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曲江第14章顽强的拉锯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9 1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彭长贵回到力大坳老家,所见到的一切与他想象的简直有天壤之别:自家的阶沿都被别人种菜了,房子因多年失修,现已变成了生产队的牛圈,天通地漏,屋内所有的动用家私已不存在。生产队说要给他家退赔,彭长贵知道那只是口头上说说,行动上不知要等上多少年,目前到哪里去住呢?没有办法,母子俩只有投奔秋窠土姐姐家居住。
   一天,彭长贵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来了衣帽非常破旧的两个中年人,开口就问你就是彭长贵吧?听说你是一大知识分子,请你到我们那里去居住好吗?原来二位中年人,一个是再丰大队副大队长张贵华;一个是复员军人张兴富。
   彭长贵好生奇怪:难道说你们那里连一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如果有,我今天就不用来了。这两年,我们队连一个记分员都没有,实在没有办法分粮食就只好拿家私印,一年生产多少粮食,交多少公粮,留多少种子,大家分多少口粮都不知道。在二位的一再请求下,彭长贵一家从此由秋窠土迁往飞山居住。由于再丰大队有文化的人实在太少,彭长贵不但担任飞山生产队会计,还担任了再丰大队会计、第二生产队会计,另外又担任大队团支部副书记。
   那时贫困落后的穷山沟,吃饭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饥饿和疾病随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他们连做梦也不敢想办学读书的事,彭长贵却深深地知道要想改变如此贫穷落后的面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大山里的人识文断字,同时彭长贵也清楚地知道要想在这里办学,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支持的,因为他们对办学的好处根本不理解。彭长贵天生犟脾气――再难也要办,没有其它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长贵所担任的三份会计工作本身就是很难做的了,部分社员对国家的分配政策不了解,对按工分、人口、肥料比例分配的方式不理解,大吵大闹的大有人在。彭长贵算账时,一些不能上坡干活的老头就围在彭长贵周围,监督他做账,生怕他做账不公。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信任彭长贵了,总觉得比他们原来的用家私量要简单和准确得多了。
   旧的矛盾解决后,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原生产队长姚明武眼看他扶持上阵的几位亲信败下阵来,自己捞不到油水了,就千方百计在背后大搞阴诡计,想方设法要把彭长贵排挤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春预算、大春预算,姚明武眼看彭长贵在一、二、三、四队走来走去,他一脑壳火冒,歪起嘴巴说彭长贵是游山玩水,专混大队报酬,其实彭长贵既要给大队和一二三四队算账,又要去三队、四队辅导会计业务,到一个队或两天或三天不等。姚明武什么也不懂,总觉得彭长贵是懒惰,他说:“火热的大太阳天,我们在坡上晒,他在家里享福,太便宜他了。”
   更有甚者,姚明武一遇到公社干部或县、区工作队的干部,就要借题发挥,夸大其词,以泄私愤;姚明武多次采取同一个办法:“某同志,我们队上会计不见了,我已经登寻人启示了,你们要是在哪里看到彭长贵,就把他带到我们生产队来。”
   由于“寻人启示”多次登载,干部们已司空见惯,都懒得理他了。干部们又知道彭长贵是在干正常业务,谁也不去责怪彭长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姚明武一登“寻人启示”,对方就立即反唇相讥:“你的寻人启示都登到省里去了,文章做大啦!”由于姚明武做事不是出于公心,受到众人的反对,最后他就不再登“寻人启示”了。
   飞山人没有文化的难处,彭长贵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而飞山人却身处困境而不觉,反而觉得习惯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祖祖辈辈不都有这样过来了吗?彭长贵提出办学的事,,姚明武等人一唱一合,振振有词,唾沫乱飞,说得头头是道:只要肯劳动就有饭吃,读书有什么用,书能当饭吃吗?
飞山人由于没有文化,吃了不少苦头,他们还不以为然。如一个不识文化的人,一次上街买肥料,把猪税票当作肥料票;又一个用除草剂当农药使用,结果是几亩秧苗死掉了,教训十分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彭长贵要招生办学的事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管难度多大彭长贵就是初衷不改,信念不移。
  机会终于来了。
  1964年2月29日,莲花学区书记田力召集全区5个公社(大元、莲花、海洋、桑树、团结)的有文化而又愿意教书的人到学区开会,向他们宣传介绍了外地办耕读学校(后改称民办学校)的情况和经验,发动和鼓励与会人员回到各地依靠党的好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大打文化教育的翻身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县教育局财会股还派杨胜冲到莲花学区主持总务工作,给各耕读学校发放纸张、粉笔等教学必需品。
  会议期间,彭长贵巧遇了老同学龚泽龙。龚泽龙对他说:“我每天划一个船到对面的梨坪教耕读班,我觉得很有意思,你不搞这个搞什么?学来的知识不用,未必拿去沤大粪?”彭长贵听后非常激动,更加坚定了办学的决心。
  回到飞山的当晚,正好召开生产队社员大会,彭长贵便高高兴兴的向社员群众传达了学区会议精神。彭长贵话音刚落,一场不可避免的思想斗争立即电光石火,短兵相接。
  第一个发表火爆意见的,是一队最高掌权人——队长姚明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姚明武有着根深蒂固的世袭眼光,对彭长贵当会计一事他就心生嫉妒,此时看到彭长贵又要招生办学,更是妒火中烧。在姚明武眼中,彭长贵只是一个残废,他只应该低人一等,不做讨米叫花,也是碌碌无为,怎么他反而比我还神气,还快活?不行!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他比同等劳力还要多拿15%的工分,每月还有6元津贴,太便宜他了;有我姚明武在,就决不能让彭长贵办学教书。
  想到此,只见姚明武红眉毛绿眼睛嗓子粗大,恶狠狠怒冲冲咬紧黄牙,声音洪亮,秽语污言,唾沫直溅:“喂羊子也能吃屎,何必喂狗?公办教师也教得不怎么样,你彭长贵能行吗?话又说回来,你这个彭长贵一心只想吃活乐食,你还宣传什么加15%工分,那么容易?我讲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硬是痴心妄想!你宣传的东西到别处去恐怕也行不通,到我这里更行不通。你要办学?我不答应,我不让大家送子女来。你如果实在要教书也只能拿妇女工分的一半,就是一天四分,怎么样?你干不干?你还想不想教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长贵的回答很干脆、斩钉截铁,简直是寸步不让、义无反顾:“我干,我愿意,一个工分都可以不要,但这书我是教定了。只要我教会孩子们识字,有了文化,他们这一代不再像祖祖辈辈一样当睁眼瞎,我想学生家长会支持我的,他们也不会让我饿死的。”
  虽然会场上没有发出掌声,但是彭长贵的城实和决心、真言和真情,打动了大家的心。
  会场沉静一会儿,姚明武满脸得意。
  可是,姚明武万万没有想到――沉静之后是沸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需要文化,山区需要文化,孩子们需要文化。
  大队支书吴景富、副大队长张贵华和另外一些干部和群众都站在彭长贵一边,坚决支持招生办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彭长贵当会计这几年,本队女青年辛红花就已开始关注,现在看到他有志向、有公心,不由得更加敬佩,情窦初开在心田,芳心初动见行动。这行动,不是一见钟情,不是卿卿我我。这行动,远在天边,八竿子打不着;这行动,踏雪无痕,一直在地底下一波三折。辛红花自己对着自己,肯定、否定,肯定之否定、否定之肯定,绕来绕去,折腾去折腾来。事实上,辛红花对彭长贵的暗恋,只有辛红花自己知道;而且,辛红花对彭长贵的暗恋,人们一百个有一百零一个猜不准。虽然辛红花廋如豇豆,却也显得苗条;虽然辛红花嘴尖唇薄,但是不失几分秀气;虽然辛红花脸貌平平,到底也比彭长贵的残疾强上一百倍。辛红花初中没有读毕业,但是有口才,不但能说会道,而且大胆泼辣。她极有主见,要把有文化有道德的彭长贵一步步打造成为自己的意中人,不是白马王子,胜似白马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红花对身边的老农民吴明亮轻声细语商量了一阵。
  这时吴明亮站了起来,大声吼道:“没有文化,就不能更好地生活。远的不说,就说我们队,彭长贵来我队以前,我队所有分配没兴记账,不搞找补,实在不公平,不像话,决算前出生的小孩分不到口粮,这太不合理了!婴儿出生后赶到小春分小春,赶到大春分大春,赶不到就分不到,分不到就吃不成,没搞决算和找补,我们心里没底,一塌糊涂。由于分配不公,社员们胀的胀死,饿的饿死,大家会忘记吗?没有文化的苦头我们吃够了,还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没有文化,那可不行,彭长贵办学是积德,是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吴明亮说完,辛红花紧紧跟上,还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彭长贵敢把文化交给大家,就是一个好汉,我们大家都应该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