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乙未年中元乌江画廊无痕诗词楹联拾趣一组
乌江山峡(乙未中元次日)
云长棹短,看蓬壶酻酒堆花,一任卷舒,回風割破江心月
竹茂林幽,听驿路鸣蝉挂露,初秋来去,落葉惊醒梦里人
乌江畅怀(对对子)
沿河信步,看九曲乌江立画廊,一任卷舒,赏不尽山峡抱幽撷秀(葉子彤)
乘物游心,枕千秋玉梦抛诗笔,几番捭阖,真难为端砚静水流深(伍見君)
七绝·蛮王把盏醉钗裙
莲步月斜金井摇,
我随風影过山桥。
蓬壶斗满蛮王梦,
扶醉翠云拿细腰。
排律:孤馆沉吟
秋虫杂树鸣,隔野雾川横。
勿望抛头月,何来吊脚筝?
江风吹破浪,篆竹镂孤名。
涛尽时人赋,宴歸荒草情。
板桥拖犬梦,茅店捕鸡声。
凝望西楼影,漫随南郭行。
吾侪空相耶,窗外落花轻。
山花子:牛哥哥好牛
一颗花溪虎剌红,满丛煙草四门風。绿水斜阳魚钓柳,醉黔中。
树抹秋岚星满斗,衣沾玉露月如弓。笑指苍穹抛白眼,老诗兄。
黔中行吟遇叶子彤先生拈句(律诗)
叶蝉草鹤下天都,
子语琴桥小角楼。
彤日山樵雲作画,
清風江树月为钩。
雅思盈寸鸡窗碧,
之旅怀宽篆笔悠。
儒道无为千里面,
也行黔郡泛一彤
黔中逸韵(楹联)
青山叠翠,万盏莲灯影画廊,石溪云锦韵千重,薅草藏锣鼓,且看雀舌唤来天外客,过梨亭,明月当楼,又长怀永夜
碧水浮朱,无弦素指开煙景,傩戏鸡窗情万缕,银钩系帐门,犹待酒風香透梦中诗,抛素袖,扁舟摆棹,还小酌蓬壶
纳兰情结(律诗)
桂枝垂露挂秋風,
流水弹弦菊畔東。
小说章回花蔓上,
幽思滴落泪痕中。
枼蝉草鹤高低树,
明月扁舟左右逢。
近水佳人犹在望,
心香舔碎蜡燈红。
何处回眸(楹联)
望痴北渡,东郭情迷月壹輪,笑青衣扁桃,红菱恰好,问朱栏钓柳,倚汉习高楼,弹缕缕天音,偏向落烟深处
扶醉南墙,西風影碎秋千索,看翠盖圆照,白眼当初,偕草鹤鸣蝉,撑唐标短棹,奏幽幽笛韵,又回沤梦醒时
注: 沤梦,泡影般的梦。《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引 清 徐穆 《莺啼序》词:“篷窗一宵沤梦,醒连天暮雨。”。
附: 马蹄韵(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
什么叫马蹄韵 ? "韵": “韵”由“音”+“匀”构成,顾字思义,“韵,和也”(见《说文新附》)。“和也”省略了主 语,其主语是“音”!“音和曰韵也”(见《玉篇》)。何谓“和”?就对联而言,“异音相从谓之和”(刘勰语)。异音即平仄,平仄交替才能产生节奏,音和谐而有节奏,方为对联之韵。由此得出结论,对联之韵是由平仄音的不同排列构成的。
"马蹄":
这里的“马蹄”是指马蹄行进规律。马之行步,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每个蹄印都要踏两次。
细察马之行进规律,总是左右脚轮流迈进。若以左边(或右边)的马蹄为平,另一边的马蹄为仄,左右
轮流行进,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
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也可以把一字和二
字联的音律,看作是马蹄韵的特殊形式。
总之,马蹄韵即:
这种平平仄仄交替变换的联律,其句脚节奏规律和联内音节点规律状如马蹄行进之规律,故名马蹄韵。马蹄韵包括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句脚规则和句中规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句脚规则,指若干分句组成的对联一边,每个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分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马蹄韵原理
任何原理,一旦被认识,都很简单。马蹄韵也是如此。其句脚规则可以用如下一个公式来表示: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6↑
│ │ └———————————┘
│ │ 7↑
│ └—————————————┘
│ 8↑
└———————————————┘
这是一个上联句脚公式。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如果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等等。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相反。
按理,五言句之马蹄韵标准式除“仄仄平平仄”外,另一种应为“仄平平仄仄”,因律诗自唐以来已用惯了,于是用“平平平仄仄”取“仄平平仄仄”而代之。这只是一种变通。七言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取代“平仄仄平平仄仄”,亦是如此。被取代后的“仄平平仄仄”与“平仄仄平平仄仄”两式,仍然在用。
编写马蹄韵的注意事项
句中平仄的安排秩序,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
联句句脚马蹄韵特征最为明显。句脚的平仄应严格遵守马蹄韵,否则就会导致明显的不和谐。
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句脚正格是指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同,反之,称为变格,
即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同平或同仄。句脚正格读起来铿锵有力。
句中使用马蹄韵,其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也就是说,1、3、5不论规则,不适用马蹄韵联句。
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是—马蹄韵,马蹄韵最标准的格式是—偶数句正格之马蹄韵。
竖向(上下两联)的平仄,总是对立的。上联某句末是平声的,下联相对的地方就是仄声;反之亦然。横向(同一联各句间)则总是连珠的。即古人所谓“仄顶仄,平顶平”。
马蹄韵的用法
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脚,亦用于联句句中,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马蹄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千百年来一步一步约定俗成的结果。
名联赏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昆明大观楼,叠阁凌虚,层楼映水,含烟晓雾,金碧联辉,但是使这一昆明名胜闻名遐迩的不是这心旷神怡的风景,而是数十年后横空出世的180字长联。上联写滇池四周风光,像一幅山水画;下联记云南历史,如一篇叙事史诗。长联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悬于楼前,扫涤俗唱,令人击节叫绝,“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被世人誉为“海内第一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析文: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评: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该联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位置。
无痕不才读完如此龙章凤姿,清发抚今怀古,吟诗咏叹!
七排:几杵疏钟在漫游
半江渔火两行秋,一枕青霜绕旧愁。百代滇池来眼底,千年往事注心头。
披襟岸帻琴台古,把酒凌虚柳梦柔。羽翥灵仪翔缟素,文标铁柱锲清流。
高人韵士吟诗处,伟烈丰功得月楼。漫卷珠帘朝画栋,闲敲竹管卧螺州。
晴沙万顷荷衣举,碧水三环燕语悠。无限家山谁点缀?轻抛麟笔上云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