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李木富:“红军的亲人” 段苏权返京不久,他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万分激动,立即叫大儿子告诉秀山县委领导,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老红军到家里做客。 秀山县党史研究室,随即来到老人家里,终于弄清了50年前这一传奇情缘,发生在雅江乡丰田村,并找到当年救护段苏权的几位老人,他们是:86岁的李木富;94岁的苏仕华;同时,得知李木富的爱人杨桂花已经去世了。 当段苏权亲眼看到秀山县党史研究室寄来的几位恩人的照片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情不自禁地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的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他多次寄钱给这几位老人,一次就寄了1000元给李木富。 红军桥:承载将军与苗寨兄弟的血肉情缘 1984年4月,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为了表彰李木富老人,将一块写著“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给了他,转达了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并奉上了段苏权寄来的款项。 老人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千言万语,化作滚滚热泪……
长期以来,段苏权从来没有忘记革命老区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经常托人问候李木富,要什么待遇? 而李木富做好事不图回报,未提过任何照顾要求。 只要求他,能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 后来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 秀山人民县政府,把当年李木富掩护红军段苏权的岩洞立碑,命名為:“红军洞”。 “红军洞”旁立了一块刻写有李木富掩护红军伤患的事蹟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1993年9月28日,段苏权将军去世。 段苏权逝世后,时年91岁的任弼时夫人陈琮瑛前来悼念。她说:“长征路上,我们已经為段苏权同志举行过一次追悼会,可他没有死,拖著打碎了的脚,一路乞讨又爬回部队……” 如今,在秀山土家苗寨的“红军洞”、“红军桥”、和“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的故事,成了全国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图01:1983年11月9日,段苏权将军(前排左二),在秀山县副县长帅秀芝(前排左一)等人的陪同下,前往秀山梅江区,调查了解当年他在秀山县梅江被民团打伤经过。 图02:“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生前在“红军洞”留影。 图03: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红军桥”。 图04:简朴无华的段苏权将军。 图05:2015年12月,李木富的后人(左一),在“红军洞”前向原秀山县副县长林光(右二)等人,讲述李木富冒死掩护红军伤员的事迹。 图06:2016年春,摄于李木富冒死掩护红军伤员的“红军洞”旧址。 本文取材於秀山自治县政协《秀山文史资料》、《秀山县党史资料》;党史资料《红广角》原题:《“乞丐将军”寻草根救命恩人》以及李木富后人回忆录等)。 相关链结:段苏权将军生平 段苏权(1916年-1993年),湖南茶陵人。 出生于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歷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职。 1934年11月底至1937年11月受伤脱队,归队后,歷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空2军军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1964年起任中国驻老挝桑怒工作组组长。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