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2章哲理散文之偶然与必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9 18: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销,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这是外力平衡。外因只是变化的根据,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本质,所以我们在注视外力平衡的同时,更要注视内力平衡。
内力平衡对立和各方面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平衡论表现在许多个方面。偶然与必然是其中一个方面。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当了十几年农民的农村青年,偶然间当上了民办教师、偶然间又成了某学院语文函授旁听生,偶然间遇到了良师相助,拼搏了一个晚上,《现代汉语》便取得了全县第一的成绩,旁听生转为正式学员。乍看起来,这一连串事情都是偶然的,其实不然。这是偶然和必然的聚焦,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十几年无机遇的情况下,仍长期坚持自学,坚持读书看报,连吃饭、走路、上厕所的时间都利用来看书学习,所以基础广泛而牢固,功底较为深厚,只要有了机遇,就会获得某种成功,这就不足为奇,而是尽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偶然与必然的平衡点或辩证的统一。
同理可证,一个奋斗了几十年的农民,当过锯木厂厂长,酿过酒,卖过菜,做过多种生意,种植过奈李,办过私立中学,最后因为他栽培的奈李在某电站经济补偿是最多的,加上其他应得的补偿,他一时间成了百万富翁。与他同样获得机遇的人,没有他那么多的河滩种植,当然也就比他逊色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当了十几年农民的农村青年,偶然间当上了民办教师、偶然间又成了某学院语文函授旁听生,偶然间遇到了良师相助,拼搏了一个晚上,《现代汉语》便取得了全县第一的成绩,旁听生转为正式学员。乍看起来,这一连串事情都是偶然的,其实不然。这是偶然和必然的聚焦,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十几年无机遇的情况下,仍长期坚持自学,坚持读书看报,连吃饭、走路、上厕所的时间都利用来看书学习,所以基础广泛而牢固,功底较为深厚,只要有了机遇,就会获得某种成功,这就不足为奇,而是尽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偶然与必然的平衡点或辩证的统一。
同理可证,一个奋斗了几十年的农民,当过锯木厂厂长,酿过酒,卖过菜,做过多种生意,种植过奈李,办过私立中学,最后因为他栽培的奈李在某电站经济补偿是最多的,加上其他应得的补偿,他一时间成了百万富翁。与他同样获得机遇的人,没有他那么多的河滩种植,当然也就比他逊色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智者对此有一精辟概括:以能力、基础等待机遇,则机遇一来就顺理成章;以机遇等待能力、基础,则机遇立即就烟消云散。
人们有个通病,往往只强调偶然,不懂得偶然中的必然;只强调机遇,不强调努力奋斗。不努力的人,即使遇到了再好的机遇,也是无法得到的。一个打工青年,因为初中时不努力,没有升上高中。一个电子公司老板请他进厂搞电子,他不敢答应,因为他对电子一窍不通,无法胜任工作。打工青年后悔莫及,感到愧对初中的班主任,愧对父母,也愧对自己。还有一位能工巧匠,修理国产机械是拿手好戏,挣的钱不少。但是,有一种外国进口的机械,有关资料尽是外文。老板出两倍的价钱请他修理进口机械,他一看资料就傻了眼,“猫儿蹲在砧板上,看到嘎嘎(肉)不得吃”,太遗憾了。至此,他这才忆及初中、高中都偏科,不爱学外语,这才知道当初的失误导致了今日与机遇擦肩而过之后果,此时惟有望洋兴叹。
结论:努力与机遇虽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

2010-11-6渝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2章哲理散文之匹夫之责

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说得何等的好啊!
  匹夫,就是一个人,泛指平常人、普通人、平头百姓。古人已经认识到这个伟大的真理,难道我们今天反而与这个真理告别了吗?不能,万万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说得何等的好啊!
  匹夫,就是一个人,泛指平常人、普通人、平头百姓。古人已经认识到这个伟大的真理,难道我们今天反而与这个真理告别了吗?不能,万万不能!
  那么,今日的天下又是什么天下?今日的匹夫又是什么匹夫?今日的匹夫之责任又是什么呢?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应该这样扪心自问,每日“三省吾身”,寻找出最佳答案,并拟出日常行动规范、计划,并切切实实地每日每时处处实行之。
  我国汉朝以后,已正式开始了外交性质的对外关系史,人们的眼界逐渐打开,“天下”的概念从中国逐步扩大到了世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天下”无疑已是全球、全世界的代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之天下,社会主义国家已“万花纷谢一时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正处在暂时稳定时期,他们趁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重视经济建设之“虚”而入,拼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并接连得手。东欧演变,苏联解体,社会民主党人们一个个现了原形,抛掉了马列主义,拣起了资本主义,因而笑逐颜开,不亦乐乎。一时间,仿佛黑云压城城欲摧,好社会主义就要在全世界消失。可是,不必害怕,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大旗会永远高高飘扬,是“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个雷霆也难轰”的。为什么呢?不为什么。因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零九年的探索、奋斗、牺牲后才作出的历史选择;因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与中国人民有着几十年血肉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为我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虽然我们不做超级大国,不做“头”,但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而其意义更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我们”,非同小可,绝非等闲,十三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十三亿人口,十三亿匹夫,都负起责任来,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大有希望,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我们以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而骄傲,我们以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的匹夫,今日的中国人民,是有着几十年革命斗争经验和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人民,是不仅勤劳、勇敢而且掌握了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了自己命运和历史发展方向的人民。在二十世纪,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已经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二十一世纪,将使自己的祖国发生更大的变化,使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更加富强。马克思主义和自然科学,是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强大武器。这些武器,已紧紧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青少年一代虽然幼稚一点,但通过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他们将如日之东升,蓬勃成长起来。
  看清了今日天下之大势,便明白了今日匹夫之责任。十三亿人民,人人都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个个都负起份内份外之责,这便是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态度,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者的态度。每一个工人,都用钢材、纱锭;每一个农民都用粮食、棉花;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用成果、发明;每一个战士都用钢枪、热血;每一个教师都用知识、心血;每一个学生都用成绩、能力……去筑起新的长城,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坚持社会主义的东方长城。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的神圣天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履行这光荣的历史责任,神圣的伟大天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匹夫,都要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的态度去站好岗,打好仗,搞好一切工作,首先是搞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匹夫。而不能眼睛只盯到“后门”,只看着阴暗面,只向“钱”看,那是越盯越没门、越看越“走邪”的。也不能只看到鼻子尖、个人的安乐窝、几个人凑在一起的小圈圈。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要超越自己,站到时代的最前列。我们要不尚空谈,多办实事,讲付出,讲奉献。十三亿人民应该是十三亿“活雷锋”,从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匹夫,只要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用高新科技加速经济建设,又用科学民主提升反腐倡廉,万众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阴暗面和支流就会在我们手中逐渐消失,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就会在我们手中灭绝,共产主义曙光就会在我们面前呈现。
  为了这些,我们特别需要、永远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叶散文第3集心海情涌第2章哲理散文之人与己

一位青年教师上厕所忘了带手纸,正巧遇上一位中年教师。那中年教师抱一摞作文本,准备到教室去发。良机不可错过,青年教师便要老年教师给他扯几页作文纸,可是不成想,却遇到了老顽固,丢来一声:我从来不乱撕学生本子,因为我认为——那是缺德!青年教师恼怒中大为不满,回了一句:真有这么严重吗?
  是的,应该说是严重的。
  君不见,教师一开口,总是教育学生要学雷锋,要多想到别人,要先人后己;总是教育学生要注意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要爱惜书本,要讲究整洁,那么随意撕学生的本子,岂不是教师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学生如果问你一句:雷锋何在?师德何在?你这个当教师的又怎么回答,又把脸搁到何处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