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8-23 14: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玉—德格—雀儿山—炉霍,第一站:德格印经院。
由于今天想一早赶到德格,趁着印经院人还不多,道路还不拥堵的时候参观完印经院,所以起得很早,草草的吃过豆哥昨天晚上已经准备好的方便面,在晨色中顺金沙江而下,向德格前进。
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木刻印版是德格印经院文物的主体部分,截止目前,院藏印版总量已达29万余块,可分为书版和画版两大类。书版根据传统分类可分为六种,即《甘珠尔》、《丹珠尔》、文集、丛书、综合、大藏经单行本。德格印经院所藏的大量书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摘自百度)
9点钟,我们来到印经院外,车辆已经很多了,越靠近印经院越不好停车,幸好我们把车停在了不远的街道旁。有很多虔诚的藏民已经在围绕着印经院转经了,豆哥和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院落并不大,围绕它转一圈要不了多大一会儿,豆哥和我很期待进去好好见识一把雕版印刷。
进门,一个简易的储物柜就收缴了我们的相机。随着昏暗的过道爬上二楼,就仿佛进入了图书馆,四周都是高大的架子,只不是架子上放的不是书,而是一块又一块的木刻印版,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每块板子都有一个手柄,手柄朝外,方便抽插。架子上有编号,豆哥和我对他们的管理很是佩服,那么多印版,要是稍稍乱放一点,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每一格书架的尽头都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户,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我想可能是为了防火才不引入电线电灯。豆哥和我小心的从架子上抽出一块印版,长长的板子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经文,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让人一眼就能从那刻画之中领略无比的虔诚。
二楼靠天井的一侧,采光最好,这个地方就是工作们印刷经文的地方。他们两个一组,分工协作。具体流程是:拿一块雕版放在有斜度的木凳上,在雕版上涂油墨,覆上一张纸,压稳纸后、用橡胶滚筒从上到下使劲一滚,然后把印好的经文放到一边,重新拿纸或换一块雕版,以此循环往复。一组用红色油墨,一组用黑色油墨,另一组人则整理印刷好的经文。
虽然里面不让照相,但是自己还是悄悄的用手机给豆哥拍了两张照片,哪里知道得到他一顿的数落:“老爸,人家不让拍照,你还拍?”我还在找借口:“你看,那些来参观的藏民不也在拍吗?”豆哥白了我一眼:“不能因为人家拍,你就拍吧,我们应该遵守这里的规定。”也是应该好好的向豆哥一样遵守规矩,我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