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刚刚去过 发新帖
楼主: 铁丝 - 

[通知通报] 争取包海高铁过镜,是秀山千载难逢的机会

[复制链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92

主题

4478

帖子

1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4
发表于 2015-1-27 04: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铁十年路:覆盖28省份 “提速”中国



编者按:高铁正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国高铁十年路,到底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有着怎样的启示?中国高铁“走出去”路在何方?岁末年初,新华社记者深入多地调研采访,将连续两天播发稿件,探究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背后的秘密。

  (特别关注·中国高铁再调查)

  叩问“高铁之国”--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调查

  1月20日,一列贵广高铁动车经过贵州省榕江县境内的一片盛开的油菜花。 新华社发(王炳真 摄)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诗平、樊曦、齐中熙)很难有人想到,这一切就在短短10年间发生--

   从无到有,从备受争议到大力推广,10年间,中国高铁列车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呼啸而来,改变中国,震撼世界。

   高铁发展为何如此迅速?发展是否过快?它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又折射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真的是天翻地覆”

   --从10年前发展路线图出炉,到6年前第一条高铁开通,到现在高铁已连接全国28个省份,中国正悄然迈向“高铁社会”

   “有了高铁,今年要多回几趟家,多看看老人和孩子。”贵州技工潘金奎满怀欣喜。

   潘金奎的欣喜来自贵广高铁开通。在广东三水打工的他,每年回家路上都十分不易。

   贵广高铁开通前,从贵阳到广州有两条通道:一条经过湖南,全程1560公里;另一条经过广西,全程1440公里,都要走20多个小时。

   “现在,坐高铁从广州回贵阳,4个小时就到了。”潘金奎说。

   贵广高铁是几条最新开通的高铁之一。2014年底,中西部地区迎来“高铁季”,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和长沙至怀化段、贵广、南广、兰新、成绵乐等高铁相继开通。

   速度是交通运输之魂。以速度取胜的高铁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中国交通运输版图,并成为国际铁路界的“明星”。

   截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全世界高铁总运营里程的一半。高铁已连接28个省份。

   从平原水乡到戈壁沙漠,从高原冻土到热带雨林,高铁的身影处处闪现。去年逾8亿人次乘坐高铁往来于全国各地。

   “中国是一个最需要优先发展铁路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人口流动频繁,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铁路需求巨大。当铁路成为运输‘瓶颈’亟需发展时,高铁于是走上了前台。”交通运输专家谷中原说。

   根据国家批准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形成以“四纵四横”高铁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

   发展高铁上升为国家意志,高铁建设拉开帷幕。短短十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筑起了高速铁路网。

   “真的是天翻地覆。从2007年铁路大提速动车组亮相,到2008年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再到现在‘四纵四横’高铁网初具规模,高铁发展之快,是我当初来铁路系统工作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高铁快速崛起,让在铁路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康熊感慨不已。

   从筹建之初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吸引足够客流,到现在节假日期间“一票难求”,一些线路运能趋近饱和,高铁的需求与供给一样,呈现快速增长。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蔡庆华告诉记者,2014年,京沪高铁发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日均超过250列列车运行,依然无法满足高峰时期旅客出行需求。

   中国铁路总公司计划统计部副主任韩树青说,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已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军,而且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提供有力基础支撑。

   “去年底,京广、沪昆两大高铁干线交汇,形成的运能不可估量。随着高铁网络完善,需求会继续增长。”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说。

   这意味着,高铁运营里程不仅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也将进一步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军。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在迈向高铁社会,高铁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将日益显著。

   “理性看待‘中国速度’”

   --人们在享受“高铁红利”的同时,期盼高铁快慢有“度”

   人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就在一二十年前,高铁是否应该建设、以及怎么建设的争论曾经喧嚣一时。

   今天,争议已成烟云。高铁线路不断延伸,高速列车风驰电掣。

   高铁的“中国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人就为高铁到来,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管理上的科学高效和一支能打硬仗的筑路铁军,可谓高铁快速崛起的法宝。”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说。

   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丁叁叁认为,就供给而言,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以及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从需求来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同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为高铁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然而,高铁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在享受“高铁红利”的同时,也在讨论着发展的一些重要话题,其中“高铁究竟跑多快最科学”便是一例。

   “既然设计时速是35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超过486公里,安全冗余是足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刘友梅说。

   也有人认为,就京沪高铁而言,虽然没必要全线跑350公里时速,但枣庄到蚌埠间等一些线路较好的区段完全可行。这样,4小时10分钟左右就可以从北京抵达上海。

   而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认为,目前300公里时速符合高铁运行的经济性,如果提速将会提高运营成本,加快列车损耗,因此保持目前的时速是合理的。

   列车时速该快须快,该慢同样要慢。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际铁路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速度。

   同济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教授徐瑞华认为,城际铁路与高铁干线功能不同,用于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一般来说,速度目标值应与高铁不同,时速160-200公里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化、城镇化需求。

   “应该理性看待‘中国速度’。时至今日,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高铁的发展是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发展。”蒋再秋说。

   “高铁让中国变小”

   ——有人说,高铁之于今日中国,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将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有人说,高铁之于国人,是一个时空观念上的革命,将中国变小、世界变大

   “京沪高铁兴建,带动了一出‘二十四城记’的上演。”蔡庆华说,京沪高铁串起的24座城市,几乎都搭上了“高铁经济”这趟列车。

   当年,铁路在中国兴起时,出现了一批“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石家庄就是其中代表。如今随着高铁兴起,一批城市的面貌同样在发生改变。

   如果说,京沪高铁像条金丝带把沿线珍珠一颗颗串起。那么,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则把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圈等南北五大经济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沿线28个城市进入8小时经济圈。

   “京广高铁的开通,有效推动相邻城市的‘同城化’,加快沿线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司司长周黎说。

   在乌鲁木齐高铁新区,一座座高楼正在拔地而起。可口可乐、大众等18家全球500强企业已在这里落户。

   “以前根本想象不到,有一天,遥远的大西北也和中东部一样,共享高铁时代发展的机遇。”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说,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活力,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互动与合作。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高铁对于加速全社会物流效率,高铁装备研发对于提升经济产业层次、促进转型升级,具有革命性意义。”徐瑞华说。

   青岛市南车四方所在的“动车小镇”,高铁带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效应”已经显现。在南车四方周围,有100多家配套供应商。在全国,有500多家配套厂商,年拉动产值近千亿元。

   “高铁装备的高标准,对提升传统工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研发、系统集成能力及制造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刘友梅说。

   高铁的巨大辐射作用,已经让各地重新认识到高铁的价值。高铁开通被沿线地区看作发展命运转变的契机,围绕高铁走向和设站的“争路运动”时有上演。

   京津城际高铁修建时,毗邻北京的廊坊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设站。待高铁开通后,廊坊市体会到了不仅人搭不上高铁列车、地方也搭不上这趟“经济快车”的苦涩滋味。

   在随后的京沪高铁建设中,廊坊倾力支持。京沪高铁在廊坊境内30公里,廊坊站建成近万平方米,紧紧抓住高铁带来的发展红利。

   高铁不只是一场经济地理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时空观念上的革命,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态,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高铁让中国变小,让人们生活圈扩大。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都成为可能。由于速度快,只要通了高铁的地方,外出旅游说走就走了。高铁像魔术师一样,悄然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曾参加“华东五市高铁五日游”的北京市民王杰说。

   与王杰一样,因高铁而认为“中国变小了”的,还有英国《金融时报》的卡洛琳·艾登。艾登在讲述去年5月从北京到桂林的高铁旅行时写道:新建高铁线路在不断改变中国的旅游版图,不断催生新的旅游线路,昔日背包客需费时几个月完成的旅游目的地,如今变得异常快捷方便。

   当艾登乘高铁从北京轻松抵达桂林站后,“突然间,感觉中国真成了‘小’国家”。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中国正在向高铁社会迈进,高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影响到社会管理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高铁对社会的改变将会进一步扩大。

   “当中国大地被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连起来时,中国人在经济和社会,乃至私人活动的空间、时间等基本概念方面,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原来由于距离远而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由于高铁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刺激中国人的想象力。假以时日,这种想象力将会转变成伟大的创造力。”西南交通大学高铁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说。

   “创新能力还得靠自己”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再到满怀信心“走出去”,中国高铁凭借不断创新和超越,铸就“高铁自信”

   2015年初,冰城哈尔滨。

   一列CRH5A型高速列车正在进行“30万公里正线运营考核”:起步、加速、通过弯道……身姿矫健平稳。

   这条贴地飞行的“巨龙”,对中国高铁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它装载的最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百分之百中国造。

   “牵引电传动系统是‘高铁之心’,列车的动力之源;网络控制系统则是‘高铁之脑’,指挥着列车的一举一动。”负责带队研发的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说。

   两大系统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将大大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创造能力。

   “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能力还得靠自己!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常振臣说。

   10年前,丁叁叁在美国参加高铁技术研讨会时,所有人都在关注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老牌企业。去年11月,当他赴美推介高铁时,已经是另一番情景。

   “美方技术人员全程陪着我们。他们急切想了解中国高铁的技术发展。”丁叁叁说。

   起步并不算早的中国高铁,已经跑在世界前列。后发先至的秘诀是什么?

   “高铁发展的关键,就是持续的创新与超越。”丁叁叁说。

   高速动车组是各种尖端技术的高度集成,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及10项配套技术,共有5万多个零部件。各项技术、各个部件的协同运行,才能保障列车跑出高速。

   中国大地上奔跑的高速动车组中,有一款就是以速度命名——380,这是一个堪比起飞速度的数字。

   奔驰在京沪高铁上的CRH380A,来自南车四方。如今,CRH380A已累计运行约1.9亿公里,每百万公里的故障率不到0.5件,远低于1.3件的国际通行指标。

   作为庞大高新技术的集合体,高速动车组的安全平稳,只是高铁“安全链”中的一环,线路建设、运营调度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机械、材料,都需要相互配合。

   常坐郑西高铁的人可能很难注意到,列车行进的地区是湿陷性黄土区,因为放杯水在窗台上几乎没有晃动。

   “高铁建设最怕线路不均匀沉降。”铁四院副总工程师许克亮说,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其地基终生沉降不得超过15毫米。

   在郑西高铁华山北站和临潼东站间,湿陷性黄土厚度达2-3米。为防沉降,施工者每隔5米打下一根50米的地下桩,上铺没有接缝的钢筋混凝土板,相当于把铁路“铆”在大地上,确保了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

   中国已经建成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高铁:既有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也有穿越台风频发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既有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的兰新高铁,也有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有“超级高速地铁”之称的贵广高铁。这些覆盖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高铁,为世界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家铁路局近日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标志着中国高铁设计标准体系日臻成熟。

   过去有种说法,中国人要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如今,中国制造业已具备叫响“中国创造”的能力,高铁正是一张叫得响的“中国名片”。

   “高铁是高新科技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品。中国通过在高铁领域不懈探索和自主创新,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成套技术。”中国铁路总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陈觉民说。

   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赶超到领跑,中国高铁演绎了自主创新、快速超越的高铁自信。

   “中国高铁列车6年内就跑到了世界第一速,这在于群策群力。仅研制380A,就有50多家企业、330多个科研院所参与,近60名院士、500多名教授、近万名科研企业研发人员贡献智慧。”南车四方总工程师梁建英说。

   “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打破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体制壁垒,整合全国的科技资源,打造出了高铁这一战略性产业的公共创新平台。高铁自信正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具体体现。”康熊说。

   高铁的创新和实践,对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高铁崛起昭示人们:凭借世界独一无二的庞大市场,充分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技术资源,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强创新自信,就能够更快地追赶甚至超越世界水平。(参与采写记者:苏晓洲、禇晓亮、阳建、吴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HE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1077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活跃会员论坛元老

UID
7
发表于 2015-1-27 22: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不管岛

Rank: 3Rank: 3

3

主题

95

帖子

355

积分

UID
1833
发表于 2015-1-28 14: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个人的建议:要反映就要及时反映到县政府那里去,可以发县长公开信箱之类的,如果就在这说,县政府多半也看不到。假如政府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事情和这个想法,大家在这点说什么“看政府的力度”,那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6

主题

1228

帖子

4316

积分
UID
21
发表于 2015-1-28 2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联合铜仁一起去争取这条铁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6

主题

1228

帖子

4316

积分
UID
21
发表于 2015-1-28 23: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修建的渝怀高速铁路的话,那将是争取包海高铁过镜秀山迈出的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6

主题

1228

帖子

4316

积分
UID
21
发表于 2015-1-28 23: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投资方向上,要重点投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突出交通、水利和能源通信三大重点。在投资结构上,要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方式、营运方式和投资回报等配套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开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在投资后劲上,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市级政策调整和项目支持方向,与“十三五”规划衔接,精心策划、包装、编报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项目铁路方面,要全力争取将黔江至怀化高速铁路、昭通经秀山至益阳铁路纳入国、市“十三五”交通规划。高速公路方面,要重点争取将秀山至印江、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纳入规划,并争取“十三五”期间开工1条。同时争取将更多县道纳入省道改造计划。要强化三大动力支撑,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动力,向创新要动力。(摘自秀山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92

主题

4478

帖子

1万

积分

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UID
4
发表于 2015-1-29 01: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峰独秀 发表于 2015-1-28 23:34
在投资方向上,要重点投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突出交通、水利和能源通信三大重点。在投资 ...

“黔江至怀化高速铁路”,算得上是包海调铁的一部分了,只要先期能够规划,包海自然就会往这边移了。高速规划没有提秀山至沿河,看来今后捷径走重庆只有等社会的发展,有没有希望了。以前长期提的“两路机场”不见了。
应该是规划与具体实施同步进行的吧?希望能早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84

主题

4131

帖子

1万

积分

突出贡献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活跃会员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UID
14
发表于 2015-2-2 09: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莫过路秀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6

主题

1228

帖子

4316

积分
UID
21
发表于 2015-3-15 15: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委员网友热议包海高铁:意义不亚于京广铁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碗水

Rank: 1

1

主题

10

帖子

57

积分

UID
4816
发表于 2015-3-15 2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这条铁路修建代价太大,沿线地质相当复杂,这样一条高铁下来,投资是以几千亿来计算的。在现在的情况下,中央未必有那财力和胆量上马。
其二:路过的大城市太少,甚至百万人口的城市都不多,不折不扣的一条鸡肋路,除了位于中国最中间外,打着扶贫路口号外,几乎很难找到新鲜亮点。
其三:该路线仅仅西安一个中心城市,在目前重庆保守的策略下(个中原因都心里有数),不会去争取这条路,也不愿意去争取一条不过主城区的高铁,一是对重庆主城区完全无利益,而是提升西部直接对手西安的地位,弱化重庆在西部的地位。在该条高铁全国都熙熙攘攘的时候,重庆却置渝东南东北的呼声完全无动于衷,以该高铁仅仅是个别省概念打太极拳不予理会。
争取这条高铁,直接会影响到重庆在西部的战略地位,而其他省市完全无此担忧,所以重庆绝不支持,估计心里更巴不得其流产,才是最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妄想主城区的考虑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利益而不去计较主城的利益,那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包海高铁如果要争取,重庆两个边翼都会得到飞速发展,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重庆市政府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而他们之所以完全无动于衷,一是他们本身不积极,二是西安也想绕开重庆,加强自己的影响力。三是重庆境内的地形因素。理由再多,最关键的一点,是重庆的领导处于中央说的“为官不为”的阶段,理由重庆人都清楚。
综上所述,包海高铁有机会成为现实的话,也与秀山彻底无缘。大家不妨多一点现实主义,少存一些幻想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