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绿叶草根 - 

[原创] 曲江第17章最美之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1977年钻教材,并非一劳永逸,遇到新的疑题、习题,还是多方请教。后来,县教育局组织了初中数学教研会,他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不放过每一个难题,业务水平和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由于他和同事们因势利导,率先垂范,给学生带了一个好头,所以同学们都刻苦学习,进步很快。
  力大初中班办了四年,送了三届毕业生,辛勤的耕耘有了收获,有了报偿,1978年毕业生37人考入高中13人;1979年毕业40人,考入高中20人;1980年毕业生37人,考入高中19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6: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的喜悦,不在他的脸上,也不在他的心中,因为他感谢同学们的团结互助,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努力,感谢公社党委和广大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信任,他把一份份喜悦让给所有与此有关的人去分享。而自己呢?只是觉得尽了一个党员的、一个教师的本分和责任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加强力大小学的领导,公社党委调配了一个校长、四个党员。
  为了初中班4个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年纪最大(当时五十上下)的老师江杰给他热水、预备脸帕、毛巾。因他是公办教师,他每餐都拿出一瓷缸酒,全校8人每人一杯,饮酒壮行色,准备新长征,因为当时周恩来总理已在四届人大上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四化的蓝图与目标。
  1974年,彭老师左眼的“玉疔”爆炸后,左眼凹陷,此后的岁月中,他半点没有丧志,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用他的行动证明他他身残志坚,在再丰民小入了党,又在力大初中班创造了新的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6: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长贵老师在力大初中班教书时,兼任初中班所在的力大小学总务,由于他全心全意、废寝忘食地工作,所以他的总务工作全是“见缝插针”。有几个民办教师(含他自己在内)的钱粮由力大片区(含原再丰片区)各生产队负担,他利用早晚、周日去收钱粮,速去速回,收到钱后优先满足最急需要的老师。
  他与校长白天清拧成一股绳,全校师生一齐动手,勤工俭学,开荒种地,收了5000斤红苕,打了1000斤粉,检散油茶子500斤,打了150斤油,除每个教师按规定自己拿钱称去7斤后,全部由学生食堂付钱,给师生食用。这150斤茶油和苕粉等收入,使学校紧张的资金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买来了国旗、彩旗、板胡、二胡、锣、钹、高音喇叭、篮球、乒乓球、运动装、舞蹈装等学校急需品。由于有相应的设备,接着学校就开展了体育运动和文娱活动,同时举行了升旗和播放音乐活动。从此,力大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彭老师干总务廉洁奉公,然而却有人给他当监督员。这监督员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妻子、党员辛红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彭长贵带回家的就是一张“报账单”,辛红花听报账时,与每月9元的民师津贴对照,算一算没有超出,他才放心。他对丈夫说:“永富啊,你现在经手的钱成千上万的,一分一文都不能错呀,别人贪污你把他弄下台了,如果自己贪污,别人会怎么说你呢?廉洁奉公是我们党员的本色和形象,你一刻也不能忘记。”
  彭长贵在事业上有了一点成功,一半是妻子支持的结果,可以说是妻子用汗水换来的。不管彭长贵教小学,教初中,离家远还是离家近,只要是公事,辛红花绝不拖后腿;家里有天大的事,都由她一人承担。
  由于山区很多人对教育的不理解,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彭长贵的所作所为千方百计发难,生产队有人要拆彭长贵的台,辛红花挺身而出,向人解释,与人据理力争,随时给彭长贵打气壮胆,再苦再累也要支持丈夫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6: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月以前,彭长贵的母亲冉凤英一直在大元公社机关煮饭,直到1968年2月辛红花生第二个儿子,彭长贵要上课,家里实在没有帮手,只好把母亲接回来服侍“月婆子”。
  辛红花出月后,只让婆母在家照料两个孩子,一切家务都由自己做,忙了队上的活路,又忙屋里的家务,她从不叫一声苦,从不叫一声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编辑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IP属地: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