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单位扶贫对象村是石堤镇阳桥村,暑期,我也分到一户扶贫对象户,联系该村庙嘴组的杨级勋家。 经过培训,对当前扶贫工作有了点基本的认识,至少对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即为脱贫的硬指标印象是深刻的、政策是把握的。 杨级勋家是个什么情况我一无所知,也不想去打听,试图通过亲自去看、亲自去听、去介入并认识扶贫工作。 7月26日,单位办公室教育均衡发展宣传组几位同事一起前往石堤片区拍宣传资料,一方面查看各学校均衡发展工作的动作,一方面寻找突出的亮点,进行宣传报道,顺便也走访了我们的联系户。 我们没与单位派驻阳桥的第一书记蒲刚联系,直接走了进去。刚好到村委会处,就碰到蒲刚和石堤镇的一个驻村干部骑摩托车出来,他说办公室杨通文副主任的联系户雷万树家已经走过了。既然碰到了,我们又倒回来走,请他带我们去雷万树家;紧挨着雷万树家的,是教委李盛主任的联系户雷长政家。我看了看周边环境,就他们俩家是木房,定为贫困户应该是准确的。进了雷万树家,只有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小孩在家,杨副主任就和老太太交流,我们进里屋看看,屋里虽然打扫还算干净,但还很破旧,拍得几张照片,在贴文后发。 这天,太阳太大,天气太热,算是今年入伏以来最热的一天,我们站在树荫底下也是汗水八颗八颗地滴。特别是宣传组的龙炳、周云高两位年轻人,一个端着摄像机、一个端着照相机,勤快得很、到处乱串,搞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从雷家出来,前往我的联系户杨级勋家。半路,一个挖掘机坏在路中间了,车开不过去,只有走路。他家是一条小路上坡,所以我们甩开了火腿。 草,太阳火辣辣的,汗水揩都揩不赢,背上已经湿透;不过风景很美,大家来不及擦汗,就一阵的乱拍。 杨级勋家有石头磊成的低矮的围墙,很有特点;一个简陋的木门,一个远去的农家栅栏的记忆;院坝没砍成水泥面,用现在的流行行话叫“原生态”,打扫得很干净;几间木屋,装得很整齐,当头还有个大粮仓,屋边上的又包谷长得非常好。——简直一个清爽的农家小静。 从房屋没有翻修成砖瓦楼房来看,他们在寨子上算贫困户;从打理得整整齐齐的状况看,这户人家是一户积极上进的人家。凭直觉认为,只要稍加扶持和指点,脱贫是没问题的。 很遗憾,老杨家无人在家。我从板壁上贴的扶贫信息表上的信息,就电话联系上了石堤镇上的帮扶干部杨芬芬。据她介绍,老杨家两口子在石堤镇上打工,给一个砖厂打砖。 之后,我们辗转猫岩、楠木小学、保安小学、石堤中心校、石堤中学,最后在石堤镇上找到杨芬芬,她带我们到了砖厂,找到了老杨。 老杨正在吃晚饭,我坐拢去。通过了解得知,老杨两口子今年都60岁出了,他从小得“易子”(学名是懒,没查),眼睛搞坏了,视力很差,遇热出汗,风大的时候或坐车遇风的时候基就流泪,基本上看不见东西,从而也失去了较强度的劳动能力;老婆姚碧林是高血压,曾经几次晕倒;三个孩子要吃要喝、要上学,其中两个孩子上了大学,这些负担,对两个残病人来讲,那是天大的压力。 现在农村致贫比较典型的就是因病致贫、因孩子多负担重致贫、几个孩子同时上高中上大学高额费用负担致贫等,老杨是几种情况同时遇到了,算是贫病交加。但他们硬是人穷志不穷,咬起牙关挺过来了。最小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基本上可以自食其力,如果按3000元年收入的硬指标算,老杨家可以脱贫了。但由于他们年老体病已经不适宜在砖厂做高强度的劳动,假如他们一旦失去这份工作,可能会继续陷入贫困。 通过对他们的走访,让我颇为困惑,几种农村致贫的典型状况,与医疗、大学教育推向准产业化、准市场化的顶层设计是不是有某种联系呢,或许以为,从源头上遏制致贫更为重要。 这算不得文章,只是流水帐的记录,我还将继续关注我的联系户。 拍了组图片发来与网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