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凯干这个地名,一听都很雅致,充满文化气息;一听当地人对此的解释又土得掉渣。何谓“凯干”?就是一条“干干”而已。“干干”怎么解释?怕是问烦度娘、翻烂新华字典也找不出来,也可能只有秀山人才听得懂。干干,就是埂埂、抑或隔隔、或一个阻碍畅通的条形障碍物而已,如园干,刺干干、竹干干等,就是大家都听得懂的“篱笆”;至于编个篾仄仄在水田头干起、干鱼等这样的说法已经被当今的“文化”所淡化,现在已经很少人讲了,受了国民教育的80后,90后更是闻所未闻吧。 搞了这半天,对“干”有点懵懵懂懂的意思了吧! 所谓凯干,就是寨子前靠水沟的地方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干干,凯干由此而得名。这名儿的来历,除了土得掉渣,似乎一点“文化”元素没有,就这么简单! 而恰恰在这貌似简单中,我们读出了文化。中国的姓氏就不说了,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以房屋、江河、地貌特征、气候等为地方命名者,是我国的传统,是一种约定俗成,久而久之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地名就可以探究出这个地方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地名,它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去过日本的都说,在那里可以找到唐朝,他们以江河湖海、地形地貌命名姓氏地名比比皆是,让人无不惊羡于他们对汉文化的传承。 不扯远了。 凯干位于梅江镇下端、梅江河上游,毗邻坪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河边小寨,由凯干和蛇一董两部分组成。如果站在高山看蛇一董,就像两条蛇蜿蜒蛇行,于是有了蛇一董的名号。所谓“三江四码头”,在凯干,除了主河道梅江河外,还有一条支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河心小岛,当地人称河坝心,于是有了“三江”的说法;至于“四码头”,是因为这里聚会了肖、胡、熬、郑、余、苏等多家姓氏杂居的族群,出行主要靠水路,所以肖家、胡家、熬家、郑家各修了一座码头方便大家出行,“四码头”由此而来。 所谓“三江四码头”听来气势磅礴,颇为黑人,其实小河小溪洗衣摸鱼的码头而已,至少赋予了理想与美好。 凯干虽然处于坪南上端,梅江河上较大型航运船到坪南为止,不再上来,这里就以伐木为业、以造船为主,所以才汇聚了多家姓氏杂居的村落。 从空中航拍凯干,河水逶迤、沟渠交错、田园壮美、屋舍俨然,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梅江已经把它作为民俗古村落进行保护。 这里最突出的亮点,是这座状元桥,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修于何年月,当地人已经记不清了,秀山传统的桥梁是以风雨桥,即“版版桥”为主,石拱桥并不多见。由此推断,应该是建县后所修,历史不会太长。相传,大溪苏家注重读书,并考上了状元,为了感恩,捐资修了这座桥,当地人称为“状元桥”。如今,凯干出了一款以该桥命名的“状元桥”酒,以粮食和瓜果做原料,继承了当地的煮酒传统,特别是以南瓜为原料,通过发酵酿造的南瓜酒,还真的不错。 这里最值得骄傲的是,兴隆湾余家的高脚夫人,朝廷念其德高望重,赐予一块“高脚匾”,以示褒奖,可惜,这块匾已失传。相传,就是县太爷路过,都得下马行礼,以示敬仰。 这里民风彪悍,多次用鲜血很生命抗击过强族的欺压和土匪的抢劫。 邑梅司杨氏统治梅江近500年,财大气粗,在这块地盘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改土归流后,土司被废,杨氏家族有所削弱,其他杂姓得以定居。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家底蕴还在,人丁兴旺,经常进犯凯干,抢夺资源,比如捕鱼。经过凯干人抱团抗击,以诨名“烂夫人”的梅江杨氏霸主,最后不得不遵守“捕鱼不过加裆塘”的规矩。 至于强人肖基石抗击贵州土匪的龙门阵,可谓流传甚广。由于凯干物阜民丰,常常被贵州土匪抢劫。于是,肖基石带领上下几寨男女老少习武练功,抵御匪患。土匪来了,见猪就宰、见粮就抢、连包谷棒子都不放过。一次,土匪来袭,这家来了两男一女三个土匪,只一老妇在家,俩男匪就上楼抢包谷,当土匪刚上梯子,老妇提起砍刀,一刀一个,俩土匪滚落下来,毙命伏尸,吓得女匪跪地求饶。老妇厉声呵斥女匪:今天不杀女匪、留你一命,滚回去报信! 经此一役,凯干平安了好久。 凯干毕竟是土匪觊觎的地方,一直被惦记着。这次,他们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但肖基石们也没闲着,一方面利用坪南华家董的废铁沙制成了大炮,对准土匪来路的山口,当土匪大部人马出现在射程的时候,一炮打出,土匪们“呛滚柴桶子一样从山坡滚下来”,没被击中的,吓得屁滚尿流,逃回去了;一面他们早已派出精壮抄后路来到土匪老巢,浇桐油烧了他们的窝。 从此,凯干赢得了平安。正应验了这句话:和平是打出来的。 随着水路的衰落,凯干的船业也衰落了,大家从此也享受着自给自足的田园乐趣。
——梅江凯干村掠影》 http://www.cqxsbx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169&fromuid=7 (出处: 秀山百姓网) ——原来的我也有凯干的拍摄,请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