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没去过梨园,这次去有很多惊奇的发现,在以后的贴文中逐步发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溶溪,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山蛮之地,穷山恶水、非常的遥远;儿时,我舅妈来自溶溪,经常从她及她亲戚的嘴里听到两个名字“高东庙和感治坝”,我对溶溪的认知,大约如此。至于梨园,那是闻所未闻;在摄友们零星的图片中有梨花的印记,感觉好像溶溪有个梨园。 周末,大家都前往清溪看油菜花,我们就去另外的地方,去看看溶溪的梨花怎么样了。临时,我和超越就突往溶溪方向。在溶溪镇政府办公室冉主任指引下,一直走“之”字型上坡,直往大山深处,抵达梨园与该村支部书记杨波汇合,在感治坝又与他们村庹主任、张文书汇合。之后,又走访了他们的特色村寨——贵岩坨和青子台。在这几个地方,让我们看到了在这大山深处,竟有如此美丽的明珠村寨。今天,我就简单地介绍哈梨园与感治坝。 冉主任给我们推荐的目的地是贵岩坨,我们在感治坝就没停留;我们上到后山,再回望感治坝的时候,惊羡于它的美貌——竟然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 当我们从里面回来,准备再详细看看感治坝的时候,天色已晚,来不及了,只有等下次。 梨园和感治坝历来分属酉阳、秀山两地,解放前梨园属秀山、感治坝属酉阳;解放后,玉屏乡从酉阳划归秀山,感治坝才归秀山管的,他们一直自大他们属于“州地”。梨园属溶溪、感治坝属玉屏,在行政区域上,从来都是分治而互不隶属。梨园以前也不叫梨园,叫龙潭园。在2001年撤区并乡后,玉屏乡部分划归溶溪,龙潭园与感治坝合并,才取名梨园村的,所辖16平方公里,1800多人口。 感治坝的美,在于一山、一路、一园。 它四周环山、中间田园、高处建寨,给人一片宁静祥和的感觉,如果硬要找恰当的词汇来比喻,山水和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非桃花源莫属。当年陶老先生进入武陵山区,他看到的其实处处皆为桃花源,并不独数谁处。它前山的一座叫猫岩的山,长势清秀伟岸,有鼻子有眼,成为天然屏障、也是感治坝美景的点睛之笔。只可惜大树少了,清秀不足。 它的路也是一大景观。一条来路,在险峻的峡谷中蜿蜒飞泻,体验可以动人心脾、观赏可以曲径通幽;两条去路,一条通往贵岩坨、一条通往青子台,从远山走“之”字,如长龙逶迤。 这里夏天凉爽,气候宜人,是休闲纳凉的好地方。村支两委在书记杨波的带领下,一是眼光向下整合民心民意、投入民生工程、凝聚共识;二是眼光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让外界走得进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梨园、喜欢梨园。 在有图有真相的时代,再多的文字描绘在图像面前都显得苍白,请随镜头跟起我们去走走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