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出生的张海迪,山东济南人,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尽管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活得有滋有味。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紧接着,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海迪题词。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