材料,摘在手上、贴在嘴上即可吹奏出最优美的音乐。这里,就出了一位大师,出了一位不久前才从巴黎演出回来的“木叶大师”白现贵。他的吹奏,将活动推向高潮,那树叶流出的歌声婉转悠扬犹如百灵,令人震撼。当地人亲切地叫他“白老二”,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大师。 行文到此,打住吧! 这是一个温暖的行程、一个让我羡慕的行程。 ——不尽然的地方,贴文后图片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