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5:30

45: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采写了很多村寨、梳理过很多家族,但却从没敢涉足我下头王黄氏一宗,甚而我还找不到我们的祠堂所在。秀山黄氏大的有两支,星寨黄家和下头王黄家(一说毛坝园黄家,据我这次最后确认,应该是下头王祠堂),两支黄家虽然各供各的祠堂,但字辈一直是合起走的。比如星寨黄家起始字辈是“忠良臣修礼”,下面的字辈我就不知道了;我们下头王一支是:世杰(吉)宗光祖、家声庆远长、文章尊孔孟、礼乐兆汉唐,原来最后一句是“永远向朝廷”,可能是清灭,才改“礼乐兆汉唐”。黄家两支的“忠良臣修礼”与“世杰(吉)宗光租”的字辈是相对应的,比如我是“宗”字辈,和星寨黄家的“臣”字辈是一个字辈,这是老古班的时候都传下来的,所以黄家一般是不乱称呼的。我这次去毛坝园,是去寻找祠堂的,而他们年长的都说,祠堂不在我们这边,在你们下头王。我抓耳搔腮,才猛然反应过来,原来田坝里叫“新房子”毛把(祖母)的住处应该就是祠堂。现在看来,那地方高居田园中央,和依林居高的家居选择毫不搭界,但却又是一处颇具大气、上规模的老宅,祠堂应该就是这里。我还依稀记得当年的样貌,可以找出少许的残留,只是后来变成了耕地,早已被后辈们忽略。下头王、毛坝园的老房子绝大多数已经毁掉,早已面目全非,年长的还记得一些过去的痕迹。过了贵图桥向左不远就到了毛坝园,这里的地形生得很好,三面环水(平江河),一面靠山,号称“三水包门”,外人进犯不得,一旦土匪打进来,山门一封,进得来就出不去,只有往水里噗通,不死也会淹你个没气,所以得天独厚。从黄角堰与之隔河相望的格局来看,同样证实我的判断,黄家来秀山落脚,就是“流官”带来的民工、工匠等,来修巨丰堰和黄河堰的,从星寨以下,凉亭、苦竹、下头王等,大多姓黄,由此可以判断。我查看了毛坝园最早祖先的碑文,记载的是生于乾隆3年,而立碑的时间则是宣统年间,前后相差近180年,且碑文子孙记载不详,所以无法考证老人是何时来秀山落了脚,落脚于秀山建县之后则是确定的。曾经写过关于星寨黄家的贴文,在他们的家谱的序言中看到关于来星寨落脚的传说,记载了是宋代名人黄庭坚之子黄都的后代,但没有详细谱牒的记载,并不足以采信,但关于“江夏堂”21子的口口相传一千多年密记,这应该是可信的。准备写这篇贴文,想了很久,一直没动笔,一直查找了很多资料后,对黄氏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并查了百家姓人口排行,黄姓竟然有3000多万,全国排名第七,确实不可小觑,于是动笔写了这篇简单的贴文。现在转述一下我林满(黄节厚)关于黄氏家族的史料整理的一段记述:中华黄姓,早在商代就有了黄氏宗谱的传后,到了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公,曾删改增修黄氏族谱,并将谱系上呈御览,还亲自自定了黄姓最早的字派。五代后周黄氏大显祖峭山公,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初二,置酒席、邀亲友、集全家人等,当众宣布,将自春申君后千余年所积蓄祖产,以二十一子名下均分,令妣名下、各留长子奉养,其余十大子,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因地命名。并将新修黄氏家谱二十一套,分授21子,令随身携带、妥善珍藏,还作有《罗帷诗》(俗称“密码诗”)二首,约为以后认亲的私记。又说是21首《训子诗》,但已经不全。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曾考订分宁黄氏,创修《黄氏宗谱》,成为后代黄氏谱牒的范本。至于家谱,我认为,每个家族都会拉上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来为自家家族贴金的癖好,历年来的歌爹文史盛行,为后代提供的很多伪史料、伪文化,为后代研究历史造成了不少的困惑。所以,读家谱、差古迹、看文物、听传说,还得需要理性思考,科学梳理,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在写这些村寨家族的时候,不会因为获得一本古迹记载就如获至宝,深信不疑,还得不断地推演判断,尽可能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5:59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6:16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6:44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7:04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7:37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三仙姑 发表于 2016-6-27 09:17:48

你也去整个家谱撒!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7:51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8:01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SHE 发表于 2016-6-27 09:18:12

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45:从三水包门的毛坝园看秀山黄氏