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就意味着秋天即将来临,不仅要谨防时刻都可能会“伤人”的“秋老虎”,还要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做准备,因此,秋天养生亦是重中之重。而在生活中,有一些因为夏季天气炎热而养成的**惯,在立秋之后也应该马上停下来,否则不但可能会引发一时的疾病,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长时间的伤害。
出汗后接着洗澡
出汗时,人体通常会处于代谢较为旺盛、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皮肤也会通过大量排汗来带走热量。若立即洗澡,水温较凉,会使皮肤受到刺激,并透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使身体散热困难、体温升高;而若水温较高,则会增加皮肤中的血流量,不利于心、脑等器官的供血,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特别是水温较高时,还会导致出汗增加,诱发体内失水,容易造成人体虚脱。
渴了才喝水
水对于人体意义重大,它不但是人体体液、细胞和各大组织、器官的重要构成成分,还充当着人体一切生物、化学反应、及物质运输的液体媒介;而且,水对于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也意义重大,还在关节、眼球等需要润滑的部位担任着“润滑剂”的“职务”等。因此喝水太少,体内的储备水分就会减少,水在人体内发挥作用也会大大折扣,甚至会导致身体处于水缺乏的状态。这时,人体就会发出警告信号,这个信号往往就是“口渴”。所以,若将“口渴了才喝水”养成习惯,则可能会导致人体机能紊乱,并引发各种疾病。
光脚踩地
人们在夏天大多都有光脚的习惯,例如光脚穿凉鞋、光脚走在地板上等,但在立秋之后,光脚的习惯应该马上改正。据我国传统的医学认为:“脚为人之根,人体的 12 经脉中有 6 条始于足部,这些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和贯穿人体上下的通路。”由此可得知,人的脚与大半身体中的器官都彼此相连。而在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光脚走路极易让足部受凉,从而容易让寒邪入侵,甚至会致使身体旧病复发。
睡觉不盖肚子
人的肚子上有一非常重要的穴位,即神阙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肚脐。在秋季,人们易发生胃肠道疾病,且大多与肚脐受凉关系密切,因为肚脐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当肚脐着凉时,中年人易患肠炎、中老年易消化不良、儿童则容易引发秋季腹泻等。再者,肚脐的保暖可驱寒助阳,立秋之后天气渐凉,睡觉时改好肚子,保护好肚脐,也有助于冬季人体内的阳气充足。
吃冷饮
夏季的炎热天气中,人们往往酷爱冷饮,但也最易消耗人的肠胃免疫力,因此秋季往往也是胃肠疾病多发、复发的季节。立秋之后,如果还继续享用冷饮,不但会导致胃肠道受寒,还会使之抵抗能力继续变弱,这样病菌就会乘机进入,从而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在饮食上应多忌冷食,且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