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2 14: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科研的道路上历来布满荆棘,充满艰辛。初识许驭的人看着他对自然科学多学科的准确把握,知其数理化功底深厚,但很少有人会想到,他读大学时原本是个文科生,上世纪80年代曾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武汉大学李崇淮教授,带职进修54年至60年发生一次的熊彼特大规模技术创新(科技革命)周期。在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中,习惯于追根究底的许驭,深知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需要不断加深拓宽。于是在30多年的刻苦学习与研究中,许驭竟然把大学里的天、地、矿、生、数、理、化、医几十个新老学科基础知识与科学前沿新知,通过拓扑同构,实现了高能、中能与低能超分子微腔光子学的构思与创立,基本上做到了更多学科的汇聚与融会贯通。
在自然科学整体化基础研究进程中,许驭发现“油气藏共生矿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许驭认为“大学分科太细、太碎、太窄限制了大科学原始创新的整体思维。自然科学本来是个整体,我们在‘共生矿’科学整体化研究中,继承、发扬的就是大中华文化传统中的整体思维。”为了加快进修、汇聚自然科学各门前沿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上海图书馆几乎成了他的家。除了必需的实验室中间体合作验证,其余时间许驭几乎天天走进图书馆和科技情报研究所,不断吸取各学科前沿的新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