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浅谈诗联作品鉴赏
文/杨正祥
(杨正祥,男,秀山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楹联学会理事,秀山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在武陵山腹地——秀山,有一群人在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那片沃土,不计功名利禄,不求荣华富贵,笔耕不辍,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讴歌时代的变迁,抒写内心的幸福和欢乐,倾诉着自己的苦闷和忧伤。年长的已至耄耋,年青的不过二十出头,不惑上下的占多数。老中青三结合的一群人自发的组织成100多人的诗联学会,他们在近几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力较强,为百姓创造了营养颇丰的精神食粮,为把我县创建成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奠定了基础,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笔者从秀山诗联学会近几年创作诗词中,选出几首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他们创作的内容和技巧进行简要的赏析;再以几副对联为例,品味对联在寥寥数语中情文并茂、形神兼备、妙趣横生的特点。香茗共品,享受一缕淡淡的馨香;美酒同醉,品尝各种浓浓的情趣。同时也希望诗联同仁们,指出不足,携手同行。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系渝东南门户,为渝、鄂、湘、黔边区结合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聚居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丰厚。诗人们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锤炼酝酿,浓缩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句,脍炙人口。
一、提炼意象,创设意境,升华主题。从题材的类型来看,笔者简单地分为四类来赏析。
(一)讴歌生活,反映变迁。作者挖掘捕捉生活中的典型意象,营造优美的意境,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如: 杨秀菊的《七律·秀城素描》
武陵深处嵌明珠,毓秀钟灵举世殊。
凤岭葱茏丰坎坝,梅江静默润田都。
经梳锦绣湖湘景,纬带罗纱贵蜀图。
自古土苗蛮野地,今朝富庶比京吴。
首联用一个比喻来描写秀山城:在武陵山的深处,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秀山,它钟灵毓秀,举世无双。颔联紧紧抓住秀山城标志性的风景凤凰山和梅江河来描写,凤凰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山下土地肥沃,作物长势喜人,秋天定有丰硕的收获。颈联写秀山素有“小成都”之称,县城四周良田美池,阡陌纵横,堪比湖湘、蜀地的风物和富庶。尾联运用对比手法,把秀山从蛮荒之地变成富庶的家园的历史变迁深刻的表现出来。
(二)寄情山水,恬静闲适。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抒写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关注大自然,不惜浓墨重彩的描绘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们所关注的山水、田园,都是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的。
如:彭洪明的二首诗。
五绝·山居
抱瓮汲清泉,山松生紫烟。
闲来南圃醉,莫问是何年。
诗人深居山野,汲取清泉,醉卧南圃,不问世事,何等的悠闲自得,恬淡清净。这是对“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的生活的一种解脱,也许是诗人思想的真实写照。
五律·村行
人间花木尽,苗岭始芳菲。野雀堂前戏,山鸡屋顶飞。
茅檐疏短笛,空谷落余晖。犬吠三更处,农人戴月归。
诗人用“花木”、“芳菲”、“野雀”、“山鸡”、“,茅檐”“犬吠”、“戴月”等一系列的意象描写“村行”所见,以村落的幽静,反衬农人的忙碌。“农人戴月归”一句从侧面刻画了暮春时节农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劳作的情景。这和王维的“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如卓丽华的 《西江月·梦回三十年(七)·春游》(新声)
三月春光灿烂,弱风细柳江边。 七十坝上绕香岚,麦绿花黄一片。 扑蝶分寻田坎,与蜂长嗅花间。 夕阳西下远炊烟,犹自狂吹漫侃。
阳春三月,绿柳扶风、春光灿烂、麦绿花黄、蜂飞蝶舞、炊烟袅袅,游人看到这般景象,喜不自胜,忘我狂吹,漫天乱侃。诗人也触景生情,填下这首词。兴致所致,信手拈来,基调明朗,情趣健康,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罗丹说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所以使人感动,不单因为它使人得到了适意的感觉,实则因为它所惊起的思想”。(转引自葛路《创造性的再现自然美》)诗人“看到或联想到人的美,与人生活相通的东西”(王朝文《以一当十》)凭着对自然的敏锐感悟,她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注重动静的结合,细腻的描写,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三)反映时事,抒写心声。白居易说:“文章为合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关注时事,关心百姓疾苦,心忧天下苍生,诗歌才更显价值和意义。
如:青年诗人伍见君填的词,富有感人的力量,在网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满江红·情系青海
玉树悲风,情如织、关河泣血。青海月,冰撕千里,夜临霜雪。地动山摇惊玉宇,悲鸿遍野成凄切。弹指间没了好家园,江山裂。 重拭泪,朝天阙。风雨路,连云决!再奏昆仑曲,等闲激烈。举国同心连四海,情怀十万黎元缺。建家园壮志更凌云,从头掘。 词的上阕生动的描写了青海玉树地震的惨烈,“关河泣血”、“冰撕千里”、“地动山摇”、“悲鸿遍野”、“江山裂”等词句让读者读后内心揪心的疼痛,为玉树人民遭受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而忧虑、牵挂。下阕描写全国人拭去眼泪,合衷共济,克服艰难险阻,重建家园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是一支战胜自然灾害的进军号角,它的艺术性较高,首先是善于捕捉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细节进行集中的概括,以表现主题。如“悲风”、“泣血”、“撕”、“惊”等词再现了大地震后的惨烈场景。其次情景交融,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关河泣血”、“冰撕千里”、“夜临霜雪”的描写,撕碎的是全国人民的心,流出的是词人痛心疾首的血。“举国同心连四海,情怀十万黎元缺”一句,将玉树人民的悲苦和全国人民奋力抗灾的激情联结,突出表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夺取抗灾胜利的伟大雄心。再次,语言生动流畅,表现力强,确切的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四)激情燃烧,妙手偶得。诗人是富有激情的,时而回首往事,—梳理尘封的情感;时而即兴赋诗,借景抒情。
如:卓丽华的《西江月·梦回三十年》系列作品,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西江月·梦回三十年(一)
载峥嵘岁月,光阴似水如烟。 平江河畔任流连,浪底飞歌遥远。 回首一溪风月,开怀笑侃诗篇。 人生风彩正当前,品醉此生何怨?
西江月·梦回三十年(二)(新声)
长忆那时风月,抓回梦里诗篇。 青山渺渺证当年,个个窗前勤勉。 同睹寒天冷月,共谈江岸云烟。 皂角树下喜睛天,惬意夕阳无限。
西江月·梦回三十年(三)
——河岸皂角树(1)
早听书声朗朗,晚陪月冷霜天。 江风渔火静如眠,总是意随人愿。 近睹千年流水,遥思沧海桑田。 夕阳西下意缠绵,聚拢欢声一片。
西江月·梦回三十年(四)
——河岸皂角树(2)
倚岸枝繁叶茂,凭江蔽日遮天。 盘根错节是情缘,任你遣忧如愿。 唤起青春无悔,远航智慧风帆。 平江流水逝千年,唯有痴心不变。
诗人年近半百,往事历历在目。回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倍增留恋之情。同伴嬉戏,同学恩怨;寒窗苦读,畅谈理想,畅想未来;流连古木,留恋团聚等生活细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情感共鸣。
二、语言精炼,手法娴熟,平添妙趣。鉴赏诗歌要把握其语言艺术,领会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凝炼、隽永的风格特色。诗人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读者要慢慢的咀嚼,方能获得悠长而美妙的回味。
陈关祥的《七绝·清江咏物》系列,皆为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的佳作。 诗人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偶遇激活灵感的外物,将情志寄托在对此物的咏叹描摹之中,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
(一)
翠叶青枝品貌妍,霜欺雪压意拳拳。
顶天立地凌云志,劲节丹心载史篇。
(二)
芳魂一缕早春开,半入晴窗半月台。
玉魄无痕香落尽,冰心化蝶伴尘埃。
第一首诗人咏竹,竹貌美节高,任凭霜雪欺凌、蹂躏,仍壮志凌云,顶天立地,竹的高风亮节受世人千古传颂。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第二首诗人咏春花。早开迎春,当香消玉殒时,仍冰心化蝶,伴尘为泥。奉献一生,无怨无悔,“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情怀。诗人是一名普通教师,春花就是他执著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无私情怀的抒发。
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语言精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如冉茂禹的 《西江月·溪西庭》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转时光。
千年石拱系垂杨,摇影溪西河上。
好景晴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
池边少女浣纱忙,惹得飞鱼溅浪。
词人熟练地运用对仗表达时光流转、世事沧桑的人生况味。紧接着拟人手法运用巧妙,一“系”字形象地刻画出垂柳的柔美、多情,在石桥边、清溪旁纵情展示妙曼的身姿。夜静花香,浣纱溅浪,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情趣盎然。
再如:姚永龙的 《骊歌一叠·巨丰阁(稻花秋)》
几曲黄杨响九州,山居摆手舞姿柔。
空庭醒梦秋千影,古堰流泉月一沟。
迷小径,醉高楼,稻花香处意悠悠。
鸡声唱晓云霞起,带露拈芽满竹兜。
姚词语言精炼,文势顺畅。“空庭醒梦秋千影,古堰流泉月一沟”一句貌似信手拈来,其实从“醒梦秋千影”、“流泉月一沟”来看,真乃神来之笔。或许妙手偶得,或许有“拈断数根须”之苦心经营。“带露拈芽满竹兜”句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采茶姑娘边歌边采、满载而归的喜悦场面跃然纸上。
三、利用鉴赏诗词的方法鉴赏楹联。
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欣赏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领悟楹联内容的情趣美、音韵的和谐美、节奏的协调美、文字的凝炼美、文气的流畅美、修辞的文采、风格的多姿美。
如:吴洪美的吟咏大溪风光的二联:
其一: 近仙居,喜福漫农家,窗含胜景;
开画轴,观莺啼鹤渡,月顾篷船。
作者放眼大溪,闲云野鹤,泛舟月下,游子行吟,农家喜悦,一幅幅洋溢着浓郁的乡村风情的画面呈现于读者眼前,美不胜收。
其二:
一湾水富一湾人,年乡旅旺,百棹荡湖中,八方笑语八方爱;
八面山迎八面客,洞暑寒消,千峰归脚下,一路风景一路诗。
作者独具慧眼,准确描绘,把闲游者道不够的胜景,说不尽的感受,以寥寥数字勾画出来。泛舟湖上,百千碧峰倒映湖中,船行水上,人醉画中。如此美景吸引了八方宾朋消夏避暑,览胜悦情,给乡村注入来活力,带来了发展,农家悦,游人亦悦。作者深刻、形象的再现了此地的风土人情,让人如临其景,赏心悦目。
两联内容隽永,文字精炼,数词妙叠,音韵和谐,文气顺畅,一气呵成,不失为值得一读的佳联。
再如刘济平的咏“洪安渡口”一联:
水带湘渝,千载人文千载韵;
情牵梓里,满河风月满河星。
作者抓住洪安和边城一衣带水的地理特点描述,洪安和边城虽然以清水江为界,划归重庆和湖南,但两岸百姓因拉拉渡而联系得更为紧密,隔河相望,亲如兄弟姊妹。两座小镇历经千年,沧桑巨变,如今却风景依旧,一曲恬淡淳朴田园牧歌《边城》仍萦绕脑际,真是满目的诗情画意。夸张、借代、比喻、叠词等手法的运用,让人回味无穷,思绪联翩。
以上简析的诗联,是选择秀山诗联学会领军人物的一些作品,企盼能与诗联爱好者分享,让同仁们了解秀山,了解秀山这一群坚守诗坛、笔耕不辍的耕耘者,进一步了解秀山诗联学会的更多作品。如果笔者的一些见解能对初涉楹联者有点帮助的话,本人将十分荣幸。
笔者赏析水平有限,所选诗词未必就是诗人们的代表作,分析浅显粗疏,未必吃透所选择诗联,实为管窥之见,望大方之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