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绿叶诗歌第5章散文诗之龙魂之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蚩尤死后,升天为星宿。蚩尤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区。部分九黎族在蚩尤被战败之后,南下与土著苗蛮所属部落杂居融合在一起。
教民养蚕种桑、缫丝织锦的嫘祖,带蚕女、织女大队到前线来犒军。黄帝问曰:“夫人正忙着缫丝,怎么能够抽到闲暇时间呢?”嫘祖曰:“夫君有所不知,在蚩尤军战败之时,正是缫丝完成之日,举国上下,万事理顺,故特遣妇女们前来犒劳慰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民振奋,一齐庆功。黄帝与蚩尤打仗前兵员悬殊,经过三大战役,最终全线告捷。
九黎部落闻蚩尤已死,一部分人迁徙西之陲、南之边,大部分人归顺黄帝。
炎黄阪泉之战的地点,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解梁古时也曾称作涿鹿。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是在今日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正好处于两者之间,离永济相当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炎帝作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之时,黄帝部落也参与了这个联盟并接受炎帝的领导。此时,各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财富经常发生侵伐征战,黄帝部落在征战中日益崛起,而炎帝部落则日渐衰落。当黄帝部落也从泾水流域沿着黄河向东扩张时,就不可能避免地与炎帝部落发生了冲突。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都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熊、罴、豹、饕、虎和雕、鴞、鹰、鸢,都是拥黄各部落图腾的名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非常激烈,黄帝和炎帝分别还使用了水攻和火攻,但炎帝最终还是被打败了,黄帝便取而代之,做了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
阪泉之战是在黄帝与炎帝共同战胜九黎族团蚩尤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战役。阪泉之战是有熊集团内部帝、后之间因权力之争而爆发的。这场战争,在历史意义上,是彻底结束了原始社会末期因战争产生而形成的帝、后双头领导体制。黄帝在这场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成为各部落拥戴的天子,而炎帝败得心服口服,甘愿称臣,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所以说,阪泉之战,是部落方国时期双头领导体制向文明时代一元领导的一个转换,是一种政治制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
炎帝曾经率兵北上山东,筑邑空桑。后被蚩尤追杀,一直将蚩尤引到涿鹿,黄帝为使骄兵之计,做好战场布阵,故意按兵不动,未及时出兵救援被蚩尤追杀的炎帝,炎帝对此心存积怨,是酿成了这次战争的根源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战蚩尤,炎帝基本上驻兵于阪泉,并未消耗力量。涿鹿之战后,加上炎帝内部有人挑拨,要炎帝统领称帝。所以,炎帝乘黄帝喘息未定之际,举兵向黄帝发难。
轩辕黄帝对部下说:“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于是,“养性爱民,不好战伐”的黄帝决定“以战去战”,消除未来战争的隐患,凡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一一征之,平而去之。
阪泉之战是在矾山镇西南、涿鹿山北的阪泉河谷中进行的,面积不过八平方公里,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貔、貅、饕、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率兵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带人用水熄灭火焰,黄帝率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得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营,活捉了炎帝,俘虏了兵丁,这一战让炎帝输得诚服,甘拜下风,甘愿帮助黄帝烧荒垦田,治理家园。
涿鹿大战诞生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武功盖世的黄帝又采取“合符釜山”和一系列有效举措来凝聚整个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符又称符节、符信,多以竹、木、兽皮、玉、骨等为材料,制成后一分为二,供持有者双方相互印证,也就是“合符”。“合符”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在文字发明之前常用于重大政治、行政、庆典、军事等活动。
釜山是黄帝与各部族代表合符之地,即统一符契、共同结盟的地方。此后,华夏民族大小部落联合于黄帝麾下,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合符釜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自此古代部落形成部落联盟,走向了民族的融合、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釜山是我国大统一的开端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釜山在今河北徐水。黄帝诛蚩尤于涿鹿之野后,登釜山会诸侯,合符示信于徐水。
徐水釜山是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一座孤山,在徐水县城西北22.5公里处,因山形如一口倒扣的锅而得名。
在徐水釜山周边还发现了文村、金家坟、遂城、瀑河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大致相当于黄帝时代。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陶釜、陶盆、陶钵以及三足陶鬲等器具,展示出了一个从炎黄时代历经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长达数千年的演进过程。
此外,在徐水县还长期流传着大量有关黄帝的民间传说,如釜山山顶以及山顶附近的黄帝合符台、轩辕黄帝庙、黄帝崖等等,都隐现历史的投影、民族的记忆。
黄帝合符釜山,中原所有部落也都一齐归顺,拥戴黄帝为共主,进而改部落为国家,国号有熊,而建都黄帝城于涿鹿之阿,黄帝为国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熊国君黄帝轩辕,筑宫室以威慑天下,壮军队以保国安民,用如玉之坚石与弓矢作兵器,造舟为装备,染五色衣裳以推进服饰文化。他又发动举国上下,厉行创造之风。嫘祖广蚕桑,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把个中原大地,变得处处文明。又辟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合符熊湘;北逐荤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神州一统的国家制度。
尊黄帝为“人文初祖”,是因为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
黄帝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统一了远古三大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共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一生的发明创造包括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等,共20个方面。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 、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他还与臣民一起播百谷,植草木,务农桑,大力发展生产,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他与臣民一起造书契(文字),绘图画,作甲子(历法),定算数,制音律,在精神文化方面贡献甚巨;黄帝还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财产、嫁娶和丧葬等制度,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我们的先民带入了文明的门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福建漳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