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5章日记散文之关工委秘书长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4月5日
  
“田公公!”
  一声清脆的呼喊,震落了盆花上的露珠。声音,是那么亲热,又满含着敬意。
  呼喊者是石堤镇中心校教师杨春梅的儿子白开全,被呼喊者是该校门卫田维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维宽,中共党员,年近七旬(1938年生),秀山县里仁乡板栗村阳桥组人,1983年9月从保安乡小学校长的岗位上离休,1998年到石堤小学(镇中心校)当门卫,至今已近十年。
  他当这个门卫当得“关火”,管门,管花,还管孩子,对待学生就好象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开全刚从大溪小学转学到石堤镇中心校读三年级时,对铁门和门卫很不在乎,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多次违犯学校纪律。白开全违一次规,田公公就轻言细语开导他一次。后来,次数多了,白开全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了,就规矩起来。
  白开全不断进步,品学双优,他想起这些都是从田公公对他的严格要求引起的,对田公公心存感激,所以一见田公公就来了亲热劲,不喊不尽意,以呼喊代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一个石堤街上的孩子也在石堤小学读书,爱的就是“武打”,以大欺小,随意破坏公物。田维宽发现一次,就要教育一次,有一次他正在教育这个孩子,副乡长董平均路过此地,也帮着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经过反复教育,这个孩子终于“改行”,弃“武打”而“习文”了。
  有一段时间,田维宽家住半边街,从半边街到石堤镇中心校,路上一定要经过石堤桥。石堤桥的石栏杆比较稀,空隙大。未成年孩子爱好耍,常常把头或半个身子伸到栏杆外,尽做些不安全的“高难”度动作,稍一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维宽从桥上过去过来,一发现孩子冒险,就笑迷迷地把他们诓出危险境地,并向他们反复讲这样做的害处。田维宽的忠告立即奏效,冒险的孩子立即停止冒险动作,离开石堤桥,到别处去玩。
  石堤镇地处酉水、梅江交汇处,每年端午节必有龙舟赛。赛事还未开始,有些孩子心口紧,想偷跑去看。田维宽苦口婆心,一个一个做工作,使他们都回到了教室,龙舟赛开始,中心校放了假,田维宽又“巡逻”在石堤桥上及河岸陡峭处,见哪个孩子往危险地点走,他就跟上去,把孩子喊到安全地点来。
  平时,学校规定学生中午不准下河洗澡,田维宽也时刻配合执行,一有学生出外,他就耐心地给他们讲不能下河洗澡的原因,又自己做了一快告示木牌,上写“中午严禁下河洗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维宽管门,确保校园安全,从未发生安全事故。
  田维宽管花,义务剪枝护理,平时花朵叶片无丝毫受损,校园内是一片净土。
  田维宽管孩子,严肃而又热情,绩效显著,深受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周边群众赞扬。
  田维宽就是用这些平凡的小事,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书写了细微处的崇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我一要向他学习,二要报道他的事迹,让别人也向他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4月21日
  
为了实施《关爱儿童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对寄宿制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做现场培训,秀山一中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专题讲座”。
  作为县教委关工委秘书长,我应邀参听了讲座。
  讲座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二百多位寄宿制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参会听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由该校德育处副主任曾芳主讲,讲座标题是《让家庭教育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讲座分两个部分。
  讲座第一个部分的内容是: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主讲人指出了三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重智育轻德育。
  误区二:重身体轻心理。
  误区三:重严厉轻宽松。
  主讲人举了生活中大量活生生的例子,说明走出误区的必要性和走出误区的方法,否定了“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好人”的错误思想行为,建议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打造“严中有爱的较为宽松的家庭环境”,“扮演好三个角色”。“三个角色”即父母角色(违规时,严肃批评)、朋友角色(涉及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时,一起探讨,通过心理沟通,加强代际亲情)、儿童角色(孩子娱乐时,父母应是孩子的互助角色,如陪孩子打球、登山、跑步等)。同时还提醒“千万不要角色错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第二个部分的内容是:家庭教育需要强化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诚信是德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讲诚信。
  第二个问题,习惯是“做人”的基本行为,在此应把握以下4点:
  1、家长应注意选择良好的榜样,作为孩子仿效的对象。
  2、在家庭环境中,要创造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坚持有意练习。
  3、帮助孩子下定决心,自觉与坏习惯决裂。
  4、鼓励孩子在良好的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个问题,交流是沟通的法宝,德育应架起与孩子交流的桥梁。
  第四个问题,情商比智商重要,家庭教育应培养孩子的情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