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2章写人散文之爱心,在熊熊燃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都是肉长的,难题一破解,群众都来了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时,村里一号召,男女老少都来了。在3千米的村道上,每天都有几百人。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热火朝天。莫看是支617038部队(“61”借代青少年,“70”借代老年人,“38”借代妇女),天天干得火热火爆。太阳村自打土地承包后,这场面、这气势就很少看见了。
  女镇长陈慧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来工地,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不要说有多么高兴;虽然镇里资金吃紧,仍然立即划拨了3000元资金下来。3000元并不多,但她点燃了太阳村民的希望:现在有了蒋书记,太阳村的形势一天会比一天好。
  村民的心与蒋廷勋的心贴在了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思想支配着不同的行动,不同的干部显示出不同的风格。蒋廷勋的风格是什么风格?是实干的风格,是脚踏实地的风格,是爱民为民的风格。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终于把村道改修好了。顺理成章,组道接着上马。不久,十七八个自然村寨都通了公路,东南西北,交错相通,纵橫连接,毫无阻碍。
  关心民生,村民动心;得了民心,就可以四两拨千斤。
  太阳村两大难题之一,通路问题已解决,接着是解决缺水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是农业的命脉。太阳村东西两面都有河,但多年来只能望河兴叹。由于长期缺水,村民们的生活非常艰辛。天旱时连吃的水也困难,挑水要走千多米路,壮汉一日仅挑三挑。大片良田只好改成旱地,一年下来稻谷收得少,玉米、红苕收得多,所以一天吃的不是“黄蜡饼”(包谷粑),就是“拦横啃”(红苕)。
  要通水,先得找水源。水源在哪里?群众说有山就有水。于是,他们向岩山宣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廷勋和大家一起找水源,找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在村子对面的燕子岩下找到了水源。原来这处水源早年已建成一口大井,后因一场特大暴雨造成大塌方而被掩埋多年。
  找到了水源,就可以安装自来水管,蒋廷勋发动大家讨论,大家一致同意集资投劳,修建引水工程。不久,56000元集资款很快就汇集到了村委会的办公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现场解决遇到的问题,蒋廷勋拿出以前当全席课校长的劲头,坚持每天和村民一起上工,而且出工在前,收工在后,许多日子都是忙到半夜才回家。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全村投劳力2500多个,一鼓作气架设水管6200多米,结果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甘甜的山泉水。
  通路、通水,加上修建办公楼,蒋廷勋当村官的第一年,新官上任这三把火,硬是把把烧得旺,把把烧得烫;顺民意,解民难,件件实事暖民心。与此同时,大家依赖新班子,与蒋廷勋心心相通,心心相印,因而改造太阳村的工作就如顺风帆船,向前向前再向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
  蒋廷勋践行科学发展观,闯新路,谋发展,一年一个大动作,年年都有新套套。
  通路通水,基本的生存条件改善以后,群众也有了新的眼光、新的想法。看到别处的人一年比一年富,太阳村的村民也想荷包里多有几个,当然是荷包越鼓越心红。
  致富路,千万条,哪条适合太阳村?带着这个问题,蒋廷勋走家串户倾听群众意见,到各组去开院坝会,了解群众的想法,收集群众的建议。综合各方意见之后,材委会决定先争取到县畜牧局的支持,大力发展“洋三元”生猪产业,并以村委会主任张晋朝为中心,确定了一百多户村民为村里的养殖大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万事开头难,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村民们手头没有启动资金,到信用社又贷不到款,原因是前届村委会欠有贷款,堵了路。
  眼看这么好的项目就要夭折,蒋廷勋急得坐立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光着急也不行,他邀张晋朝一起,天天去找信用社,今天没谈成,明天又去磨。软磨硬磨,信用社负责人软下来了,只好说:“要贷款可以,但得按规矩办,先把以前的贷款还了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确实没有钱还贷款啊!信用社负责人的话等于没说。蒋廷勋思来想去,最后提出用自己的工资卡作担保,又承诺由自己回收贷款。信用社经过反复研究之后,才答应了他的请求。
  村民们贷到了三笔款子,共6万多元。村民们养猪致富以后,蒋廷勋也恪守信用,回收贷款,还给了信用社。
  太阳村的优质商品猪示范小区很快发展起来了,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到了2007年,全村已有优质瘦肉型二杂母猪200多头,仅生猪产业一项,全村所创纯利就达600万元。100多养殖大户中,有5头以上良种母猪,扯入三、四万元及以上者,有60多户。养猪状元杨学军,年收入纯利10万元以上。太阳村养猪大户多,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几个湖南省花垣县的老板,把太阳村饲养的仔猪、肥猪包下,销路枝为畅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为了推动全村“洋三元”生猪产业的发展,蒋廷勋和老伴也盖了猪圈,喂养了良种猪。待村民们养猪致富以后,他又适可而止,不再养猪,一心一意谋全村发展去了。他家的猪圈,就成了太阳村发展史上的一个纪念物。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生猪发展起来了,村民富了,但猪多粪多,走到哪里都是臭烘烘的。
  怎样搞科学统筹,变废为宝呢?蒋廷勋去找他教过的学生李明高问计,李明高给他献策:搞沼气。好个县农业局长李明高,不忘师恩,心想农村,立即派去师傅并提供水泥给太阳村村民修沼气池。村民们不懂沼气为何物,要先看看村支书、村主任的动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蒋廷勋和村主任两家一起,带头开发沼气;两家开发一成功,便向全村推开,200多个沼气池冒出了地面。沼气池遍地开花,既美化了太阳村的环境,又为村民解决了燃料问题。使用沼气,又干净,又方便,村民个个笑开颜。后来,有的村民还用上了沼气热水器,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呢!现在每个农户每年至少可节省一千元燃料费,也算是一种创收吧。
  在此之前,全村村民都要到十几里之外的南阳村沟里砍柴,一天只能砍一挑,自己辛苦不说,把人家南阳村的山头也砍光了。现在一变百变,连锁反应,太阳村民免去了砍柴挑柴之苦,南阳村山山岭岭也添新绿,几年中迅速长成了密林,有野猪野兽入驻其中了。南阳村人碰上蒋廷勋,都说他为太阳村办了好事,无形中为南阳村也办了好事。好友相约去南阳村密林打野猪,双方脸上写满喜悦,大腿也拍得“啪啪”的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广东江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