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涛梅水月,渡我过江湾。
阁上凌烟去,桥头捧酒还。
绮怀红树下,托梦彩云间。
素袖藏麟笔,琴心付玉山。
春秋冬夏韵,忠信德仁观。
花落无情物,龙飞犹可攀。
菊台风习习,竹径影斑斑。
亘古馨香在,蚓耕何等闲。
附:首联,以景铺垫,梅江月,陪我走过江湾,也许是坐船。含拟人手法。
二联,还是写景物和人物有关,在滨江两岸美丽的楼阁上,我乘风踏烟飞去,一会儿又捧一坛美酒来到桥头。问,这坛酒来自哪里?这就是余意未尽手法。也许是乡巷子老毛狗家的陈酿,或者更有可能哥去了趟广寒宫。此联转承衔接属“流水对”。
三联,依然描写景物之转换,绮丽之情怀在飞红曼舞的花树下,突然又托梦飘逸到七彩云霞之中。有“登斯楼也”之神韵。
四联,在我素白的衣袖中,千年来已经怀揣了一支五彩斑斓的江郎之笔,于是我把一颗玲珑剔透如琴一般的心,都付与了文学之路、文学之峰。此句乃隐喻手法。
五联,情与景交融中,秀邑文化送走了多少春秋冬夏?传播了人间无穷的忠信德仁,这是我们秀邑文化人的信仰。此句乃“正对”兼“自对”手法,用时间和品行来践行我们的操守。
六联,虽然芳华易逝,如落花飘零,可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我们坚不可摧的信仰。“秀邑文化”一直都向往文学与人伦道德之至高峰,我们众志成城,誓必攀越。“花落,龙飞”句化典、自然转合为流水对。
七联,菊台风习习,竹径影斑斑。依旧写景,但是不难读出景中默默含情啊!那习习凉风、那斑斑竹影,足以见证了我们一群人文学舟旅之艰辛,可是我们不言一个苦字,这也是物语手法、更是比兴手法。
结句,写情之所钟,彰显文学魅力。用远古文明之馨香,用蚯蚓那样无怨无悔之辛勤耕耘的情操来结句。这样隐含不露,却呼之欲出的修辞,应该比浅白突兀的文字好一点点吧!
此排律, 托物寓怀,情中有景,用拟人、典化、比兴、隐喻、流水对等修辞为一体,有条不紊的阐述秀邑文化人文学舟旅之铿锵疏阔襟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