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为你服务 - 

[原创摄影] 川河日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7 13: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先座座山上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山下绿草如茵,百花争妍;山的两侧则梯田层层,五谷丰茂。每到春天,草木荫发,枝叶繁茂,山花遍野,群鸟争鸣,牛羊满山岗,农人牧子,往来耕牧,晨星夕月,牧歌互答,十八堡显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夏秋之际,或烈日当空,暑气蒸腾,鹃啼蝉鸣,山雀唧唧,朝晖夕荫,气象万千;而或山风起而松涛吼,禾苗翻而绿浪卷,给人们送来了果熟稻香的喜悦;及至浓云密布,地暗天昏,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山洪横溢,流泉飞泻,禾苗草树,更加郁郁葱葱。已而云散雨雾,上下天光,分外明丽,斜日西照,银雾升腾,彩红似弓,映落在十八堡山间整齐的雾幕上,真是红装素裹,江山多娇啊!霎时彩虹隐没,雾漫山腰,一个个山顶高耸,如雾海轻骑,别是一番景象,待到冬残岁尽,雪飞六出,十八群山,洁白如银,那才叫“原驰蜡象”呢,多么宜人的四时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黑黝黝的山峦又如潜夜疾行的神兵,不一会,月出东山,高挂在十八堡群峰之巅,又好似一幅“山高月小”的剪影,幽静而壮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云:“有山没有水,如同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十八堡不仅山形壮丽,而且水利资源丰富,据古今水工们介绍,十八堡山脚地底下,是一条宽阔的地下暗河,故十八堡东面山麓的每座坡下,几乎都有一股泉水或“龙洞水”涌出,给山区人民提供了水利条件,洞水沿着山沟从山腰的岩崖上奔泻注入纳沙河,形成了条条瀑布,发出如雷巨响,溅起莲瓣似的水花,壮观已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士,樵夫渔翁,或弄墨舞笔,或俚语村言,都以十八堡的山形水势为题,讲故事,吟诗对,赋予十八堡以许多神思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中,秀山县第六区(龙池区)区长饶雪禧视察永兴(涌洞)小学时,仰望十八堡山峦飞瀑,甚为壮丽奇景所感,遂提笔于学校大门楹柱上成联曰:

永昼高歌相观瀑布奔流浪涌神龙归大海
兴怀论道默数奇峰岗峦翩联学士步瀛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永兴小学一代一代的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起了鞭策、勉励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堡的形成,本与其他所有山脉形成一样,都是若干万年前地壳变化中的“造山运动”形成的,但由于十八堡的特殊结构形式令人惊诧,奇特的神话说就万古流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盘古开天地后,洪水泛滥齐天高,玉帝派铁拐李下界退洪水,伏羲八卦定九州、制人伦,炎帝黄帝教稼穑、制衣裳,纳沙河两岸已有了人类定居。观音大士为普度众生,派遣殿前白鹤仙子、婆婆道姑二仙化成凡人,来到纳沙河两岸助民耕织,又亲率十八罗汉监押数十名神工搬运数十丈长、合抱见方的大块红条石来到纳沙河上修建桥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观音一行来到纳沙河源头,忽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尘土弥漫,巨响铿锵。观音忙取出玉净瓶挥洒甘露,顿时妖雾澄清,真相大白:原来是白鹤仙子与婆婆道姑因意气用事,正在纳沙河上空展开一场激战。观音令神工放下大块红条石暂歇,带着十八罗汉到尖山寺庙内,给二位神道调解纠纷。直到夜阑更尽,纠纷仍未平息;观音见她俩都冥顽不化,便令她俩在纳沙河两岸相向坐化,托体归山了。二人凡体化为山峰。白鹤仙子化成白岩坡,依傍着川河盖;婆婆道姑则化成婆婆山,立于野猪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7 13: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工们放下的4块大红石,其中两块断了;未断的两块,一块安然卧地,任人踏访,另一块完好无损,朝天矗立,这一块被人们称为“立柱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