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批供电青年志愿者走上扬州街头通过宣传环保常识、鞭炮燃放的安全隐患知识等形式,向市民倡议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共御雾霾迎新年。青年志愿者还向路过的小朋友推介电子鞭炮取代传统的烟花爆竹,让新春佳节既不失传统又安全环保。(《中国江苏网》2月16日) 宋代诗人王安石曾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是老百姓一种表达喜庆、欢快心情的形式。然而每临春节日,春节期间城市是否燃放烟花爆竹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成为不少人内心难以取舍的纠结,更成为习俗传承与观念更新的一次“思想碰撞”。 过年放爆竹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它从农耕文明走来,显然增加年味,也增添喜庆色彩。然而当时代步入信息文明时,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同时由于一段时期经济十分依赖“GDP”导致污染排放、大城市的环境压力、汽车尾气等,爆竹燃放成为环境污染又一个“来源”。究竟要不要禁放烟花爆竹?是要传统?还是要健康?这一话题讨论了不下二十年,但是达不成共识。爆竹燃放所引起的纠结,其实是文化习俗流传至今与现代环境压力矛盾的体现和爆发。 其实,对于燃放爆竹这一民俗而言,通过“一刀斩”的办法禁止,确实不科学。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燃放爆竹的弊端非常明显,但是要想禁止也不容易,需要用另一种民俗来替代。要走出烟花爆竹燃放的纠结,需要用移风易俗加以化解。笔者虽然主张禁放烟花爆竹,但却也认为不能无视许多民俗专家们的意见。因为一个民族需要一定形式的狂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地寻找爆竹的民俗替代物。对此,有专家建议,对烟花爆竹进行改良,提高环保程度,或者能找到代替烟花爆竹的节庆形式,是比禁放更好的办法。 “爆竹一声除旧”是中国人年年守望、年年传承的习俗。至于燃放爆竹的对与错,时间、历史本身就已经赋予了这一习俗以存在的足够正当性。一种惯例,一种习俗,如果它已经存在了数百年,被人们普遍地遵守,且没有造成显著的伤害,那么,它的存在权利就是无可置疑的。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怎么燃放烟花爆竹,似乎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其实,只要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是可以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禁不禁,只是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关注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才是实质。 如何化解爆竹传禁放与习俗传承带来的纠结?笔者以为,这需要有包容的胸襟和采取柔性措施:法规先性,但也要给民众传承习俗的空间,找出一种优良办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之,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不应该形成对立,相信人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解决继承和发展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