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陈家坝,钟灵茶的母本之地
前言:几年前如果我们问“钟灵陈家坝在哪儿?”,恐怕钟灵街上很多人都答不上来。
当有人问起秀山的“民主茶”,茶客们大多可以编几个关于“民主茶”可化铜钱的龙门阵来摆,没得说,那是钟灵的特产。如果说现在的钟灵水库是钟灵镇的地标,而“民主茶”作为钟灵的地理标记产品早已流传甚广。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早在现今的“钟灵茶”名出渝秀之前,民主茶已名震秀山一隅及湘黔边区,口碑相传的关于民主茶的掌故是越传越神。
据陈家坝的老人说,对门坡上的几颗老茶树所产的茶叶确实可以融化铜钱。
传说有一天,有一位陈家坝老人一边口嚼茶叶,一边用铜制烟嘴的烟杆抽草烟,烟未抽完突然粗大的铜制烟嘴居然脆断了,烟杆掉到地上!这一惊奇非同小可,由此以后,民主茶可化铜钱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如果说前面这个传说听起有点玄虚夸张,那么这第二个关于民主茶的龙门阵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一个叫余海棠的中年人去支援秀沿公路(秀山——贵州沿河)修建,一天房东家一两岁小孩不小心将一枚顶针(百度词条云,顶针,又称顶真,是旧时民间常用缝纫用品,一般为铁制或铜制。
箍形,套于中指用来顶针尾以免伤手)吞入肚中,痛得小孩哭爹叫娘,满地打滚,由于山高路远,又无医院可送,小孩生命垂危,在万般无奈下,余海棠突然想起了民主茶可化铜钱的传说,于是将从家里带来的民主茶叶让小孩咀嚼吞入腹中,不久,小孩大便一次就止了痛,又蹦跳如初。这些传说,在陈家坝人的口中说得有板有眼。
在科学认识不足的时代,这个现象是很神奇的;通过化学试剂分析,茶碱与红铜化学反应后,致铜质脆化导致断裂,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但“茶叶化铜”的故事却与钟灵民主茶粘合在一起,让人记住了那个传说,也记住了“民主茶”。
如今,钟灵茶已成为秀山叫得响的农业招牌产业,钟灵茶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喜爱,其发源地就在陈家坝对面的山坡上。虽然那几棵传说中的祖宗老茶树已找不到踪迹,如今那漫山坡的茶叶毕竟还是她的后代,它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气候滋养了“钟灵茶”这个朝阳产业。
关于“陈家坝”这个名,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这样叫过,他们的后代也不曾敢这样叫。解放前这里一直叫平席,经过考证,应该是叫“平溪”,即“平溪沟”。解放后曾经叫过“农茶社”,都和茶密切相关。土改后才叫“民主”,直到2003年才改叫“陈家坝”。
这个地方在现属钟灵镇凯堡村陈家坝组,位于秀山县城重要饮水水源钟灵水库最深处。2003年之前并不叫“陈家坝”,何故?陈姓,作为这里村民的主要姓氏之一,而在当时之所以不叫“陈家坝”是有原因的。陈家坝村民以陈、余两大姓为主,先祖从江西迁至四川,两姓祖公陈世学、余朝魁本是表亲,又从酉阳迁居于此。陈世学有钱,余朝魁行武,都胆识过人,来此买地置产上至红砂溪,下其北堰塘,因为他们共同在此创业落根,谁也不敢以自家姓氏命名。两姓村民长期耕作于斯,和平相处,用一个和平、平安的“平”字可以说明一切,所以一直叫“平溪沟”。
笔者以为,此地去“民主”而改“陈家坝”不但有违陈、余两家先祖礼让、平和之初衷,同时也割断了赋予“钟灵茶”美丽传说的历史“根基”和神韵,实不可取。
因为闭塞,这里的一切显得原始单纯;因为未化,此处的周遭便是自然;因为人稀,这里风貌免被过渡商业化。当然,作为发展乡村休闲游来说,不失为极佳的选择。58栋木屋保存完好,可以窥见秀山农家完整的原始风貌;其次,地处钟灵水库进水源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第三,一根树龄千年冠盖遮天的四人合抱尚可围拢的粗大榉木值得观赏;第四,浓密的植被覆盖及热天凉爽的气候等无不展现天然氧吧的风情。
陪我们一同前往的镇长给我们描绘的是,将来这里会变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休闲天堂。我们期待着。
选编自《秀山百姓网》网络系列作品
作者:SHE 、金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