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8章叙事散文之蚌壳灯戏灯儿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华轩在严谨治校的同时,讲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一直担任高中毕业班(文、理)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六步一联”(“六步”即备、讲、议、练、考、评,“一联”即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甚佳,高考成绩在地、县同科中都名列前茅。
  1984年3月,正在中和中学举步难艰之时,校长李兴旺(重庆酉阳县人,1937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秀山县政协委员、常委),带领全校师生,多方寻求出路;经过几年努力,有了三个方面大的开拓:1、于1987年秋开办了初中寄宿制民族班,解决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鼓励这些学生报考中师,又部分解决了边远乡校缺少教师的问题。该班的开办,还带动了全校的总体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属意特色教育。在他的倡导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进入了体育课堂。结果,多名体育教师成为地区、省级“抢花炮“代表队成员。另在篮球运动与秀山花灯表演方面,也有建树。3、勤工俭学工作成效显著,校华陵印刷厂与蜂窝煤厂每年均向学校提供2.5-3万元教育活动费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支部记、校长陈德发(秀山平凯镇人,1941年3月生,中共党员),团结广大教职员工,朝着“巩固初中,办好高中,办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中”的目标努力奋进。他大胆启用新人,从普通教师中发现和选拔了陈加义、涂志刚、宋大跃等人充实领导班子,大大加强了班子的战斗力、执政能力。他本人于1991年被地区表彰为优秀党员,1993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起伏的,1993年该校又陷入低迷状态。经陈德发亲手提拔的涂志刚(秀山县城人,1958年9月15日生,秀山师范毕业,中共党员),大胆启用新人,大刀阔斧改组领导班子,多方寻求发展之路。在他主持下,该校曾与重庆市统景职中等两校联办职业高中,向有关方面争取到并实施了“按考生志愿录取”的招生新举措,为弗办民族中学高中部新的起步带来了机遇。他主持制定了高中招生优惠政策,基本上成功地留住了本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动员其上了本校高中;此举奠定了民族中学自1999年起高中大打翻身仗的基础。
  涂志刚深知硬件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上任之始,他就组织资金6万元建了新校门,紧接着组织资金120万元修建了科技楼(实验楼),又集资100余万元投入第一期广厦工程并使之如期顺利竣工。学校面貌大改观,100%的三科实验开出率更成了全县之冠。
  1996年,涂志刚调离该校,历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教委主任。他在教委主任之任期内,崭新的校园校舍矗立秀山大地,过硬的设备设施遍布城乡学校,秀山全县中小学“双基”成绩经国家检验合格。
  1996年12月至2002年8月任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的宋大跃(秀山龙池人,1956年10月23日生,2001年获西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研究生文凭,中共党员),他继涂志刚之后,率领人心已聚的民中人在教育教学和基本建设各方面继续大干快上。他集资100万元投入第二期广厦工程并如期顺利竣工,筹资200万元分三年建成了有4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筹资80万元修建了男生公寓(后调整为女生公寓),为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大跃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行初高中毕业班奖励制度,激发了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他在任的6年中,民族中学高中教学质量大为改观,1999年有42人升入大专,2000年增至60人,2001年增至104人,2002年增至168人,升学率由原来的几个百分点上升至70%以上。
  2002年8月任校总支书记、校长至今的陈世谱(秀山中和镇人,大学本科学历,秀山县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原在县教委教仪电教站任站长,任职期间规范了全县中小学实验、电教工作的管理,完善了实验、电教的教学科研制度,发起了秀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推动了全县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调到民族中学任职以来,他带领全校教职工狠抓学校内部管理,成绩显著,促进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一年一个新台阶,2003-2004年高中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已高居全县榜首。2003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单位”,2004年学校党总支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在岗教职工人数逐渐增加。1975年,中和中学仅有在岗教职工35人,1980年增至74人,1990年增至107人,2000年增至167人,2003年增至183人,2004年增至210人。
  专任教师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1975年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1986年61人,其中大专以上38人,占62%;1995年88人,其中大专以上74人,占84%;1999年128人,其中大专以上114人,占89%;2003年147人,其中大专以上146人,占99%,大专以上占责任教师总数的99%以上。其中教师或勤于教学,勇于钻研,在所撰写的60篇获奖论文中,同等级14篇,市级16篇,县级有30多篇;获奖的优质课中,市级10次,地级1次,县级21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研活动如火如茶地展开,各种教研课题,有的已初获成果,有的正深入研究。其中有:初中英语愉快式情意教学法,初中学生创新作文教学目标、方法、途经、评价实验,质量幻灯投影教材的研制与开发应用,新课程标准下的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效果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法,新课程下初中作文创新教育法,学校、社会之结合法,德育创新发展法,新课程下地理课自主学习法,新课程下生物课利用当地资源法等。
  天时地利人和,关爱教育教学,使莘莘学子健康成长,学有所成。从1975年至2004年,该校共计初中毕业生6966人,升入中师中专1413人,升入高中3295人,升学学生共4708人,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67.6%;共计高中毕业生3215人,升入大专792人,升入中专144人,升学学生计有961人,占高中毕业总人数的30%。特别是从1999年起,升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
  历史在发展,学校在前进,走过曲折的道路,奔向光明的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8章叙事散文之老红军彭继林

在凛烈的寒风中,一位年届七十的老人身披军衣,雄风犹存,谈笑自若,漫话当年。他慷慨激昂地宣讲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荣历史,宣讲着当红军、打土豪,爬雪山、过草地以及抗战、灭蒋、剿匪的光辉的战斗历程,宣讲着革命传统。一面宣讲,一面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发表评论,评说历史,评说现实,对师生、对听众进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他腰板挺直,一身英雄气概;豪气横溢,满篇革命语言。
  他,就是湖南省龙山县革命老根据地茨岩塘老红军战士彭继林(又名彭辉)同志。
  这一天是19891115,他在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堤中学(前一天在石堤小学)作完了第1129次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继林同志一九二O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茨岩塘镇中街一个雇农的家里,一九三五年四月(那时才十四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贺龙元帅的红六军团十七师卫生队当卫生员,一九三七年在延安入团,一九三九年入党。解放战争时期,他被王震司令员誉为侦察员中的“舍命王”。从一九三五年土地革命到一九五O年湘西剿匪,他一直跟着共产党、跟着贺老总转战南北,对党对人民军队也对贺老总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对贺老总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迫害致死,不仅无法理解,更是无比痛心。
  拨开乌云见青天。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相继垮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喜讯又传来。历史终于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颠倒的历史又颠倒过来。彭继林同志感到心情舒畅,激情满怀,1979年他光荣离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从离休的第一天起,就想到了离休后既要自己永葆革命青春,又要使千百万青少年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问题,他牢记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四化的召唤,他心里燃烧着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见卓识,他决心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深入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和青年工人中间,大讲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荣历史,大讲革命的光荣传统。
  从一九八四年起,他开始实践这个伟大的心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五年多时间了,他的足迹踏遍了三湘四水,踏遍了湘鄂川黔。截至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止,他作传统教育报告到过1129所中小学,这些中小学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二十五县市。这25个县市中,在湖南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整整十个县,还有益阳、石门二县市;在四川有秀山、酉阳、彭水三县;在贵州有松桃、石阡、江口、余庆四县。共计行程24889公里,其中乘火车1100公里,乘车船19004公里,不通车的地方步行885公里;接受传统教育者564500人次,其中乡镇厂矿职工1700多人次。这无异于又一次伟大的长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共产主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然后发芽、开花、结果,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一项光荣而伟大的工作。1129场报告他分文不取,不要任何报酬,大多数时候他都自备旅差费。他只带着一幅“红军长征示意图”,带着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红心,到处用红军精神讲红军传统。无论土家苗寨、偏僻山乡的小学,还是海拔1500米的八面山学校,他都不辞辛苦;无论乘车、步行,他都不顾旅途疲劳,一到学校,就给师生们上课;不论在任何地方,他都对人无所求,无所取,甘当一名义务宣传兵。
  彭继林同志的传统教育课,使广大师生和其他青少年深受教育,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和其他听众诚挚的热烈欢迎。四川省秀山县石堤中学土家、苗、汉各族师生员工在给他的感谢信中说:“一幕幕历史长卷,千万句英雄语言,为我校八百多师生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震撼人心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战士热血铸中华,英雄光芒照后人。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发扬革命老前辈的光荣传统,经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在心中扎下共产主义的根子,勤奋地工作,勤奋地学习,永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一切力量。我们决心永远像您那样,听党话,跟党走,千秋万代不回头!走革命路不停步,一直走向共产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继林同志共收到1129封这样的感谢信和无数的题词,148幅锦旗,100多张照片。这些感谢信和照片、锦旗表明:他撒下的共产主义种子确实已在千百万青少年心中开始扎根。
  下面是彭继林在报告中讲到的关于他当红军后参加的几次战斗和北上的长征历程;其中,既有红军的浴血奋战,也有建立地方党政组织的艰苦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