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6章随笔之少点艾怨,多点理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5 0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少点艾怨,多点理性
(一位女性言论点评)
在这等待的岁月里,你开始长大,你开始有了第二性征,你开始每个月经历着一次被撕裂般痛苦的破碎、流血,这些事情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你只能一个人体验着,迷茫着,羞涩着,忍受着,你不知道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保守封闭的教育和内心世界的束缚,让你只能深深地埋下这些秘密。(点评:等待什么?多学点知识,包括性的知识。学校、卫生部门、工青妇组织等,都应做好相关工作,切记不要忽略留守儿童。)你的情绪随着身体如海浪一样起伏不定,你敏感,你脆弱,你迷茫,你忧郁,你的所有认识只能来自狭窄逼仄的体验和漫无边际的想象,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你不明白这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繁衍而赋予你的基因和使命,所有的文化和习俗都为之服务,它决定了你的命运是:你生来首先是一个生殖工具!(点评:怎么说得这么难听?只有傍大腕、傍大款的傍傍族女性失意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女性是人类伟大的母亲。在正常的家庭,夫妻都是喜爱孩子的。)你什么都不知道,你沉浸在美丽而虚幻的想象里,直到碰见那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嫁给了那个人,那个在社会上,法律上,道德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你任意处置的人,他以他为主导,带给了你所有的人生体验。当你开始了解明白你的身体,当你开始了解明白所谓生活,你发现你好像真正开始掌握自己,好像开始明白自由,可是,这时,你却在社会上、法律上、道德上成为了另外一个人的附属品,(点评:法律上哪本哪条哪款规定了女人“在社会上、法律上、道德上成为了另外一个人的附属品”?说话一是要有证据,二是要负责任。有许多事例可以说明女人只要自尊自强,不仅可以赶上男人,甚至超过男人。花木兰从军,超过了多少男人?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超过了多少同时代的男性科学家?再说,在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过程中,如向警予、刘胡兰、王瑛这样的英烈和模范人物也不在少数。打工妹创造出成绩的就更多了。最突出的一点,女人在成家后,在家庭内部一般都是主妇“领导”主男,“妻管严”患者不在少数。能否完全实现男女平等,关键看女性怎样对待自己。是当受人玩弄的傍傍族,还是自立于社会?现在,学校男生女生人数基本相当,接受教育是比较公平的。在报考公务员时,许多女生也迎难而上。这些都是社会的进步。社会越进步,男女越平等。)你以你的义务和责任完成了你人生的意义,当你越来越觉醒,你越来发现自己是被骗了,被人类的繁衍生殖习俗给利用了,你从来没有过自由,从来没有过自己,从来没有过更高、更远、更强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这时候,你开始发现,你但凡稍微有一点不屈服的想法和表现,社会的,法律的,道德的所有的压力重重压来,而你狭小的空间和视野,让你看不过墙头外更远的距离,同样你没有经历过风雨雷电的经验,没有看过世外千路万径的开阔,幽闭闲适的空间已经把你养育得如温室里的花朵,玻璃缸内的金鱼,你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勇敢和勇气,外面的世界如此广大,但却如此可怕!(点评:傍傍族女性最可悲,就不想挣扎一下,如果你不是终日麻将赌博、抺脂打粉,而是继续学习,主动参加社会活动,甚至发起公益活动,并做出成绩来,你还会一天沉浸在悲悲惨惨戚戚之中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8: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那个人,那个与你身体似乎很近,心灵却无比遥远的人,他还勉强给你带来一些安全感,于是他喜,你跟着喜悦,他忧,你跟着忧愁,他痛,你莫名地痛,他打,你莫名地受。如果有一天,他厌倦了你,你的世界顿时崩塌,因为社会,法律,道德已经把你的世界以他的世界为根蒂,没有他,你根本没有了任何意义,你没有自己的姓名,甚至你的孩子,脱离了你的躯体,也与你毫无关系,你这棵无根之苗,你从来没有开拓过自己的世界,这世界也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他还算体恤你这么多年的劳苦功高,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窝,为他打理一个纷繁复杂的家,他选择了净身出户,把一切留给了你,觉得就足以弥补你的所有了,至少他认为如此!他终于可以自由了,可以自由地选择另一个小窝,另一个身体,另一个体验,另一个世界,而你呢?你在哪里?(点评:或男或女,还是各守其道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8: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这些可以触摸得到的房子、车子、票子,还有那振翅欲飞的儿女,你究竟在哪里?(点评:即使现在各守其道的人少了些,那也要提倡孝子贤孙,否则这民族质量就下降了。)你是谁?你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你为什么存在?你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你究竟是谁?又是谁把你置于此种境地?(点评:少点艾怨,多点理性:少点自暴自弃,多点自立自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4集心海浪拍第6章随笔之张海迪的人生辉煌

19559月出生的张海迪,山东济南人,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19819月参加工作,1982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尽管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19833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紧接着,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海迪题词。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渐渐的,海迪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海迪的有意为之。在巨大的名利面前能够选择淡出,这需要清醒、理智和非同寻常的勇气。因为当时盛名之下的海迪确实在上学、工作和个人发展方面得到很多机会。而重新开拓自己的道路,不仅意味着失去这些机会,还意味风险和失败。别说对于病魔缠身的海迪了,即使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风险和失败都是极大的考验。然而,海迪是勇敢的,她的勇敢来自于清醒———海迪说过,对于一个胸以下所有部位都没有知觉的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清醒的大脑了。
    海迪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回首自己的写作生活,她这样说:“回过头来想,丁凡的确是个非常顽强的海迪,残疾对于人类来说是个大痛苦,但总是需要有人来咀嚼,丁凡感谢生活给了丁凡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丁凡去倾诉了,去抗争了,丁凡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是很难的,人们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海迪更难。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但张海迪说,她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但她从没有沉沦!1993年,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她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不少人曾经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丁凡已经这样坐了40年了。“今天坐在这面窗前,看着眼前这一大片青草地,丁凡希望能够像你们一样,用双脚一步一步地感受大地的温馨、亲切,找回丁凡以前曾经拥有过的走路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
从张海迪身上,人们至少应该读懂以下几点:一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在在来之不易,是在战胜巨大困难和痛苦后才获得的;二是能战胜巨大困难和痛苦,才足以证明自己是英雄,是先锋,是胜利者;三是人生在奋斗中闪光,生活在磕碰中闪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