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印象中,白竹山是山,很远,是个遥远的传说;现在,一条水泥路从三角岩上山,10分钟可以抵达,与县城就在咫尺之间,这条路还可以前往官庄的红岩,一路的红叶、一路的风景;到了白竹山,可以感受山的厚重、风的摇曳、人的质朴、寨的宁静,即刻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到片刻的休憩。上次,80哥带着网站的一帮帅哥美女享受了一盘原生态的土鸡家常,这不?我们又去了一回! 曾经到过竹山村的鸡冠岩,已经被它原生态的风情所迷住,正宗的白竹山是这次才到。这个寨子姓晏,从平凯缟楼(现普遍称晏家院子)搬过去,至今差不多11代人200来年了。他们的祖公是个有追求的人,追求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先后从缟楼搬到平凯刘四井,又搬到白沙,最后才在白竹山落脚。 我问他们,你们祖先咋个会从平坝搬来山区呢?几个老年人一致回答“柴方水源”,答案很简单,也很深刻。有喝的、有烧的,有灌溉的自然条件,就可以生存下去,这就是人类栖息繁衍的不二法则,所以深刻。这个简单的道理足以证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几千年来的繁衍,需要的确实不多,确实很简单;现代人之所以痛苦,因为需要的确实太多了。在白竹山,只要你多和这些老者交流,你的整个身心就会感受到那份满足和温暖的空灵,你的世界就多一份平和与安宁。 他们的后代都在外面修了楼房,但也不远、只有这些老者不愿离开,他们守住家园,守住信念,也守住了城里人的向往。桃花源之所以成为千古的圣地,就是人们可望而不愿及的心态。 他们这里的老人特别多,现在80多岁的老人还有十几位,去前年去世的几位老人都是90多岁了,有位老人活到99岁高寿。 那口水井很大,以前过挑,现在迁水管进了家家户户;后山还有口井,就是天干半年,那股水也不受影响。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祖公的寻找和追求,太有远见了。 周末,邀三三两两的朋友,去吃土鸡,品农家菜,感受那份清静,确实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