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2 08: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14年(1925),秀山开办县立初级中学,名秀山中学(简称“县中”),与县立高等小学堂共设于原凤鸣书院,学制定为3年,在全县范围招生。至此,秀山县始有初级中学。民国19年(1930)末,该校附设简易乡村师范班1个,秀山始有师范;民国26年(1937),第二届同类师范班又招收了一批师范生。
民国28年(1937)10月10日,日机6架,野蛮轰炸秀山县城,县城大部分居民住宅及3所小学校舍都被炸成废墟。虽然秀山中学幸免于难,但为避敌机再次空袭,学校暂迁离城15千米的清溪乡下衙村。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学校迁回原址(至于下衙校址,于解放后又创办了秀三中)。学校复员凤鸣书院,校长刘兆麟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不花国家一分钱。学校复员后,在刘兆麟的辛苦经营下,秀山第一次有了高中。
从民国14年(1925)至民国历史结束的1949年,凡24年。其间,秀山中学共计招收初中新生2132人,招收高中新生494人,毕业初中生636人,毕业高中生85人;另招收乡村简易师范生79名,毕业41人。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11月20日,四川省秀山县人民政府成立,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教育科相应成立。
1950年11月,按川东行署文教厅电文要求,秀山县立中学更名为川东区秀山中学。
1952年11月25日,按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通知,川东区秀山中学改名为“四川省秀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简称秀山一中)。
从1949年至1956年,是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新中国的教育长足发展,秀山一中也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景象。
1950年,秀山人民政府教育科接管秀山中学时,学校仅3个初中班,学生174人;2个高中班,学生48人;全校总人数仅为222人。至1953年,学校增至6个班,学生306人。至1956年,就发展到8个初中班,学生416人;初中学生比1950年增长1.4倍;当年初中招生达165人,其中有免试保送生23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